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修菩薩行的人該如何布施?

作者:中華網佛學頻道

為佛弟子,常于晝夜

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我們一同守候聆聽

有聲書《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

一個修菩薩行的人該如何布施?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六覺知 怨親等施覺

在生活中過得十分貧苦的人,常會對社會和他人生起怨恨之心,并因怨恨與人結下惡緣,因而會遭緻來世的苦報。一個修菩薩行的人,常會觀照自己往昔貧窮困苦等種種逆緣的根源,以便在現世廣修布施,為自己将來種下福田。

菩薩在行大布施時,沒有分别心,能夠做到冤親平等對待,特别是曾經與自己有怨的人,也能做到不計較往昔的過惡,也不對惡人懷有嗔恨之心,給予與親人同等的對待。

菩薩布施,等念怨親

“貧苦多怨,橫結惡緣”是貧苦人心态的描述。中國有句話叫“富而無驕易,貧而無嗔難”。一般的貧苦之人,在生活中會遇到諸多不如意的事情,而自己的财力又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因而往往會對世事心懷抱怨,怨恨心的生起,就會與人結怨。貧苦之人由于在物質方面的匮乏,生活艱難困苦,自己的各種欲想無法實作。由于為貧苦所苦,心中常會怨天尤人。由于嗔恨心的增長,常會于起心動念中造下種種惡業,與人結下種種惡緣。

在當今社會中,也有很多家境貧寒的人,他們不通過自己的奮鬥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反而認為是社會的不公造成自己的貧困。他們仇視那些通過辛苦勞動過得比自己富足的人,有的甚至因嫉妒别人做出違法亂紀的罪惡行為。還有一些貧苦人來到城裡之後,不是通過勤奮改變命運,而是做起了翻牆偷盜之類的營生,給他人的财産和生命構成了威脅。直到最後被繩之以法,他們才知道追悔莫及。是以,貧苦多怨,與人結下惡緣,不僅害人害己,還會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菩薩布施,等念怨親”。“布施”為六度之一,也是四攝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布施,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與人之義。《大乘義章》卷十二解釋布施之義:“以己财事分散與他,稱為布;惙己惠人,稱為施。”

朗讀者 | 妙慈

編輯 | 伊豆

設計 | 曹曹

責編 | 明月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于上海玉佛禅寺,内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一個修菩薩行的人該如何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