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光耀晚年說:中國的發展并不是崛起,為什麼?

作者:鑒史觀今

2009年,李光耀受邀參加新加坡外交部外交學院演講。在被問及“如何看待中國的崛起?”時,李光耀糾正了媒體的提問,寓答案于問題中,“準确地說,中國并不是崛起。強大的中國才是常态。”一語成谶!

李光耀被視為20世紀最偉大的戰略家和政治預言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曾預言中國會迎來經濟的騰飛。于是通過淡馬錫,以國家的力量投資中國,從中賺的盆滿缽滿。

他以一己之力将新加坡從一個彈丸小城,發展成如今人人盛贊的花園城市。對于新加坡人民來說,李光耀無疑是無與倫比的國家上司人。對于政治家來說,李光耀是世界級的預言家。從他口中說出的預言,幾乎都得到了證明。

1. 歐元區解體。

2. 美國不再強大。

3. 未來100年,新加坡還會不會繼續存在?

原話在他的絕筆作《李光耀觀天下》中,他提到“歐元區解體,美國不再強大,日本走向平庸,印度困難多”。

如今看來,李光耀對時局的把握十分準确。歐元區解體已在進行中,等于是靴子扔出去了,還沒有最後落地。美國不再強大,從2019年的理論漸漸浮現出當下具體的樣式。

對于第三點的預測,可能與房地産業有極大的關系。當年李光耀曾說,年輕人上街過激表達自己的意見,往往是因為沒有房子,了無牽挂。

這句話被當成警示名言,随着資本的介入,環境的風雲變幻和金融的杠杆手段,讓很多人把房子當成熱炒的工具,以至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國民性的基本問題。李光耀對于新加坡的擔憂,現在也呈現了出來。

生活在一個比香港還小的國土上,他是如何實作這些奇迹的?為什麼對于世界格局的預測,會如此準确?

李光耀晚年說:中國的發展并不是崛起,為什麼?

追溯李光耀的成長,他的祖籍是廣東梅州市人。從幼年起,就接受着典型的英式教育。他本人非常喜歡中國文化,加上自己是漢族客家人的身份,是以他努力學習漢語和客家話。除了在學校接受的學習課程外,他常常自學背誦中國的四字成語。

天賦往往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後天的努力和學習。李光耀亦如此。他在語言方面表現出了極為出色的才華。不僅懂得英語漢語,還精通馬來語,最後還掌握了日語、泰米爾語。

很多後面見識過李光耀英文的人都說,他的英文水準令人望塵莫及。幾乎是一目十行地閱讀英文書籍,并能流利地用英文進行演說、寫作。對一個政治上司人來說,掌握多種語言是協調種族關系的關鍵。

少年時期的李光耀,學習刻苦勤奮,并沒有以優渥的家境為榮,一步步腳踏實地地朝心中的目标前進。

李光耀晚年說:中國的發展并不是崛起,為什麼?

少年時期的李光耀

1935年,12歲的李光耀考入新加坡頂尖英校萊佛士書院學習,并以優異的成績直通高中部。18歲的年紀正是最好的青春年華,正當李光耀以為可以大展身手的時刻,日軍占領了新加坡。李光耀被迫中斷學業,這一段時間裡,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迷茫期。

1940年二戰爆發,德日意三國聯盟向世界擴充殖民地,這其中就包括了新加坡。當時的新加坡正處于英國殖民統治,對于日軍的冒犯,英軍幾乎是不堪一擊地繳械落荒而逃。隻剩下新加坡人頑強地抗争着。

也是從這一時期起,李光耀看到了飽受戰亂困苦的國人,他決心棄商從政,走上尋找解放新加坡之路。

二戰結束後,李光耀遠赴英國求學。留學初期,他就讀于倫敦經濟學院,在導師的理論熏陶下,表現出明确的反殖民統治傾向。在倫敦學習的3個月後,他轉而去往劍橋大學攻讀法律,并在26歲那年以“雙重第一榮譽學位”稱号從學校畢業。

同年,他對在萊佛士書院留學的柯玉芝一見傾心。柯玉芝也是一名律師,她的祖籍是中國福建省同安縣。同樣的職業,相似的生活背景,兩人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後來柯玉芝給李光耀育有三子,長子李顯龍,次子李顯揚,女兒李玮玲。

李光耀晚年說:中國的發展并不是崛起,為什麼?

李光耀和柯玉芝

李光耀從英國學成歸來後,加入了當地一個由東南亞人組建的論壇,名為“争取馬來亞獨立”。他一邊代理律師案件,一邊積極參加團體的活動。

年輕的李光耀躊躇滿志,期望以自己的力量,幫助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1952年,他代理了一個勞工案子,代表“新加坡罷工郵差”與英國政府談判,并大獲全勝。這個案子令他名聲鵲起,他在律師界嶄露頭角,并在工會中奠定了群衆基礎,成為他從政之路的一個關鍵環節。

他開始發展自己的黨派,并于次年參加首屆選舉。他順利當選立法院議員,和駐新加坡馬來西亞共産黨合作,為新加坡謀取獨立。在李光耀多年的策劃下,經過多方努力協調,1965年新加坡宣布獨立,李光耀成為了開國總理。

站在高位之後,李光耀并沒有沾沾自喜,而是帶領國家發展國民經濟。在他的推動下,新加坡的gdp增長到了6.46萬美元,一躍進入亞洲發達國家行列。可以說,沒有李光耀,就沒有新加坡如今的成就。

李光耀晚年說:中國的發展并不是崛起,為什麼?

青年時期的李光耀

除了頒布一系列經濟政策,李光耀對政治方面也是大刀闊斧的變革。當時新加坡剛脫離英國,獨特的地理位置,讓新加坡所處的環境不容樂觀。為了不讓悲劇再次上演,必須盡快讓新加坡強大起來。

當時他想到的辦法是緊抱住馬來西亞,于是讓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成為馬來西亞聯邦中一個擁有一定自治權的國家。

李光耀是個很有想法,很有遠見的人,他這樣的人怎會屈居人後?很快地他多次與馬來西亞首相發生分歧,協商無用之後,馬來西亞将新加坡踢出了聯邦。

這次事件給了李光耀極大刺激,他在鏡頭前數次哽咽,這其中可能也有不甘和憤怒。後來有心理學家分析,李光耀會如此嘔心瀝血發展新加坡,其實是存在一定的報複心理,他想讓所有瞧不起否定他的人後悔。

李光耀帶着他的野心,小心蟄伏着,為新加坡的一鳴驚人默默準備。

李光耀晚年說:中國的發展并不是崛起,為什麼?

獨立之初百廢待興的新加坡

新加坡獨立之後,李光耀迅速開始執行自己設想中的3項舉措。首先是發展經濟和複蘇工業。其次加大外企的投資優惠力度,這既是一個複蘇經濟,又是一個提供就業的雙赢政策。

在他的治理下,新加坡的發展有條不紊地進行着,他還建立了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規定一旦發現A錢者,一律嚴懲不貸。

這些政治、經濟方面的舉措,給新加坡帶來的成效是顯著的。但他的高明之處不止于此,他在這些基礎上建設性地提出建立一個文明城市,并制定一個嚴苛的法案。

不許随地吐痰、亂扔垃圾、公衆場合吸煙都要負相應的責任。當時的新加坡還在為吃飽飯而努力,許多人認為李光耀的這一想法超前不實際。其實不然,李光耀一開始就設想把新加坡打造成發達國家,這個舉措是從具體行動中提升國民的素質。

這3項舉措正式實施後,新加坡在短短的時間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躍成為亞洲唯一發達國家,人均gdp高達6.46萬,新加坡“花園城市”的美譽響徹世界。

李光耀晚年說:中國的發展并不是崛起,為什麼?

經濟複蘇後的新加坡“花園城市”

2010年中國gdp首超日本,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2020年英國脫歐。這些震驚世界的新聞,早在幾十年前,就在李光耀的口中都得到了佐證。

談及中國的發展,他說“中國不是崛起,強大才是常态。”

10年前,他當着記者的面預言,進入21世紀後半葉,中美關系将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

對于中國重新屹立在東亞,他并不感到意外,他甚至直接打日本媒體的臉。日本絕不可能統治東亞,上千年來中國都是東亞秩序的核心,未來也如此。

整個亞洲,唯有中國能維護東亞的秩序,這是常态。若有其他國家鸠占鵲巢,都是異态。

李光耀晚年說:中國的發展并不是崛起,為什麼?

世界驚歎于中國崛起的力量

可以仔細想想,縱觀曆史的發展脈絡,在東亞地區社會主義陣營裡,中國是主導。在資本主義陣營裡,美國是主導。美國千方百計打壓我們,甚至不要臉面地拉攏各個盟友,就是早看出了問題的關鍵。

目前東亞秩序的混亂,并非是内部的混亂,而是外部侵入的混亂。我們必須明白,随着中國的複興,地區極端民族主義的退卻,東亞回到最初格局,是理所當然的常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