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的故事。
一,姓名之趣,考場上拿過名單一看,中堂李鴻章大人在場,趕緊的問候:中堂大人您也補考?全堂大笑。
見過許多與知名人士同名同姓。
二,第一次在海南對等招生,迎新生時,海南小姑娘好奇的問老師,承德真的下雪嗎?迎新老師肯定的回答讓小姑娘興奮不已,我能看到下雪了!
也讓我們有了明确的判斷,這孩子是海南土著,決不是聯考移民。
三,最受感動的事,2005年迎新生,傍晚時分,教務處長王岩例行巡視招生現場,校内路邊坐着一位女生埋頭哭泣。王岩處長詢問何因,女生說從家出來到學校隻喝了一瓶水,到現在還沒吃過飯,家裡給湊的錢都交了學費和書費服裝聽診器費了。王處一聽趕緊表明老師身份,掏錢讓孩子先去吃飯,有事明天再說。随後學校出台系列補助政策,包括每月180元打到學生飯卡裡,安排勤工儉學崗,規定食堂必須有一進制的菜,讓學生在學校有基本生活保障。
其實讓我受感動的并不是王岩處長菩薩般慈父心腸,因為在校園裡每位遇到了這種情況的老師都會為她提供基本幫助。而是這位女生純樸善良和強烈的求學欲望,孩子是帶着家長湊或借的錢來求學的,并沒有想好到校後的生活,但交給學校的費用一分都不少,因為在她的有限的社會閱曆和思維中,不交學費是不能上學的,不上學也就改變不了她今生的命運。
現在貧困生資助政策綠色通道十分通暢,先入學再辦手續,減免學費,提供勤工儉學崗,發放助學金,為每名就讀學生提供學習保障。
四,一所中學一年來了38名聯考生。
新校區時,錄取結束,發放錄取通知書。在招生辦整理通知書時,發現一個情況,河北故城縣鄭口中學的挂号信似乎多一些。問馬老師,他也發現這個情況,随着本專科各部系新生通知書和各種資料銀行卡裝封完畢,我倆單獨複查一遍,鄭口中學的信封抽出來一數共38封。
真心是想去拜訪鄭口中學的教務主任和畢業班年級主任,他們肯定是和承醫有故事,沒有他們的指導和引領,應該是不會有一年聯考這麼多學生報考承醫。
五,至今保留着一位朱姓同學的錄取通知書。
當時招生錄取結束後,發放的錄取通知書被退了回來,學校要求再複核,電話一定要打通本人或家長,明确不收原因。考生留的聯系電話不通,退回原因是位址不詳。聯系報考學校在放假中,聯系當地招辦都是大爺讓聯系學校,幾番過後不再和他們扯皮,聯系縣委辦再聯系到鎮再聯系到村,找到了家長,一句回複複讀去了。我了個去。次年招生時,他又來了,這回是真來了。過兩年他來教務處開證明,一提姓名,熟啊,問他,你第一年怎麼回事?回答感覺考的還行,想複讀上個檔次。俺一樂,你上不了清北,隻能來承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