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齊武帝蕭赜晚年兩大敗筆終招禍:錯立皇孫為儲君,錯信次子無野心

作者:顧道驚城

公元493年,齊武帝蕭赜的太子蕭長懋去世,蕭赜本人也已經53歲了,接班人之位不能長期空懸,但應該由誰來接班呢?

如果堅持父死子繼的原則,自然應該立次子蕭子良為太子。但蕭子良的勢力太大,如果讓立蕭子良為太子,在太子缺乏制約的前提下,年邁皇帝與強勢太子之間的沖突立刻就會凸現。

在這種背景下,齊武帝蕭赜并未選擇立蕭子良為太子,而是立故太子蕭長懋的長子——蕭昭業為太孫。

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舊的權力格局可以完整地儲存下來。隻不過是以太子為中心的利益集團,更換了一個領銜人物罷了(從前的太子,換了一個太孫罷了)。讓嫡長孫繼承皇位,從法理上也是說得通的。

齊武帝蕭赜晚年兩大敗筆終招禍:錯立皇孫為儲君,錯信次子無野心

太孫蕭昭業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且有着良好的聲譽,長得也不錯,舉止優雅。蕭昭業的這些優點,在當時應該是舉世公認的,是以史書并沒有在這方面對蕭昭業進行抹黑。

郁林王性辯慧,美容止,善應對,哀樂過人;世祖由是愛之。——《資治通鑒》·齊紀四

表面不能抹黑,就抹黑内在。史書說起蕭昭業的時候,都說他虛僞,用華麗的外表來掩蓋内心卑鄙邪惡的想法。

而矯情飾詐,陰懷鄙慝,與左右群小共衣食,同卧起。——《資治通鑒》·齊紀四

換言之,史官認為蕭昭業就是一個演員。這是典型的“腹诽心謗”,這種醜化應該是出于政治宣傳的原因。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更為誅心的醜化方式:據說,蕭昭業為了能早日當皇帝,曾讓女巫作法,詛咒自己的自己父親(太子蕭長懋)和祖父(齊武帝蕭赜)早死。在他被立為太孫之後,作法詛咒的頻率更高了。當他得到祖父死亡的消息之後,立刻給自己老婆寫了一個大大的喜字,并在這個喜字旁邊寫了三十六個小喜字。蕭赜的靈車走到半路,蕭昭業就借口自己身體不舒服,回皇宮尋歡作樂了。

侍太子疾及居喪,憂容号毀,見者嗚咽;裁還私室,即歡笑酣飲。常令女巫楊氏禱祀,速求天位。及太子卒,謂由楊氏之力,倍加敬倍。既為太孫,世祖有疾,又令楊氏禱祀。時何妃猶在西州,世祖疾稍危,太孫與何妃書,紙中央作一大喜字,而作三十六小喜字繞之。——《資治通鑒》·齊紀四

大斂始畢,悉呼世祖諸伎,備奏衆樂。——《資治通鑒》·齊紀四

這種記載當然靠不住,但在蕭昭業成為太孫後僅僅幾個月,齊武帝蕭赜就去世了。

我認為這不是什麼陰謀,在那個醫療不算發達的年代,53歲去世雖然不能算長壽,但也談不上什麼意外。更何況,太孫蕭昭業遠沒有謀害齊武帝蕭赜的實力。

齊武帝蕭赜晚年兩大敗筆終招禍:錯立皇孫為儲君,錯信次子無野心

在臨終前,齊武帝蕭赜對太孫蕭昭業說:“五年之内,你把政事全部委托給宰相,不要亂發表意見;五年之後,你要自己親政,不要事事依靠别人。”

世祖以為必能負荷大業,謂曰:“五年中一委宰相,汝勿措意;五年外勿複委人。若自作無成,無所多恨。”——《資治通鑒》·齊紀四

當我看到這段記載的時候,總有一種欲說還休的感覺:齊武帝蕭赜敢給太孫蕭昭業定“五年計劃”,證明他對自己設計的政治格局非常有信心。但事實卻無情地嘲弄了蕭赜:在他還沒有完全咽氣的時候,蕭赜設計的政治格局就已經出現了難以彌補的裂紋。

從理論上來講,齊武帝蕭赜設計的政治格局看起來非常穩定:太孫蕭昭業完整地繼承了太子一系的勢力(冊封蕭昭業為皇太孫,東宮文武人員都改為東宮官屬),皇族核心成員蕭子良(蕭赜次子)與皇族成員蕭鸾(蕭赜堂弟)互相牽制,皇族勢力盤根錯節(蕭道成有十多個兒子和幾十個孫子,玄孫恐怕得有上百個,還有幾個侄子和衆多侄孫)。在這種背景下,似乎沒有哪家一枝獨大,也沒有哪家可以威脅皇權。

但就在齊武帝蕭赜彌留之際,王融就公然反對太孫蕭昭業繼位。

戊寅,上疾亟,暫絕;太孫未入,内外惶懼,百僚皆已變服。王融欲矯诏立子良,诏草已立。——《資治通鑒》·齊紀四

蕭子良是竟陵王,王融是“竟陵八友”之一,又是瑯琊王氏主要成員之一。這樣的雙重身份,使得王融迫切希望擁立竟陵王蕭子良繼位,以擷取最大的政治利益。而蕭子良竟然也沒能經得住這種誘惑,半推半就地走上了不歸路。

在齊武帝蕭赜去世之後,竟陵王蕭子良在王融的支援下,搶先一步進入了大殿,并派軍隊阻止太孫蕭昭業進入大殿。但結果卻是:蕭鸾強行擁立蕭昭業進入大殿,并讓人把蕭子良扶出大殿。

及太孫來,王融戎服绛衫,于中書省閣口斷東宮仗不得進。頃之,上複蘇,問太孫所在,因召東宮器甲皆入,以朝事委尚書左仆射西昌侯鸾。俄而上殂,融處分以子良兵禁諸門。鸾聞之,急馳至雲龍門,不得進,鸾曰:“有敕召我!”排之而入,奉太孫登殿,命左右扶出子良;指麾部署,音響如鐘,殿中無不從命。——《資治通鑒》·齊紀四

在齊武帝蕭赜執政後期,蕭鸾的地位雖然得到了提升,但與蕭子良相比還是略有不如的。但當蕭子良坐實了亂臣賊子的身份之後,蕭鸾則以維護皇權的忠臣身份出現,雙方的力量對比自然發生了變化。在這種此消彼長的背景下,蕭子良的實力和影響力都被蕭鸾超越了。

齊武帝蕭赜晚年兩大敗筆終招禍:錯立皇孫為儲君,錯信次子無野心

竟陵王蕭子良和王融試圖篡位的行為,在當時造成了極壞的影響。蕭子良的失勢,意味着皇族核心成員(蕭道成一系)失去了強有力的領銜人物。這是皇族核心成員一步一步走入被動,并被屠殺殆盡的重要轉折點。

如果蕭子良能拒絕皇位的誘惑,如果蕭子良不做亂臣賊子。憑借他皇叔的身份,憑借他早已經營起來的勢力,絕不會如此輕易地失敗。但很不幸,蕭子良似乎低估了當亂臣賊子的難度與風險,于是隻撐了一個回合,就被蕭鸾輕松擊敗。

對比蕭長懋和蕭子良這對兄弟,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評價。

曾幾何時,他們都表現得無比理智:兄弟倆從來不争權奪利,甚至不曾對彼此表現出敵意。因為他們都很清楚,自己的父皇蕭赜隻是希望他們彼此制衡,卻并不打算對調他們的位置。

可當齊武帝蕭赜讓太子蕭長懋代替自己處理國政的時候,蕭長懋卻滋生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野心;當太孫蕭昭業即将繼位的時候,竟陵王蕭子良卻選擇了铤而走險。

再次回顧齊武帝蕭赜對太孫蕭昭業的臨終囑托,他之是以敢給蕭昭業定下一個“五年計劃”,應該對竟陵王蕭子良的為人比較放心。可蕭子良卻令父親蕭赜失望了,在欲望面前,他還是迷失了自我。

齊武帝蕭赜晚年兩大敗筆終招禍:錯立皇孫為儲君,錯信次子無野心

由于竟陵王蕭子良的出局,剛繼位沒多久的蕭昭業隻能違背齊武帝蕭赜的囑咐,開始積極親政。因為蕭赜留下的政治格局,已有了難以彌補的裂紋。

但蕭昭業的這種行為,卻引起了各大利益集團的恐慌,因為他做事的手段過于急躁了。

蕭昭業剛當皇帝沒多久,就讓自己的親信全面搶占朝廷的主要權力。在他的支援下,綦[qí]毋[wú]珍之、朱隆之、曹道剛、周奉叔、徐龍駒和楊珉等人,都擁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帝寵幸中書舍人綦毌珍之、硃隆之、直閣将軍曹道剛、周奉叔、宦者徐龍駒等。珍之所論薦,事無不允;内外要職,皆先論價,旬月之間,家累千金;擅取官物及役作,不俟诏旨。——《資治通鑒》·齊紀五

由于蕭昭業完整地繼承了太子蕭長懋的勢力,是以以蕭昭業為中心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但也許正是因為蕭昭業太過強大,是以各大利益集團才會恐慌。

齊武帝蕭赜非常強勢,但蕭赜繼位的時候已經四十二歲了。而此時的蕭昭業隻有二十歲,如果蕭昭業成為了第二個蕭赜,那麼利益集團還要忍受多久啊?

蕭道成活了五十五歲,蕭赜活了五十三歲,這說明蕭氏應該沒有短命的基因。如果蕭昭業也活到五十歲以上,大家就要繼續忍受三十年!

在這種背景下,當大家看到蕭昭業開始集權的時候,都有意無意地站在了蕭鸾的背後。當蕭鸾開始削弱蕭昭業的嫡系時,大家都抱着一種默許的态度,靜靜地在一旁看着。

除了操之過急之外,蕭昭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她沒能把蕭道成一系的嫡系子孫捏合成一股力量。之前我統計過,蕭道成一系的子孫保守估計大概有一百人,如果蕭昭業能讓這股力量團結在自己身邊,蕭鸾除了乖乖等死之外,應該不會有更好的結局。因為此時的蕭鸾隻是一個侯爵而已,最初的力量還比不上竟陵王蕭子良。

但蕭昭業最終沒能把蕭道成一系的力量捏合在一起,随着蕭鸾的步步進逼,蕭道成一系越來越被動。最終的結果是:蕭道成一系幾乎被蕭鸾屠殺殆盡。

有一點必須承認:蕭道成一系被屠殺殆盡,也有齊武帝蕭赜的原因在内。他當初把典簽擡得太高,以至于皇族在面對典簽的時候總是縮手縮腳。蕭鸾動手的時候,很多皇族都死于典簽之手。

面對這種不利局面,蕭昭業也想找機會反攻。他曾指令中書令何胤(皇後的堂叔)協助自己用武力解決蕭鸾,但何胤不敢配合,計劃中止。他的親信曹道剛也做好了火并蕭鸾的準備,但最終也沒來得及采取行動。

與之對應的是蕭昭業的親信們一個接一個地被殺:周奉叔、楊珉、徐龍駒、綦毋珍之、杜文謙……

此時的蕭鸾就好像在玩闖關遊戲,清除掉一波又一波雜兵之後,終于直面最終boss蕭昭業了。在與蕭昭業的宿命對決中,蕭鸾笑到了最後。

齊武帝蕭赜晚年兩大敗筆終招禍:錯立皇孫為儲君,錯信次子無野心

在文章的末尾,我想跟大家聊一聊我眼中的蕭昭業:

蕭昭業相貌出衆、聰明絕頂、才華非凡、人緣極佳。這一切既是他的優點,但也是他的缺點:這樣一個各方面極其優秀的皇族成員,必然是沒經受過什麼挫折的。他的謙恭禮讓,很可能隻是為了掩飾骨子裡的那份驕傲。

關于這一點,齊武帝蕭赜應該非常清楚,是以才會給蕭昭業定下“五年計劃”。至少在蕭赜看來,如果真能給蕭昭業五年時間,跟在一位賢相的身邊學習進步、好好打磨,以蕭昭業的頭腦和悟性,完全有機會成長為一個英明的強勢帝王。

但随着竟陵王蕭子良的反叛,使得齊武帝蕭赜設計的政治格局出現了難以彌補的裂紋,也徹底打亂了他為蕭昭業制定的成長計劃。

蕭昭業的确是個聰明人,他審時度勢,立刻違背了當初親口答應祖父的諾言,開始親自處理朝政。

蕭昭業的做法是否正确呢?我不敢下定論。但蕭昭業的做法絕對是聰明人的做法,更是充滿勇氣的做法。如果蕭昭業不夠聰明,他絕對無法在短時間内看清形勢;面對來勢洶洶的皇叔公蕭鸾,如果沒有勇氣,是很難親自下場參與肉搏戰的。

可世事就是如此,越聰明的人,越容易被聰明誤;越勇敢的人,越容易用力過猛。蕭昭業親政之後的做法過于急躁,使得他在與蕭鸾的交鋒過程中進退失措,最終被打翻在地,成為了那個人人喊打的“無道昏君”。

說到底,還是因為蕭昭業在不該承受的年齡,承受了不該承受的東西。關于這一點,齊武帝蕭赜難辭其咎。

往期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蕭道成登基稱帝,王謝發力掌控全局

蕭道成父子暗戰,太子蕭赜權勢滔天

齊武帝蕭赜集權,皇太子蕭長懋去世

齊武帝蕭赜晚年兩大敗筆終招禍:錯立皇孫為儲君,錯信次子無野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