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能用小小的鬥來衡量其數量,同樣,一個人也不能憑其外表來判定他的潛質。
是以,用人者要知人善用,海納百川。但現實中,往往不是這樣。憑貌取人比比皆是。
《三國演義》裡,張松因貌醜為曹操不喜;因劉備的禮待而心生感動。最終,把西川地理圖本交給了劉備,并極力說服劉璋邀劉備入川,為劉備奪取益州奠定了基礎。
一,因貌醜而曹操不喜

張松相貌有點對不起觀衆,《三國演義》裡說:
其人生得額得䦆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滿五尺,言語有若洪鐘。
頭尖、鼻踏、身矮、齒露,确實長相太平常,但張松是才華的,滿腹經綸,過目不忘,當時任益州别駕。
面對漢中張魯随時可能的入侵,張松獻計劉璋請曹操興兵取漢中,這樣張魯就不能入侵西川了。于是,劉璋派張松為使,赴許昌拜見曹操。
但張松并不是真心要幫劉璋的,他知道劉璋的能力,并非亂世雄主,益州早晚會落入他人之手。是以張松暗中畫了西川地理圖本藏在身上,帶了幾個随從去見曹操。
當時,曹操已平了呂布、袁紹、袁術,又打敗了馬超,已稱霸中原。張松是想投靠曹操的,是以身帶西川地理圖本作為"投名狀"。
可此時的曹操,睥睨天下,志得意滿,"每人飲宴,無事少出,國政皆在相府商議"。張松等了三日,才得通報姓名;賄賂了曹操的左右,才得引見。
恃才傲物的張松心裡一肚子的氣:我帶重禮來投,你卻如此輕慢?
初次見面,張松言語沖撞曹操。加上曹操見張松"人物猥瑣,五分不喜"。雙方不歡而散。
楊修提醒曹操:張松是個有才之人。"口若懸河,辯才無礙。博聞強記,世所罕有"。
于是,次日曹操在西教場再次會見張松。當時,曹操在教場集虎衛雄兵五萬,本想讓張松見識自己戰無不勝的軍威。
可張松根本不吃這一套,相反,還譏諷道:
丞相驅兵到處,戰必勝,攻必克,松亦素知。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鏽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于潼關,奪船避箭于渭水;此皆無敵于天下也。
盡揭曹操之短,結果差點被斬,衆人求情,亂棒打出。張松的許昌之行以失敗告終。
二,被劉備仁義感動
張松取道荊州而回。這一切,自有探子報給身在荊州的劉備。
于是,劉備派趙雲在郢州界口酒食相敬;關羽在荊州擊鼓相迎。最後劉備率衆人親自迎接。
禮貌之周到,與曹操的輕賢慢士相比,張松深感劉備是"仁人之君"。
飲宴三日後,劉備于十裡長亭為張松餞行,灑淚相送。
終于,張松心生感動:"玄德如此寬仁愛士,安可舍之?不如說之,令取西川。"
于是張松将西川地形圖本獻給了劉備,并承諾自己和好友法正、孟達會作内應。
劉備集團在奪得益州的事業上終于有了實際的進展!
三,因親兄告密而亡
張松回益州後,極力說服了劉璋迎劉備入川拒外敵。但劉備在取益州的過程中也一波三折。
當劉備佯裝從葭萌關回荊州時,不明就裡的張松心急如焚,擔心劉備坐失千載良機。于是寫了一封信,準備派人送給劉備。
這時恰好他的兄長張肅來了,張松隻好把信藏在袖中來陪兄長。
兄弟飲酒間,神情恍惚的張松書信掉在地上也渾然不知。信被張肅的從人拾到,張肅得到了信後,連夜将信交給了劉璋,告發親弟與劉備同謀,欲獻西川。
劉璋怒不可遏,下令殺了張松全家。
在諸葛亮的《隆中對》裡,三分天下的第一站便是奪得益州。這時,劉備雖然占得荊州,但荊州是孔明"借"來的,孫權時時催着歸還。況且,荊州北面還有強大的曹操,又無險可守,此時,僅僅是靠脆弱的"孫劉聯盟",才讓曹操不敢來犯。
是以,劉備集團一直是心心念念着益州的,之是以遲遲沒有進展,一是劉備顧念仁義名聲,不願兵伐同宗;二是益州路遠天險,攻伐困難重重。這一切,張松都幫劉備解決了。他說服劉璋邀請劉備入川,使劉備沒有了道義上的顧慮;又獻西川地理圖本,與法正、孟達等人為内應,使西川的天險不攻自破!
倘若曹操得到了西川地理圖本,又有人在西川作内應,以曹魏的實力,取益州易如反掌。曹操得益州後,取漢中,統一西南是大機率的事。而劉備如果沒有益州為根據地,争奪漢中肯定敗多勝少。那就難有後來三分天下的局面!
如此看來,三分天下第一功應算在張松名下了!
(圖檔來自網絡)
(堅持原創,讀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