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國礦業大學地質系主任陳尚斌出差時,在貴陽機場一個廁所的洗臉盆面闆上發現了化石碎片,并拍下了一圈朋友的照片。地層古生物學家錢美平博士在近4億年前将化石确定為贻貝。
蚌蚌
01 描述:殼體大,近圓,雙凸,腹瓣凸略高。鉸鍊包含短彎曲的線,具有三角形雙闆,蛋杆孔位于三角形闆的下部。外殼光滑。腹閥有一個大的中闆。背闆很短。腕環又寬又長。
02 生産基地:中國廣西吳軒,至香洲地區,中部泥盆地統一東港嶺集團。年齡:約3.9億年。
03 年齡:約3.9億年
說實話,看到這個,科學,理性,謹慎,比如小編輯我...這太不可思議了。在一項針對近6萬人的調查中,超過一半的網民站在了編輯一邊:

然而,兩天後,即4月28日,貴陽機場的從業人員回應說,陳教授已經釋放了化石遺骸,這些遺骸是購買的。在媒體采訪過程中,江蘇省地質學會秘書長詹玉申也表示:化石生成時期離我們很遠,但在現實生活中卻離我們很近。貴陽機場廁所的化石闆岩産于雲桂川地區,許多建材行業将其用作裝飾主機闆。
詹玉申更新微網誌稱,這種化石,不是3.9億年前,而是4.4億年前的五室甲蟲殼殼,也是比較常見的腕足動物貝殼石。
詹玉申4月27日發推文
石殼貝殼
不要說不知道,說驚訝。畢竟奇怪的是,我們的知識淺薄,有眼睛不知道化石,我們普通人上廁所就是去廁所,誰在乎什麼化石,在我們看來都是石頭,考古學家也不一樣,最後廁所都發現了化石......
當然,畢竟人們帶着小錘子出去!
據了解,陳尚斌老師将貴陽機場這張洗手台上的熱搜,或者從新一期的《公開談話》這個節目開始,當時貴陽機場是陳老師,看到節目沈教授提到機場這塊化石,來驗證...果然,兩位業内人士達成了共識。另一方面,沈教授是一位拿着小錘子的古生物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層古生物學家沈樹忠在節目中表示,他想研究這塊石頭,發現很多酒店、機場大理石往往都含有各種化石,而貴陽機場廁所大理石也深深地吸引了他,吸引沈院士的當然不是大理石裝飾效果而是化石的存在。
那麼問題來了,貴陽機場男廁所不會成為五一期間網紅的打孔地嗎?畢竟地球改變了渤海三田,能觸及億萬年前的事物,真的是一次非常神奇的體驗!
但不要擔心,這種體驗可能在很多地方都可用。
被認定為古生物學科普作家的"蔣氏小流氓龍"說,化石離我們不遠,你出門旅行可能會帶着化石經過!下圖顯示了2020年夏天他在雲南住的酒店洗手台,在那裡可以看到化石,确認是奧陶時期的珊瑚化石,已有4.5億年的曆史。
看來,我們很可能經常會與數億年前的古代生物一起經過!等待工作,小編輯回家研究地闆,洗手台什麼的......化石這種東西,而且文物、研究價值很高,看來觀賞價值也很好,但對于今天的熱門搜尋,也許像一個自稱中國礦業大學學生的網友請叫我黃半賢說:希望你能了解古代生命,了解地質,睜開大地的眼睛!
很多網友都去貴陽機場打卡了!
如果你去貴陽,你會去廁所打卡,再送一個"4億年前"的朋友圈嗎?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于新浪微網誌
責任編輯: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