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流行一句话叫做春鲶夏鲤,冬天鳑鲏(pang pi),也就是说春天吃鲶鱼,夏天吃鲤鱼,到了冬天就吃鳑鲏鱼。其实不用到冬天,现在这个季节就很多鳑鲏鱼。
鳑鲏鱼个头很小,在我们这里鳑鲏鱼基本上都是野生的,河里湖里面到处都有,能长到10厘米就已经是巨型鳑鲏鱼。由于长江流域实施了十年禁鱼期,我们这里属于长江流域也不例外,不能使用网或者地笼捕鱼,只能一人一杆钓鱼。所以目前市面上基本上没有野生鳑鲏鱼可以买,要吃野生鳑鲏鱼,只能拿着钓竿去野钓。


下船休假在家时间久了,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每天拿着手机刷小视频也很无聊,用野钓来打发时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秋高气爽,天朗气清,正是野钓的好时节。有人说下雨天比较好钓鱼,也有人说刚刚雨过天晴的时候比较好钓鱼。不过这个季节那样的日子可遇不可求,能钓到鱼的就是好天气。 我们这里河里湖里面每年都会涨水,现在水还没有完全退去,所以湖面显得很宽阔,可以钓鱼的地方很多。俗话说得好,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也就是说钓鱼的时候不选择一个靠水草的地方钓鱼,那多半钓不到鱼。不管这句话对不对,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到了湖边,果断的的选择了一个靠水草的地方打窝。打窝选择的料是老爸榨菜籽油剩下的菜籽饼,菜籽饼香味十足,很适合用来作为钓鱼打窝用,而鱼饵就用一般的蚯蚓。我对钓鱼不怎么内行,所以胡乱选择一番,用五米四的吊杆配上五米四的鱼线,上面有两口鱼钩。有人说两个鱼钩有的时候比较容易乱,会搅在一起,使用单钩比较好,但是我感觉我今天选择双钩还是选择对了。至于为什么,看下面的图片就知道了。
湖边的稻田里水稻还是绿油油的,虽然已经出齐了,估计到收割还要个把月的时间,不知道这个是中稻还是二季稻,跑船这么多年都没有关注这些了,不过就这个季节来看,中稻的可能性比较高。我野钓就是站在湖边稻田的田埂上面,上面有之前钓鱼人踩的痕迹,沿着前人的轨迹应该不错。窝打好之后,将鱼钩上面穿上蚯蚓就准备开钓了。也许是香味十足菜籽饼太吸引鱼的注意了鱼儿都围过来了。开始钓鱼没多久,就有鱼咬钩,第一次上鱼就是两条鳑鲏鱼一起拉起来的。
整个上午钓了大约三个小时,总体来说鱼口还不错,多次上演了两口鱼钩同时钓上两条鳑鲏鱼,或者两口鱼钩同时钓上一条鳑鲏鱼和一条鲫鱼的好事。不知道是不是由于鱼竿不是很长,还是钓鱼的地方不够深,也就钓一米多深的地方。整个上午没有碰到大一点的鱼,都是一些野生的鳑鲏鱼和野生的小鲫鱼,最大的鲫鱼估计也就一两多,估计没有超过二两。
钓起来的野生鲫鱼身上看着都是金黄的,这可能是由于鲫鱼都生活在水草里面的关系,也只有野生鲫鱼有这样的特征,养殖的鲫鱼没有这样的特征。一个上午三个小时,钓的大部分是鳑鲏鱼,小部分是鲫鱼,至于白条也有一两条。下图为我一个上午的鱼获,数量不少但是重量不多,估计有一斤半左右。
这一斤半左右的野生的鳑鲏鱼和鲫鱼用菜籽油一炸,然后再用自己家的土辣椒一炒,绝对算是下饭神器,两三碗大米饭不在话下,而且这种鱼虽然不大,但是是纯野生的,鱼肉质相当的甜美,一般的人吃不到。
我们这里不靠海,吃的基本上都是淡水鱼,而鲫鱼鳑鲏鱼又是比较常见的鱼,更是比较容易钓的鱼,所以相对吃的就比较多了。不过这些年都在跑船,船上吃的都是海水鱼,时间久了没有吃这些鱼,还是有些想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