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郭脩:無論何種原因,費祎都是由我終結

郭脩:無論何種原因,費祎都是由我終結

酒酣那複迷朱碧,苗莠猶分僞與真。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周末出行時要注意防護呀。漢末時期戰亂頻仍,諸多戰事中産生了大量的降人,他們在之後的發展各有不同。本篇就來聊聊郭脩xiū,字孝先。

案《資治通鑒》,其中記載的是“郭循”,這和《三國志·齊王紀》、《三國志·張嶷傳》中記載的“郭脩”應為同一人。郭脩是涼州西平人士,漢末舞台上也曾有一些西平、金城人士活躍其上,重溫下名單:韓遂、邊章、成公英、郭沖、郭脩xiū、明元郭皇後、閻行、蔣石、麴qū演、麴勝、麹光、麹英、麴義、趙基、郭芝。其中知名度較高的當屬韓遂、麴義、明元郭皇後。

案《魏氏春秋》,郭脩的表字為“孝先”,而漢末三國時期有多位人物表字均為“孝先”,比如邊韶、葛玄、毛玠。其實郭脩留下的記載不多,主要源于《魏氏春秋》,以及其他人物傳記中一些零散的記錄。郭脩在涼州頗有名氣,他的才幹德行都很出色,可能是明元郭皇後所在西平郭氏的族人。

郭脩在曹魏官至中郎将,延熙十二年(249年)姜維率兵攻打西平,雖然沒能攻克,但也劫掠走了一批百姓,郭脩也在此時被擄走。雖然《魏氏春秋》中記載郭脩面對姜維始終沒有屈服,對于劉禅任命的左将軍也不屑一顧,但畢竟隻是《魏氏春秋》的一面之詞,郭脩“降人”的身份就已經表明他曾經的姿态,《魏氏春秋》可能對他的形象進行了一定美化。

“十二年,假維節,複出西平,不克而還”——《三國志·姜維傳》

“脩字孝先,素有業行,著名西州。姜維劫之,脩不為屈”——《三國志·齊王紀》注引《魏氏春秋》

郭脩在季漢過度了三年時光,漢末時期的各方降人有着不同的姿态,有些就此黯淡無光,比如黃權;有些則遭人羞辱,比如麋芳、于禁;有些人能重整旗鼓,比如徐晃、姜維;也有些人謀劃着一鳴驚人,比如隐蕃、郭脩。

時間來到延熙十六年春(253年),季漢大将軍費祎在漢壽舉行宴會,費祎在宴會上喝得酩酊大醉,當時郭脩也是在座的賓客之一,他當場刺殺了費祎,讓其人生戛然而止。而《魏氏春秋》記載郭脩最初的目标是劉禅,他接着慶賀的機會且拜且前,但是被劉禅身邊的侍從攔下,這才将目标對準費祎,不過《三國志·齊王紀》中并沒有提及這個過程。

“劉禅以為左将軍,脩欲刺禅而不得親近,每因慶賀,且拜且前,為禅左右所遏,事辄不克,故殺祎焉”——《三國志·齊王紀》注引《魏氏春秋》

郭脩刺殺費祎一事在史書中留下了驚鴻一筆,他的結局也可想而知,同年八月曹芳下诏誇贊郭脩“砥節厲行,秉心不回”,并在诏書中描述他已經殺身成仁,顯然郭脩已然喪命。曹魏追封郭脩為長樂鄉侯、食邑千戶,并且追谥他為“威侯”,由他的兒子襲爵,加拜奉車都尉,還有諸多賞賜一起下發,以此來表彰郭脩的英勇行為。

“往歲僞大将軍費祎驅率群衆,陰圖闚,道經漢壽,請會衆賓,脩於廣坐之中手刃擊祎”——《三國志·齊王紀》

如有疏漏,還望指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