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演义》张松:三分天下第一功

作者:如果木头没有心

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能用小小的斗来衡量其数量,同样,一个人也不能凭其外表来判定他的潜质。

所以,用人者要知人善用,海纳百川。但现实中,往往不是这样。凭貌取人比比皆是。

《三国演义》里,张松因貌丑为曹操不喜;因刘备的礼待而心生感动。最终,把西川地理图本交给了刘备,并极力说服刘璋邀刘备入川,为刘备夺取益州奠定了基础。

一,因貌丑而曹操不喜

《三国演义》张松:三分天下第一功

张松相貌有点对不起观众,《三国演义》里说:

其人生得额得䦆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洪钟。

头尖、鼻踏、身矮、齿露,确实长相太平常,但张松是才华的,满腹经纶,过目不忘,当时任益州别驾。

面对汉中张鲁随时可能的入侵,张松献计刘璋请曹操兴兵取汉中,这样张鲁就不能入侵西川了。于是,刘璋派张松为使,赴许昌拜见曹操。

但张松并不是真心要帮刘璋的,他知道刘璋的能力,并非乱世雄主,益州早晚会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张松暗中画了西川地理图本藏在身上,带了几个随从去见曹操。

当时,曹操已平了吕布、袁绍、袁术,又打败了马超,已称霸中原。张松是想投靠曹操的,所以身带西川地理图本作为"投名状"。

《三国演义》张松:三分天下第一功

可此时的曹操,睥睨天下,志得意满,"每人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张松等了三日,才得通报姓名;贿赂了曹操的左右,才得引见。

恃才傲物的张松心里一肚子的气:我带重礼来投,你却如此轻慢?

《三国演义》张松:三分天下第一功

初次见面,张松言语冲撞曹操。加上曹操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双方不欢而散。

杨修提醒曹操:张松是个有才之人。"口若悬河,辩才无碍。博闻强记,世所罕有"。

于是,次日曹操在西教场再次会见张松。当时,曹操在教场集虎卫雄兵五万,本想让张松见识自己战无不胜的军威。

可张松根本不吃这一套,相反,还讥讽道:

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克,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锈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

尽揭曹操之短,结果差点被斩,众人求情,乱棒打出。张松的许昌之行以失败告终。

二,被刘备仁义感动

张松取道荆州而回。这一切,自有探子报给身在荆州的刘备。

于是,刘备派赵云在郢州界口酒食相敬;关羽在荆州击鼓相迎。最后刘备率众人亲自迎接。

《三国演义》张松:三分天下第一功

礼貌之周到,与曹操的轻贤慢士相比,张松深感刘备是"仁人之君"。

饮宴三日后,刘备于十里长亭为张松饯行,洒泪相送。

终于,张松心生感动:"玄德如此宽仁爱士,安可舍之?不如说之,令取西川。"

于是张松将西川地形图本献给了刘备,并承诺自己和好友法正、孟达会作内应。

《三国演义》张松:三分天下第一功

刘备集团在夺得益州的事业上终于有了实际的进展!

三,因亲兄告密而亡

张松回益州后,极力说服了刘璋迎刘备入川拒外敌。但刘备在取益州的过程中也一波三折。

当刘备佯装从葭萌关回荆州时,不明就里的张松心急如焚,担心刘备坐失千载良机。于是写了一封信,准备派人送给刘备。

《三国演义》张松:三分天下第一功

这时恰好他的兄长张肃来了,张松只好把信藏在袖中来陪兄长。

兄弟饮酒间,神情恍惚的张松书信掉在地上也浑然不知。信被张肃的从人拾到,张肃得到了信后,连夜将信交给了刘璋,告发亲弟与刘备同谋,欲献西川。

刘璋怒不可遏,下令杀了张松全家。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三分天下的第一站便是夺得益州。这时,刘备虽然占得荆州,但荆州是孔明"借"来的,孙权时时催着归还。况且,荆州北面还有强大的曹操,又无险可守,此时,仅仅是靠脆弱的"孙刘联盟",才让曹操不敢来犯。

所以,刘备集团一直是心心念念着益州的,之所以迟迟没有进展,一是刘备顾念仁义名声,不愿兵伐同宗;二是益州路远天险,攻伐困难重重。这一切,张松都帮刘备解决了。他说服刘璋邀请刘备入川,使刘备没有了道义上的顾虑;又献西川地理图本,与法正、孟达等人为内应,使西川的天险不攻自破!

倘若曹操得到了西川地理图本,又有人在西川作内应,以曹魏的实力,取益州易如反掌。曹操得益州后,取汉中,统一西南是大概率的事。而刘备如果没有益州为根据地,争夺汉中肯定败多胜少。那就难有后来三分天下的局面!

如此看来,三分天下第一功应算在张松名下了!

(图片来自网络)

(坚持原创,读得其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