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塔腳下的救亡浪潮—12•9運動在河(南)大(學)

作者:皮皮随筆

北平的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沖破了國民黨政府與日寇聯盟的長期恐怖統治,得到了全國各地的熱烈響應。古城開封河南大學的學生,組織和上司開封市大、中學校的萬餘愛國學生,一緻罷課遊行,冒雪卧軌請願,震驚了國民黨南京當局。他們成立救國宣傳團,奔赴全省各地城鄉,點燃了千裡中原的救亡烈火。在河南一二·九運動的過程中,起着骨幹和表率的作用。

鐵塔腳下的救亡浪潮—12•9運動在河(南)大(學)

座落在鐵塔腳下的河南大學,是當時河南省唯一的綜合性大學。該校師生具有光榮的愛國傳統。1935年,在華北危急的形勢下,河南大學學生目睹國土日喪、亡國在即,于12月9日,向全國各界發表通電,表示“急起直追,誓反此自治運動,力争奮鬥,籍促彼奸人檢討。”要求“國政當局、地方長官,早決方針,速定大計”“注重領土完整,維護主權統一”〔1〕

北平愛國學生遊行示威遭到當局殘酷鎮壓的消息傳入河南大學後,立即在同學中間引起巨大震動,群情激憤,輿論嘩然。飯餘課間,同學們互相交換意見,抒發對北平當局的憤慨。12月18日,河南大學發表通電,聲援北平學生運動,文稱:“國難日極,民族日危。學生等志切救亡,謹揭誓言,籲請全國:(一)援助平市學生愛國運動;(二)反對假自治破壞統一;(三)消滅一切漢奸;(四)實力收複失地。”〔2〕同時,河大與開封高中、水專、北倉女中等校互相串聯,傳播消息,醞釀支援北平愛國學生鬥争。

同日,河南大學當局看到一場學生運動勢在必發,就委派教務長孫德中、秘書主任沈子善、訓育主任張金監、軍訓主任陸建唐等人,試圖控制學生運動,“俾依正規進行。”〔3〕12月21日,由河大校長劉季洪出面,組織了全市中等以上學校的集會遊行。這次遊行集會僅反對華北自治,不觸及國民黨政府的賣國苟安政策,引起了河大和全市各校學生的強烈不滿。

12月23日黎明,開封高中等校的學生排隊闖入河大,高喊“河大的同學快起來!”“歡迎老大哥上司愛國運動!”河大同學聞訊後迅速起床,很快就集合了近三百人,彙入請願隊伍的洪流,直奔國民黨河南省政府。由于開高學生交通隊事前的串聯,各校學生從四面八方陸續加入,三十多校的萬餘學生,齊集省政府門前請願。河南大學的王雷(王雨田)、郭質(郭品三)和開高的劉宗和三人,被推舉為開封市請願學生的總代表,代表全市同學向當局遞交請願書。他們三人當即站在街頭草拟了請願書,其主要内容是:“(一)呈請中央電慰北平同學。(二)呈請中央外交公開,以免學生精神苦悶。(三)呈請中央嚴嚴厲制裁宋哲元。(四)呈請中央提倡學生愛國運動。(五)呈請中央取消華北僞組織。”此後,同學們離開省府,沿老府門、省府街、相國寺後街、南、北土街、東大街等主要街道進行遊行,高呼口号,聲勢甚為雄壯。

是日下午,各校推舉代表在開封高中召開學生代表大會,決議成立開封市學生救國聯合會。代表們“推定主席學校為河大,秘書學校為開封高中,每月開常會一次。代表大會下産生執行委員會。”自此,河南大學、開封高中等校,以開封市學聯的名義,上司全市學生的愛國運動。學聯會當即确定約法三章:(一)全市實行罷課,如在停課時有任何學校複課者,由執委會采取有效辦法制裁。(二)在停課期中,各同學不得離校。(三)中央延不答複或答複認為不滿意時,一面派代表南下請願,一面準備第二次遊行。〔5〕

根據開封市學聯的決議,河南大學學生進行罷課宣傳。他們組成十餘支宣傳隊,在潘世錫的帶領下深入街道和郊區進行救亡宣傳。有一位河大學生在《一頁日記》中記載:“罷課以後,本校就有宣傳隊的組織,今天我也成了宣傳隊的一個隊員。我們的一隊上午八時開始向曹門出發,到曹門外便由隊長配置設定地點,三、五一組,分别聚衆講演。……我們的宣傳大綱是:講述華北的危機,漢奸的可殺,亡國的痛苦和北平當局慘殺愛國學生的情況。”〔6〕同學們還手執小旗,散發彩色小智語,以“恢複五四運動的大無畏精神!”等口号互相激勵。

在罷課期間,河南大學救國會加緊工作,于24日上午召開全校學生代表大會,下午又舉行全校學生大會,決定全體動員結隊或個别向城鄉群眾講述華北自治與救國禦侮等問題。為了保證街頭宣傳工作正常進行,河大同學組成糾察、交通等隊,維掙秩序,檢查娛樂場所。河大學生劉國亮、蔡亞東受救國會委托主編《救國情報》,報導其每日工作,擴大愛國宣傳。

12月26日上午九時,三十八校的一萬三千名學生,整隊集合在省府門口。學聯會委派王雷等三人要求答複請願條件。省府秘書長方其道聲稱中央尚無複電,省府無權答複。被激怒了的愛國學生,齊赴車站卧軌索車,中斷了隴海路的交通。以河大、開高等校為上司核心的開封愛國學生,在風雪中堅持四晝夜,高壓不屈,凍餒不計,餐風宿霜,卧冰立雪,感動了士、農、工、商各界,得到他們的普遍同情和支援。河大醫學院教授朱德明、生明和同學劉鳳崗、汪美先、雷志榮、王佐才、佘志珩等,經建議院長同意,成立救護隊駐站候珍,組織慰問團到站慰問。

在堅持卧軌的四個晝夜中,河大學生始終起着骨幹和掌握鬥争政策的作用。反動當局也深知河大學生在同學們中間的影響,就威逼河大代表返校複課,企圖分裂學生,渙散卧軌同學的鬥志。省府秘書長方其道打電話威脅王雷說:如果不把卧軌學生勸傳回校,就拿他是問。保安處長彭進之也恫吓學生代表,說是卧軌中斷交通運輸,影響國計民生,後果要由同學們自負。面對高壓,同學們沒有畏懼、沒有退縮。王雷對記者表示:“隻有國家,沒有個人,受凍挨餓,俱所甘心。”表達了全市學生矢志救國,不惜任何犧性的共同心聲。

車站上萬餘學生召集大會,一緻通過組成代表團,由河大的三名代表“王雷、郭質、裴鴻澤等擔任一切交涉工作。”〔8〕他們三人既要負責組織同學們的請願鬥争、接待各界人士的慰問和答複新聞記者的提問,又要應付當局的種種壓力,往往日夜日不交睫,奔波操勞,加之隆冬的氣候,風雪露宿,最後竟病倒在車站。

河大學生在鬥争中表現堅決,毫不退讓。12月29日,省府副官長胡伯翰玩弄兩面手法,欺騙卧軌學生,要和同學們簽訂協定,聲言“妥送”代表晉京。河大代表對此根本不予理睬,始終沒有在協定上簽字。當日晚,教育部所派“大員”到汴,婉勸同學們離開車站。河大等校學生仍然堅持到次日,并拒絕參加在河南體育場召集的所謂“大員”答複請願條件大會。

1936年1月4日,各校按照教育廳指令取消了期終考試,提前放假,并宣布寒假期間,學生不許留校,企圖分散學生力量,利用釜底抽薪的辦法,撲滅救亡烈焰。然而,河大同學卻針鋒相對,利用寒假的機會,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救亡活動。有的留校宣傳,有的分赴全省城鄉,推動群眾救亡。

1月1日,河南大學學生救國宣傳團主辦的《救國先鋒》報問世。教授孫德中、胡石青、邵次公、嵇文甫、高亨等捐資相助。創刊号上刊載了《河南大學學生救國宣傳團宣言》,号召全國同胞,“能夠和我們一起聯合起來,在一條戰線上,共同負起救國的重任,為我國家、民族争取最後的生存!”〔9〕嵇文甫為該報撰寫了《為學生救國運動說幾句話》一文,盛贊學生愛國運動,駁斥誣蔑學生的種種流言蜚語。該報作為河南一二·九運動的喉舌,在其存在的三個月〔10〕時間裡,就先後發表了四十餘篇政論文章,讴歌學生愛國運動,剖析國民黨政府的賣國苟安政策;用鮮明的觀點,對日本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綜合分析,斷言其“必然由崩潰而幻滅,”鼓舞人民戰勝侵略者的信心。為了喚起全民族團結抗戰,這些文章還總結以往學生運動的教訓,鼓勵青年學生必須深入群眾,團結各界愛國人士,組成聯合戰線共同奮鬥;決心長期抗戰,準備付出較大的民族犧牲,戰勝日本帝國主義。

河南大學以《救國先鋒》為陣地,對“抗戰文藝”和“非常教育”等問題展開讨論,并發表了大量的救亡文藝作品,為後來實施戰時教育和戰時文藝創作,作了有益的嘗試。

河大學生在救亡的實踐中,思想不斷得到升華,逐漸走上了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寒假中,河南大學學生救國宣傳團聯合北倉女中學生,在開封東郊邊村等地化裝演出了自編活報劇《抗日救國成功》等劇目。他們還派出魏郁、王建榆、陳楚良等學生代表定期到電台舉行廣播講座,占領輿論陣地。〔11〕

另一部分同學組織旅行宣傳團,奔赴全省各地,上司當地的青年學生宣傳抗日,成立留外學生救國會等救亡團體,組織多種形式的愛國宣傳,激發群眾的民族意識。河大醫學院的同學接受開封市學聯的委托,籌辦了看護訓練班,訓練戰時救護人才。王雷、章祖鼎、汪美先等卧軌運動中的骨幹分子,都在看護班擔任教員。通過河南大學等校的活動,把開封學生愛國運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1936年上半年,南京政府加緊了對學生運動的控制和鎮壓,先後頒布了《教育部糾叁第八九七号令》和《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白色恐怖籠罩全國。開封卧軌運動中的骨幹,有的被校方開除,有的被警方傳訊,還有的身陷囹圄,但愛國的赤心幾是壓抑不住的。4月20日,開封市學聯召集各校學生開會,籌備成立河南省學生救國聯合會,向各地學生救國會發出通知,準備把全省的救亡運動推向深入。當局發現後,“經令饬省警察局嚴加取締,并令各校妥為勸導,”下令全省各地“遇有此項通知,立即焚毀,并阻止學生來省集會。”〔12〕次日,學聯組織全市學生,向教育廳請願,沿途散發傳單,矛頭直接指向國民黨南京當局。4月22日,學聯代表在縣黨部再次集會,準備發動全市示威遊行,抗議當局對學生的鎮壓。省府聞訊,出動軍警和特務包圍會場,将王雷等二十四名代表全部拘押。這種無恥的行徑,引起全體同學的義憤,被捕代表集體絕食抗議,河大、開高、北倉、女中等校學生互相串聯,并于翌日集合一千多人赴省府請願。省主席商震被迫接見請願學生,釋放了全部被捕代表。

1936年下半年以後,河南大學學生繼續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頂住當局的種種壓力,帶領開封學生為争取愛國自由而不懈努力。夏天,河大一年級學生在軍訓營罷課罷操,圍攻軍訓教官,反對強迫軍訓。為了加強同勞工的聯系,河大學生在校内辦起勞工夜校,共同研讨時事,探求救國道路。秋天,同學們多次集會遊行,聲援綏遠抗戰,并為前線将士募捐。10月,魯迅先生逝世後,河大師生在内衣上佩帶黑紗,參加了紀念魯迅的秘密集會。11月,愛國“七君子”被捕,河大學生示威抗議,聲讨國民黨政府迫害愛國人士。12月,“西安事變”發生,河大學生和全市學生遊行慶祝,聲一援張、楊。年底,北平“民先”總部派人到達開封,在河大發展胡德龍、鄧拓等人加入“民先”建立組織。

經過一二·九運動的洗禮,河南大學的許多同學迅速成長和成熟起來。他們組成了“時事研究會”、“三三學社”、“西北開究會”等秘密團體,團結進步同學,加強同我們黨的聯系。在黨的上司下,大批同學走上革命道路,為民族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參考文獻:

〔1〕《河南民報》1935年12月10日。

〔2〕〔3〕《河南民報》1935年12月19日。

〔4〕〔5〕《河南民報》1935年12月24日。

〔6〕《救國先鋒》1936年1月15日。

〔7〕〔8〕《河南民報》1935年12月27日。

〔9〕《救國先鋒》1936年1月1日。

〔10〕《救國先鋒》報現在發現的僅有1936年1月15日至4月1日間出版的七期。

〔11〕《救國先鋒》載有派同學到電台講演的消息和廣播講話稿。

〔12〕《中國現代政治史資料彙編》收錄的《國民黨河南省政府緻中央群眾訓練部電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