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都市報“數字金融生态合規研究”課題組釋出《網際網路金融app隐私權限測評》,對20家下載下傳量在千萬級别以上的主流網際網路貸款app進行了使用者隐私保護方面的深度測評,蘇甯金融、平安普惠app以綜合得分96.2分排名并列第一。

20款網際網路金融app隐私權限測評結果(來源:南方都市報)
課題組表示,此次測評标準為《網絡安全标準實踐指南——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個人資訊保護常見問題及處置指南》等規範性檔案及指南,從隐私政策的易讀性,清晰說明收集個人資訊情況,使用者權益保障,擷取權限同步告知目的,收集個人資訊征得使用者自主選擇同意,不強制索權、超範圍收集等6個方面設定評測名額,綜合反映app個人資訊保護狀況。
行業消保整體進步 平安普惠獲三項單項冠軍
除了綜合評分,平安普惠在使用者權益保障、收集個人資訊征得使用者自主選擇同意、不強制索權、超範圍收集三個單項以滿分排名第一,其餘三項均名列三甲。
對于社會關心的app強制索權、申請目的不明的問題,課題組通過實際使用發現平安普惠已經執行《權限申請使用指南》相關要求。
對于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曾指出的部分大型網際網路平台未提示使用者閱讀隐私政策的問題,課題組認為平安普惠app是可供借鑒的優秀案例,在設計中已經做到了“多次提醒,單獨授權”。
由于網際網路貸款app中的主要業務功能需要進行實名認證、授信以評估資信,進而獲得貸款額度,是以,大多數app都需要收集身份證、人臉等敏感資訊來完成實名認證。課題組發現僅有平安普惠等少量樣本app在實名認證、收集人臉資訊提供單獨授權協定。
整體上看,課題組認為各家平台的消費者保護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而平安普惠已經在一些細節處為消費者改進設計,例如在鍵入賬号、密碼時,為使用者提供了安全鍵盤。
在對貸款使用者來說非常重要的“知情-同意”權方面,大型網際網路平台通常以格式合同的形式釋出相關條款及隐私權政策聲明,消費者在手機用戶端上點選“同意”,視為同意授權。課題組實測發現,平安普惠是本次測評的app中,唯一一個要求使用者在頁面手寫簽名進行确認的app,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使用者的“知情-同意”權。
技術與管理相結合 平安普惠打造全流程消費者權益保護
作為陸金所控股旗下的零售信貸服務平台,平安普惠專注小微企業主融資服務。截至2021年6月30日,平安普惠管理貸款餘額人民币6068億元,累計借款人數近1550萬人。其中,平安普惠促成的新貸款中77.6%發放給了小微企業主。
為長期服務金融能力較弱的小微群體,消費者保護已納入平安普惠戰略規劃、企業文化和公司治理。截至目前,平安普惠已成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事務委員會,進一步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管理辦法》《消費者權益保護審查管理辦法》等消保規章制度,并建立消保評價體系,加強員工教育訓練。
平安普惠通過科技力量革新小微信貸的流程,推出ai智能貸款解決方案——“行雲”,實作全流程消費者權益保護。“行雲”将客戶授權、權益确認、費用确認等消費者權益告知措施貫穿起來,全面保護客戶知情權,給小微客戶帶來安全可靠的借款體驗。據了解,平安普惠通過了iso27701隐私資訊管理體系認證,隐私保護貫穿整個業務流程。
據了解,平安普惠通過“保護+賦能”雙重提升金融消費者素養。今年,平安普惠結合“守護者行動”工作部署,對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計劃——“維c行動”進行了更新,聚焦小微企業主、老年群體、農村群體三大重點群體,線上線下結合開展消費者教育。截至9月末,平安普惠“守護者行動”已覆寫全國超185座城市,超15000名一線員工化身消保公益大使,為線下228萬人送去“金融守護”。
未來,平安普惠将繼續把“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作為戰略發展的核心驅動要素之一,在消費者保護尤其是資料隐私安全保護上持續加大投入,在公司治理與技術上持續創新改進,為小微客戶的金融消費安全保駕護航,緻力于建構可持續的小微信貸服務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