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年太平塔,安徽最古老的塔

——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潛山太平塔

就和很多來來往往的人們一樣,多少次從太平塔門前經過,卻很少駐足聆聽它的曆史,以緻于有朋友詢問我太平塔的典故,突然顯得語無倫次,根本回答不上來。

千年太平塔,安徽最古老的塔

105國道與合九鐵路橋相交處東面小山丘上,是潛山市博物館所在地,太平塔就掩映在這一片看似茂密的叢林中,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太平塔的準确位置,應該是潛山市博物館院内以東,據《潛山縣志》披露,該塔始建于晉代鹹和年間(326-334年),為舒州太平慧勤佛鑒禅師的道場,是一座磚木結構的舍利塔。塔周圍原有的真武殿、玉皇閣、寺及石華表等佛教建築今已全毀,現存的磚塔僅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幾部分組成,立于磚砌的基座之上。建築平面呈八邊形,底層邊長約38米,塔體通高至頂尖約35米。整座磚塔仿木構造,飛檐淩空,風铎欲翅,追求“萬尖飛動”的視覺效果。為太平塔曾經曆過兵殘、地震、風災的數次考驗。盡管塔身略向東南方向傾斜,但由于設計精密,結構牢固,及時維護,至今仍巍然屹立,這充分展現出了我國古代高超的建築水準。

擡頭仰望,風鈴聲響徹不斷的古塔,像是訴說着塵封已久的千年傳奇曆史,用心細讀着塔下有些被風化後模糊不清的碑文記載,或許讓人聯想到太平塔曾經的香火鼎盛,閉上眼,那場景仿佛即刻呈現在眼前。

千年太平塔,安徽最古老的塔

據說,太平塔建築工藝尤為考究。塔身内部為空筒式結構,每室有階梯,可“自内而上,自外而旋,登于其巅”。塔室内有佛像近千座,趺坐其中,是我國雕像藝術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塔頂端即塔刹,自上而下由寶珠、相輪、寶裝蓮花式覆缽等組成,形象生動,給整座塔的建築風格增添了玲珑之美。古塔的外部做密檐七層,系用青磚壘砌而成,磚塊之間,有榫有槽,壘砌嚴密合縫,堅固異常。塔身二層以上開始遞減内收,各層皆用磚疊澀出檐,四周環繞回廊,并在每面開拱券門,但層層有盲門或假門之分,惟有明處可遠眺。

千年太平塔,安徽最古老的塔

太平塔景區内,還有平劇鼻祖程長庚、現代文學大師張恨水先生陳列館,張恨水陳列館中陳列了他的筆硯、印章等遺物和各個時期出版的著作及手稿、書信等,以及孫起孟、林默然、張友漁、趙超構、高占祥、蔣緯國、陳立夫等等海内外知名人士的題詞、贈畫與研究專著。 為了紀念張恨水先生,在塔下依照原貌仿建了張恨水故居和心遠亭、蓮花池、題字碑林等。

太平古塔,一座曆史的豐碑,一座彰顯古今文化的珍稀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