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綠色生産模式,涵蓋茶葉品種、栽培、土壤、植保、加工、營銷、品牌等各個領域。秉承以人類為中心的理性生态倫理學為指導思想,內建生物技術,為複興國茶産業而努力。
茶區
主要鑽蛀類害蟲種類及危害特點
茶梢蛾
主要為害新茶園幼年茶樹,一年一代,6月下旬至9月下旬潛葉為害,10月上旬至次年4月鑽蛀茶樹枝梢。成蟲白天潛伏在茶叢中下部葉背,黃昏前後開始活動,飛翔力弱,趨光性強。幼蟲孵化後從葉背下表皮潛入葉肉,取食葉肉,形成黃綠至黃褐色圓形蟲斑,幼蟲在3齡後離開葉片,蛀入枝梢,在蛀孔上下取食形成蟲道,孔外常有木屑狀排洩物,幼蟲老熟後先在枝梢上作圓形羽化孔,然後在孔内作白色薄繭化蛹,被害枝梢常易幹枯,但不立即脫落,後期失水枯萎而死。
茶堆砂蛀蛾
一般多發生在樹齡較大或樹勢衰弱的茶園,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蟲在茶樹枝幹上越冬,卵産于嫩葉背面,7月下旬幼蟲開始蛀入為害。成蟲夜間活動,有趨光性,初孵幼蟲可吐絲粘貼2張葉片,潛居其中咬食表皮和葉肉,留一層表皮,使葉片枯死。3齡後蛀食枝幹,多在枝幹分叉處或疤痕處為害,先剝食枝幹表皮,而後蛀一圓孔,再向下蛀入木質部,形成短而直的蟲道,并在蟲道外的枝幹上吐絲将木屑、蟲糞綴合形成蟲巢,狀如堆砂。幼蟲受驚時立即退回蟲道内。幼蟲耐旱性較強,在較幹燥的茶枝中也能生存,老熟後在蟲道内吐絲結繭化蛹。
茶枝鐮蛾
主要為害老茶樹,一年一代,老熟幼蟲在茶樹枝幹中越冬,卵散産于頂芽基部,6月中旬為幼蟲孵化盛期,并開始為害。成蟲夜間活動,有趨光性。幼蟲孵化後從枝梢端部蛀入,4-5天後,梢上芽葉凋萎。1-2齡幼蟲在小枝内蛀食,3齡後蛀入較大的側枝和主幹為害,自上而下取食木質部,并能蛀到近地表部分,蛀孔大而直,道壁光滑,被害枝幹上有一排近圓形排洩孔,幼蟲排出的糞便散落在葉片或地面上,糞便肉黃或棕黃色,幼蟲老熟後,上爬至距枝頂約處咬一近圓形羽化孔,在羽化孔下方蛀道内吐綴絲絮,結繭化蛹。
茶天牛
為害老茶樹,2年一代,幼蟲、成蟲在茶樹枝幹中越冬,卵散産于近地面主幹皮下,幼蟲出現期為6月至7月上旬。茶天牛幼蟲蛀害枝幹和根部,緻使茶樹樹勢衰弱,芽葉細瘦、稀少。成蟲白天躲在茶叢蔭蔽處,多在夜間和淩晨活動,有趨光性。幼蟲孵化後,先咬食枝幹皮層,1-2天即能蛀入木質部,為害近地面的莖幹、根頸和根部,蛀入後一般向下蛀食根部,最深者可達地下30厘米以上,一根蛀空後又轉蛀他根,發生嚴重時,往往将根蛀食一空,個别還能向上蛀食枝幹。排洩孔細小,多在離地面3厘米左右的枝幹上,其附近地面上堆積着木屑狀排洩物,老熟幼蟲常爬到離地面3-13厘米的孔道内作石灰質長橢圓形繭脫皮化蛹。
主要防治枝術
1
檢疫
建立茶園在引種茶苗時應注意檢疫,防止茶梢蛾随茶苗帶入。
2
農業措施
加強茶園管理、增強樹勢是防治鑽蛀類害蟲的根本措施,發現蟲枝及時剪除,并攜帶至茶園外燒毀。
3
實體防治
茶堆砂蛀蛾為害枝附近有堆砂狀蟲糞,目标明顯,可去除糞堆,并用鐵絲伸入蛀孔刺殺幼蟲。
茶枝鐮蛾成蟲具有強烈的趨光性,可在成蟲羽化盛期點燈誘殺。對茶梢蛾可在幼蟲為害茶枝梢期進行輕修剪,剪除蟲枝。在茶天牛成蟲活動期清晨進行入工捕捉.
茶叢根際培土,以減少根頸外露,防止成蟲産卵.
4
藥劑防治
成蟲出現前,在離地50厘米以下的主幹和根頸塗白抑制成蟲産卵。
藥劑防治,可在5月茶園夏季管理時,用蘇雲金杆菌或綠僵菌結合有機肥或茶樹專用肥施用防治。
end
安根團隊 因為好茶
安根技術團隊,全力推進茶葉綠色生産模式。20餘位各領域農業專家,提供成熟的土壤修複內建方案、生态修複內建方案、農殘解決內建方案、作物全程生物技術解決方案和生态農業社會化服務。垂詢027-87863688;4000-85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