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在漢末三國時期分屬揚州刺史部九江郡和廬江郡。據不完全統計,籍貫為六安市的三國名人共有九人。其中,霍山縣一人,霍邱縣二人,舒城縣三人。

霍山縣的三國名人名叫何桢。何桢,字元幹,魏文帝曹丕時期步入仕途,魏明帝曹睿年間擔任揚州别駕,随後又擔任了弘農郡太守、幽州刺史、廷尉等職。西晉帝國建立後,何桢曾任尚書、光祿大夫。何桢是魏、晉時期的文學家,著有文集五卷,其中最為出名的作品為《許都賦》。
霍邱縣的二位名人出自著名的丁氏家族,分别名為丁奉和丁封。丁奉,字承淵,早年加入東吳集團,先後在甘甯、陸遜、潘璋等東吳名将麾下效力。盡管丁奉在戰場上表現出色,但職務晉升的速度卻遠遜于其他将領。直到東吳首任皇帝孫權病逝時,丁奉也僅僅是一位偏将軍。
東吳建興元年(公元252年),孫權病逝,其子孫亮繼位。丁奉被晉升為冠軍将軍,封都亭侯。同年十一月,曹魏出動十五萬大軍向東吳發動進攻,兩國交界的東興地區成為曹軍進攻的重點,司馬昭率領的七萬大軍向東興地區猛撲而來。為了粉碎曹魏的進攻,東吳太傅諸葛恪率領四萬大軍趕往東興,丁奉也率部參戰。
東吳大軍出發不久,丁奉奉命率領将軍唐咨、呂據及五千兵馬迅速趕往徐塘地區。時值年底,天寒地凍,大雪紛飛。曹軍将士認為丁奉不可能在這樣惡劣的氣候條件下發動進攻,便放松了警惕。丁奉抓住了對手的這一緻命疏忽,率部發動突襲,一舉将曹軍擊潰。此役也改變了東興之戰的戰局。東吳大軍乘勝追擊,取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戰後,丁奉被晉升為滅寇将軍,封都鄉侯。在随後的數年間,丁奉屢次擊敗曹軍,被晉升為左将軍。東吳永安元年(公元259年),丁奉奉吳景帝孫休之命斬殺權臣孫綝,穩定了東吳國内局勢,被封為大将軍、左右都護,成為東吳大軍統帥。東吳建衡三年(公元271年),丁奉病逝。
丁封是丁奉的弟弟,亦為東吳大軍将領,官至後将軍。東吳永安六年(公元263年),伐蜀之戰打響,後主劉禅派人向東吳求援,丁封與将軍孫異奉命進入漢水一帶。不過,還沒等到丁封能所部進入蜀漢,便得到了蜀漢亡國的消息,丁封隻得率部傳回東吳。數年後,丁封病逝。
與霍邱縣名人一樣,舒城縣的三國名人也出自同一家族,他們便是漢末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周氏家族,分别名為周瑜、周循和周胤。周瑜,字公瑾,出身于世家大族,在江淮一帶極具名望。周瑜少年時與孫策關系密切,并在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協助孫策統一江東六郡,為東吳集團的發展和壯大作出重要貢獻。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年僅十九歲的孫權執掌東吳集團,周瑜随即成為東吳大軍統帥。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爆發。周瑜指揮若定,火燒赤壁,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不久後,周瑜率部圍攻江陵并最終奪取了荊州戰略重地南郡。
對于劉備集團的迅猛發展,周瑜心存顧忌。他曾經多次向孫權提出限制劉備集團發展的建議,卻均遭到了孫權的拒絕。獻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病逝于巴丘。周循和周胤均為周瑜之子。周循官至騎都尉,并娶了孫權之女孫魯班為妻,于東吳黃龍元年(公元229年)病逝。周胤曾擔任興業都尉,駐紮公安,此後因犯罪遭罷官,被流放至廬陵郡,于東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病故。
參考書籍:《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