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整個清代書法史上,要說鄧石如是老二,那沒人敢說自己是老大

作者:書法微評

要問清代書壇誰是老大,誰配做老大,那非鄧石如莫屬了。鄧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創始人,安徽懷甯人。其出生于寒門,祖、父均酷愛書畫,皆以布衣終老窮廬。他以豐富的經曆和誠摯的為人、對書法篆刻藝術的酷愛和對藝術的獻身精神,以及他在篆隸上取得的具有開拓性的成就,還有他創造的魏碑新筆法等,赢得了有清一代篆隸領袖的偉名。

在整個清代書法史上,要說鄧石如是老二,那沒人敢說自己是老大

中國書法五千年來書家勤學苦練不乏其人,但像鄧石如這樣作為終生一介布衣,把書法作為自己唯一的事業加以追求,窮其一生的精力,緻力于書法和篆刻的研究,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罕見的。

鄧石如身材高大,胸前飄一绺長長的美髯,遇人落落,性格耿介,無所合,無款曲,無媚骨,無俗氣,看來稱得上頂天立地的一個偉男子,因為其祖輩出身寒微,枯老窮廬,他的一生更備嘗人間的酸甜苦辣,過着“采樵販餅餌,日以其赢以自給”的生活。他以“山人”自居,于荒江老屋中高卧,把功名兩字都忘記了。

在整個清代書法史上,要說鄧石如是老二,那沒人敢說自己是老大

鄧石如的好友師荔扉曾經送他這樣兩句詩:“難得襟懷同雪淨,也知富貴等浮雲。”看淡了浮華、浮誇、浮名,也就與浮躁相去甚遠。他隻是歸于淡,把世間萬物都看得淡了,淡到自甘寂寞,遠離紅塵。”,他沒有柳永那種懷才不遇的牢騷;“患名之不立,患年之不長”,他缺乏賈逵的雄心進取心;“名飛日月上,義與風雲翔”,他也不具備李白的濟世大志。

在整個清代書法史上,要說鄧石如是老二,那沒人敢說自己是老大

鄧石如書法以隸法作篆,為篆書開辟了一個新天地。他的四體書法特點是:篆書縱橫捭阖,字型微方;隸書結體緊密,貌豐骨勁,大氣磅礴;楷書筆法斬釘截鐵,結字緊密,得踔厲風發之勢;行草書筆法遲澀而飄逸,大草氣象開闊,意境蒼茫。鄧石如在書法基礎上也是篆刻家,開創了皖派中的鄧派。他以刻小篆為主,強調筆意,風格雄渾古樸、剛健婀娜,書法篆刻相輔相成,篆刻有疏處可以跑馬,密處不使透風的特色。

在整個清代書法史上,要說鄧石如是老二,那沒人敢說自己是老大

鄧石如書法被稱之“四體皆精,國朝第一”,他的書法以篆隸最為出類拔萃,小篆成就最大,他以篆隸為本而兼工賓行草諸體,他的早年小篆的特點:以斯、冰為師,結體略長。晚年的篆書特點:線條圓澀厚重,雄渾蒼茫,臻于化境。對篆書一藝的發展作出不朽貢獻。鄧石如書法,在清代留下了一種堂堂正正的品格,把清代書法引領到一個充滿生機的時代。

在整個清代書法史上,要說鄧石如是老二,那沒人敢說自己是老大

鄧石如的篆書初學李斯、李陽冰,後學《禅國山碑》、《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彜器款識、漢碑額等。他創造性地将隸書小篆筆法相結合,大膽地用長鋒軟毫,提按起伏。以隸法作篆,他的書法特點是:篆書時從秦漢瓦當和漢碑出來,縱橫捭阖,字型微方;隸書是從漢碑中出來,結體緊密,貌豐骨勁,大氣磅礴,也使清代隸書面目一新;楷書是從六朝碑版出來,兼取歐陽詢父子體勢,筆法斬釘截鐵,結字緊密,得踔厲風發之勢;行草書是從晉、唐草法出來,筆法遲澀而飄逸,大字草書氣象開闊,意境蒼茫。突破了千年來玉筯篆的藩籬,開創了清人篆書的典型,清代篆書開辟了一個新天地。

在整個清代書法史上,要說鄧石如是老二,那沒人敢說自己是老大

鄧石如是清代碑學巨匠,“鄧派”篆刻藝術的創始人。其篆書的主要成就是小篆。鄧石如篆書結體偏長,圓渾中離有犀利,平正中見其精神。他廓清了唐代以來篆書的呆闆勻弱之氣,開創了勁健厚重、雄渾古穆的清代篆書新境。《清史稿》中記載:大學士劉墉、副都禦史陸錫熊,見到鄧石如書法皆驚異日:“千數百年無此作矣!”評價之高,也無人能及。鄧石如不愧是一位諸體皆工、篆隸尤佳、名噪當時又流傳後世的書法大師。

在整個清代書法史上,要說鄧石如是老二,那沒人敢說自己是老大

鄧石如篆書的成就主要在小篆。鄧石如的小篆取法衆家之長,不僅從大篆中汲取營養,在用筆上更以隸書的筆法作篆,平拖、絞轉兼用,雄渾澀進,蒼茫大氣,富于變化,進而豐富了篆書的用筆。正如包世臣《國朝書品》中所評價,鄧石如之篆“平和簡靜,遒麗天成”。特别是鄧石如晚年的篆書,線條緊澀厚重、渾雄蒼茫,已臻化境。鄧石如堪稱清代篆書繼往開來之翹楚。小篆自古以來的主要特征就是李斯開創的那種所謂的玉筋篆。玉筋篆除橫平豎直、圓轉流走的線條使人驚歎之外,它的用筆單調和刻意求工,總讓人們覺得其平淡和俗滑。鄧石如的小篆,不以李斯、李陽冰為滿足,而是大膽走自己的路,與古人論高低。

在整個清代書法史上,要說鄧石如是老二,那沒人敢說自己是老大

鄧石如四體書法中,隸書是從長期浸淫漢碑的實踐中獲益甚多,能以篆意寫隸,又佐以魏碑的氣力,其風格自然獨樹一幟。楷書沒有從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筆,筆畫使轉蘊涵隸意,結體不以橫輕豎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渾樸,與時俗館閣體格格不入,表現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整個清代書法史上,要說鄧石如是老二,那沒人敢說自己是老大

鄧石如創新的意識極其強烈,在隸書波挑的寫法上,不是單純的向上挑筆,而獨具一種特有橫挑的風味;隸書的捺筆,鄧石如往往向下出鋒,有筆斷意連之勢。鄧石如的隸書,堅挺力足,鋒芒獨到,有一股懾人心魄的力量。他是繼鄭燮、金農之後而有很大發展的隸書大家。陽湖錢伯炯深深佩服鄧石如篆、隸書為絕業。而包世臣是這樣評價鄧石如的:“其分書則遒麗淳質,結體極嚴整,而渾融無迹。”

在整個清代書法史上,要說鄧石如是老二,那沒人敢說自己是老大

碑學之有鄧石如,正如帖學之有王羲之。可見其在篆隸方面成就之外,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他在碑學上的巨大貢獻。鄧石如是清代中後期崇碑運動的先導與巨子,其在魏碑用筆的創新上所取得的藝術成就,足以與書史上的鐘(繇)、王(羲之)、顔(真卿)、黃(庭堅)相輝映。這個新方法特點是:在書寫過程中,既重視筆畫的兩端,又特别注重筆畫的“中截”部分的用筆。 碑學派的最大特征就是強調“大、重、拙”。大就是大氣,重就是厚重,拙就是生拙。在魏碑的大、重、拙方面,鄧石如用盡了他的全部精力和心血。他所創造的筆法就是筆杆與行筆的方向相反,傾斜着運筆,成逆進之勢,進而使“其中截無不圓滿”,線條不毛不厚,不厚不重。

在整個清代書法史上,要說鄧石如是老二,那沒人敢說自己是老大

鄧石如新的筆法所創造的“毛邊粗老”的藝術效果,在魏碑的大、重、拙尤其是其線條的厚重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為魏碑書寫的藝術實踐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正是這種新的筆法的問世,給帖學傳統注人了新的活力。鄧石如的新筆法赢得了“千數百年無此作”的高度評價。是以,鄧石如新的筆法,具有劃時代的、開辟新紀元的重大意義。

在整個清代書法史上,要說鄧石如是老二,那沒人敢說自己是老大

在鄧石如的直接或間接傳授下,很多人湧進了這一行列,其中就有不少傑出之士享有大名,如包世臣、吳讓之、趙之謙、莫友芝、吳大澄、徐三庚、楊沂孫、康有為、吳昌碩等等。後起之秀如此傾心于鄧頑伯,在今天,當我們站在曆史的角度去審視這一現象時,信然于糜糜的帖風中碑風磊然而拔起,鄧石如書法開創一代潮流,他的新筆法的問世,是碑學在實踐上成熟的标志。新的筆法的問世,當時在他生活的年代裡,不被當時人所認知、肯定和接納,就有人直指其“破壞古法”。開始并他當時則不以為然地答道:“某書修短肥厚皆有法,一點一畫皆與秦漢碑刻合,不似公俗出,放蕩任意無所忌。”

在整個清代書法史上,要說鄧石如是老二,那沒人敢說自己是老大

數十年的勤學苦練和遨遊生活,使鄧石如得以融古碑之精髓,得山川之靈氣,置身秦漢,體察魏碑,窮極篆隸名迹,書盡碑版片紙,獻身藝術,艱難跋涉,繼承傳統。開拓創新,形成了“篆、隸、真、行、草”諸體皆備、具有獨特風格的一代藝術巨匠,在中國書法史上産生了劃時代的意義。

在整個清代書法史上,要說鄧石如是老二,那沒人敢說自己是老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