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

作者:黑貓的廚房

聽說,關注“黑貓的廚房”的人,怎麼吃都不會胖!

到西安玩,首先打卡的一定是肉夾馍和麻醬涼皮,涼皮還有熱涼皮之分,肉夾馍除了豬肉肉夾馍,牛肉肉夾馍味道也很不錯,而且每家店的鹵汁都不一樣,做出來的肉夾馍的味道也不一樣。這兩天分享了不少西安美食的攻略和體會,西安本地的朋友又邀請我們去當地的一些陝菜館品嘗了好些非遺陝菜,這一趟西安美食之旅,收獲頗豐。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陝菜。

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

陝菜,雖然沒有被列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但是作為千年古都、曆史名城所在地,陝菜的餐飲風格自成一體。陝菜的烹制大都展現在“炝”、“汆”等手法上,像經典的銅鍋家常火鍋、葫蘆雞、蔥爆羊肉等等,都是家喻戶曉的陝西本土菜。

和其他北方菜館一樣,涼拌菜是陝菜的主角之一,這一道【剁椒拌黑豆腐】味道非常不錯,用的是海南的黃燈籠辣椒,再加上店家自己調配的汁兒,黑豆腐的豆腐味道特别濃,我特别喜歡吃北方的老豆腐,口感雖然不如南豆腐或内酯豆腐那般細膩,但豆腐味道重,口感一樣好。

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

【涼拌四小件】,蒜苔、花生米、涼拌雞胗和醬辣椒,同行的一位南方小夥伴,第一次吃這樣的生蒜苔,因為在她的印象中,蒜苔大都用來炒着吃,生吃就和蒜頭一樣,感覺有點辣嘴。醬辣椒味道非常不錯,做法有點和虎皮尖椒類似,也要先過了油,放涼後加入陳醋等調味腌制,這種醬菜,腌制的時間不需要太久,作為餐前開胃小菜,有葷有素,選擇多,确實不錯。

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

【五彩銀絲羹】,如果有嘗過杭州本幫菜的朋友,對這樣的湯羹做法應該很熟悉,白色的宛如頭發細絲的豆腐絲,還有雞蛋絲、胡蘿蔔絲、發菜,綠色的好像是蔥絲,入口順滑。同行的夥伴對這樣一大份湯羹贊不絕口,畢竟南方人都喜歡喝湯,而且這湯羹口味很清淡,營養豐富,要做成豆腐這樣的細絲,廚師的刀功也特别考究。

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

西安招牌菜【葫蘆雞】,來西安的飯店,這道家常菜一定别錯過,葫蘆雞的做法也很講究,整雞加入秘制料包,先要經過高湯熬制,然後放入蒸籠中,高溫蒸制,最後才放入油鍋中炸制而成,皮脆肉嫩又入味,可以沾上配菜的辣椒面,又是别有一番味道。作為招牌菜,葫蘆雞炸的火候以及鹵料的味道都是關鍵,最好去老字号的西安菜館嘗一嘗。

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

【蓮藕炒肉絲】,本以為蓮藕大都産于湖北和南方一帶,沒想到北方地區也有不少地方盛産蓮藕的,幹辣椒炝炒,保留了蓮藕的脆嫩,家常菜的味道,很對南方人的胃口。

還有一盤【辣炒葫蘆頭】,一開始我們對“葫蘆頭”這個詞很是好奇,成品菜端上來之後發現,原來,西安人口中所說的“葫蘆頭”,竟然是我們說的豬大腸。朋友們開玩笑說,換了個名字,還真以為我不認識你了?

葫蘆頭的吃法其實更多時候是在吃泡馍裡,西安的葫蘆頭泡馍也是一道道地美食,可惜,臨走的時候也沒機會嘗上。

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

【銅鍋什錦火鍋】,對于銅鍋火鍋,我是對它情有獨鐘,小時候過年的時候,媽媽就是用這樣的銅鍋,生火燒碳,銅鍋導熱快,炭火的火鍋味道永遠是電磁爐那樣的火鍋無法替代的。在西北地區,什錦火鍋的料大都是丸子、粉條、黑木耳、金針菜以及其他蔬菜,别看小小的一份,火鍋的料特别足,3-4人份也很實在。

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

最後,我們還點了【金錢油塔】,算是一道主食吧,佐以蒜汁兒油辣子蘸料吃,用的是面粉和豬油起酥制作的,做法和中式糕點很類似,但它作為一種主食,又和面條有些相似,層多細絲纏繞而成,放入蒸籠中蒸熟。

來西安,嘗嘗陝菜家常菜,成本效益高,口味還很多,也很符合南方人的胃口,不會太油膩,如果你吃不慣各種面食面點,那麼西安的陝菜館還是很值得一嘗的!

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西安朋友請客,南方朋友說:原來它就是“葫蘆頭“,長見識了!
黑貓的廚房,美食專欄原創作者,圖文原創,盜圖必究! 與你分享每日家常菜和一日三餐的細枝末節,認真生活,好好吃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