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裡流行一句話叫做春鲶夏鯉,冬天鳑鲏(pang pi),也就是說春天吃鲶魚,夏天吃鯉魚,到了冬天就吃鳑鲏魚。其實不用到冬天,現在這個季節就很多鳑鲏魚。
鳑鲏魚個頭很小,在我們這裡鳑鲏魚基本上都是野生的,河裡湖裡面到處都有,能長到10厘米就已經是巨型鳑鲏魚。由于長江流域實施了十年禁魚期,我們這裡屬于長江流域也不例外,不能使用網或者地籠捕魚,隻能一人一杆釣魚。是以目前市面上基本上沒有野生鳑鲏魚可以買,要吃野生鳑鲏魚,隻能拿着釣竿去野釣。


下船休假在家時間久了,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做每天拿着手機刷小視訊也很無聊,用野釣來打發時間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秋高氣爽,天朗氣清,正是野釣的好時節。有人說下雨天比較好釣魚,也有人說剛剛雨過天晴的時候比較好釣魚。不過這個季節那樣的日子可遇不可求,能釣到魚的就是好天氣。 我們這裡河裡湖裡面每年都會漲水,現在水還沒有完全退去,是以湖面顯得很寬闊,可以釣魚的地方很多。俗話說得好,釣魚不釣草,多半是白跑,也就是說釣魚的時候不選擇一個靠水草的地方釣魚,那多半釣不到魚。不管這句話對不對,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到了湖邊,果斷的的選擇了一個靠水草的地方打窩。打窩選擇的料是老爸榨菜籽油剩下的菜籽餅,菜籽餅香味十足,很适合用來作為釣魚打窩用,而魚餌就用一般的蚯蚓。我對釣魚不怎麼内行,是以胡亂選擇一番,用五米四的吊杆配上五米四的魚線,上面有兩口魚鈎。有人說兩個魚鈎有的時候比較容易亂,會攪在一起,使用單鈎比較好,但是我感覺我今天選擇雙鈎還是選擇對了。至于為什麼,看下面的圖檔就知道了。
湖邊的稻田裡水稻還是綠油油的,雖然已經出齊了,估計到收割還要個把月的時間,不知道這個是中稻還是二季稻,跑船這麼多年都沒有關注這些了,不過就這個季節來看,中稻的可能性比較高。我野釣就是站在湖邊稻田的田埂上面,上面有之前釣魚人踩的痕迹,沿着前人的軌迹應該不錯。窩打好之後,将魚鈎上面穿上蚯蚓就準備開釣了。也許是香味十足菜籽餅太吸引魚的注意了魚兒都圍過來了。開始釣魚沒多久,就有魚咬鈎,第一次上魚就是兩條鳑鲏魚一起拉起來的。
整個上午釣了大約三個小時,總體來說魚口還不錯,多次上演了兩口魚鈎同時釣上兩條鳑鲏魚,或者兩口魚鈎同時釣上一條鳑鲏魚和一條鲫魚的好事。不知道是不是由于魚竿不是很長,還是釣魚的地方不夠深,也就釣一米多深的地方。整個上午沒有碰到大一點的魚,都是一些野生的鳑鲏魚和野生的小鲫魚,最大的鲫魚估計也就一兩多,估計沒有超過二兩。
釣起來的野生鲫魚身上看着都是金黃的,這可能是由于鲫魚都生活在水草裡面的關系,也隻有野生鲫魚有這樣的特征,養殖的鲫魚沒有這樣的特征。一個上午三個小時,釣的大部分是鳑鲏魚,小部分是鲫魚,至于白條也有一兩條。下圖為我一個上午的魚獲,數量不少但是重量不多,估計有一斤半左右。
這一斤半左右的野生的鳑鲏魚和鲫魚用菜籽油一炸,然後再用自己家的土辣椒一炒,絕對算是下飯神器,兩三碗大米飯不在話下,而且這種魚雖然不大,但是是純野生的,魚肉質相當的甜美,一般的人吃不到。
我們這裡不靠海,吃的基本上都是淡水魚,而鲫魚鳑鲏魚又是比較常見的魚,更是比較容易釣的魚,是以相對吃的就比較多了。不過這些年都在跑船,船上吃的都是海水魚,時間久了沒有吃這些魚,還是有些想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