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本文作者“藤原琉璃君”,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b>

吉井主持論壇中,與來自台北、東京、布裡斯班的小書店店主展開讨
9月7号,我去了一趟成都。因為今年方所辦的國際書店論壇,請了吉井忍做嘉賓,也通過吉井邀請了本屋b&b的内沼晉太郎參與論壇,是以身為《東京本屋》責編的我自然得到場,也打算陪兩位作者逛一下成都這幾年雨後春筍般開出來的書店。
因為《東京本屋》的緣故,不僅出了繁體版,吉井更被邀請去台灣、新加坡等地參加了不少有關書店的活動。
這回先談談逛店。
方所
方所店門口的櫥窗布置
方所在成都舉辦國際書店論壇已經是第二次,去年2016年的點是“世界最美書店彙集于此”,今年則是“書店與城市風格”。開幕前一天的方所:大電梯邊上的大場地,器材箱已經摞在那兒,平常搞活動的小場地則變身中國最美的書(2015-2016)展覽。店堂内和整個太古裡路邊都可以看到2017國際書店論壇的招貼,關于城市和書店的書也被陳列在進店處的展台,《東京本屋》更是可以在許多櫃台瞥見。工作日的下午,店裡人氣卻很旺,不過展台上許多台版書都被讀者翻到封底,我隻好習慣性地一本本翻回正面,總的來說跟前三次到訪時差不多,體量在那裡,但書架上副本率變低了,表層很多都是被讀者翻得有些破舊的書。(聽同樣也來參會的先鋒書店的人說,三月份來的時候情況更糟一些,這回似乎為了論壇,拾掇了一下。不過因為薪資和人事的原因,書店店員流動頻繁、心力消磨一直是行業的通病,很多書店剛開始提着一口氣,時間長了書架上就露出倦怠來了。)
當天晚上跟吉井和内沼的編輯、從東京遠道而來的朝日出版社的绫女先生一起吃了飯,聊了些關于書店、出版的話題,绫女編輯的奧巴馬演講集在日本有不錯的銷量,他還策劃過園子溫的書,(朝日出版社史上賣得最好的書是《santa fe》——懂的人應該一秒知道是什麼書了),但他對《追風筝的人》在中國好幾百萬量級的銷量還是表示非常吃驚。绫女跟内沼共同編輯了一本關于首爾小書店的圖書,自然對這次能在成都看到怎樣的書店非常期待。晚飯後,吉井就開始接受方所安排的媒體群訪和電視台的拍攝,也真是辛苦。
周五一早,我、吉井、内沼、绫女四人去了城南新區的幾家書店,因為内沼在日本也聽說了鐘書閣的大名……
鐘書閣
十點多到了鐘書閣所在的銀泰,商場很新,許多商鋪應該還在招商和裝修中,很是空曠。這家鐘書閣和上海靜安芮歐店相比好像收斂很多,雖然玻璃上還是密密麻麻各種文字的語句但裡面的圖書區和咖啡區都比較沒有讓我訝異,整個布局像是一把圓規,靠玻璃幕牆的一條腿進去是咖啡區和成人圖書區,因為挑高很好,是以有一個空中走廊,望出去落地窗外是公園。走到盡頭是下沉小劇場式的活動區,活動區的天花闆就露出鐘書閣的本色來了,全是玻璃,内沼趕忙拍照。
擡頭拍演講區天花闆的内沼
吉井、我和绫女也沒能免俗
我很感謝他們進這麼多《貝倫與露西恩》,但确實擔心能不能賣掉
樣書标簽是成都款的
圓規的另一條腿則通往童書區,童書區也是結合成都特色,書架都一節一節竹子樣,邊上少不了熊貓形态的,還根據兒童的身高隔出了幾個小小空間。不過内沼提了兩個問題,挑高空間裡有很多書架三米多高,上面的書怎麼辦?竹節書架版子是彎曲的,矗在上面的書容易損壞,怎麼辦?我隻好回答,有良心的書店當折舊,沒良心的會退貨。
童書區俨然遊樂場,這倒是鐘書閣始終堅持的一點
人高馬大的内沼躬身鑽進秘密空間
接下來去的兩家都是文軒,舍近救遠,先抑後揚,先去了奧克斯廣場的軒客會·格調書店。因為需要跟内沼介紹國有書店的新變化。
軒客會·格調書店與文軒books
自古把格調挂在店名裡的書店一定讓人滿頭黑線,進門是花藝,裡面還有瓷器售賣,店堂布置屬于走了五十步的西西弗風格,倒是顯要展台上摞了好幾本《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緊跟時事到有點意外。(同樣感謝軒客會·格調書店也把《貝倫與露西恩》擺在店門口顯要位置。)
之後是回到跟鐘書閣五百米之隔的九方參觀8月25日剛剛開業的文軒新作——文軒books。挨着muji的一樓入口确是很不像之前的格調書店,進去就是外版書,然後是亞馬遜kindle的展區,空間開闊得以為身處蘇州誠品,書架的感覺也很像,不過推薦區架位的叫法是“先生歸來(魯迅及民國諸家)”“愛的箴言(我以為僅僅是情書,結果似乎是書信都放在一起)”。誠品把相對分隔的空間作為各品類圖書的區域,這裡也是,但同時也出租給店中店,一樓就有茶葉區,有人在喝茶談天。有小樓梯可以上半層,我竟忘了上去看看。
收銀台和主入口的旁邊有個muji風格的展廳,正在展出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榮獲中國最美的書的作品(跟方所打對台不是?)剛開始嘗試出版書的内沼和绫女當做參考各買了兩本,其中就有我覺得最值得吐槽的洪衛的書,幸好這裡沒有文愛藝。這種扭曲地追尋最美且自慰式的書一般都不入我法眼,美是要在日常裡尋找的。蘇州誠品大階梯的兄弟也在這裡出現了,是一個階梯式的活動空間,如果能坐滿,那活動一定很壯觀。
文軒books的店堂相對方所算是很敞亮的
托爾金的書擺的位置不錯,效果也很好
大階梯既能上樓也可以休憩,可惜去的時候近中午,沒有人坐下
從自動扶梯上二樓,店中店的比例增加了,有輕食、文具、學習機等,而且誠品般的空間裡擺滿教輔蠻違和且令人想起昔日被其支配的恐懼。店員結賬的速度有點慢,似乎還沒有熟悉操作,我問店員,你們書店不是有三層麼,怎麼沒見上三樓的樓梯?店員答需要出去走公共的自動扶梯,沒法直接從店堂裡上去。
我們滿腹狐疑的照辦了,果然三樓童書區被刻意分開了,名為kids winshare,花的心思比鐘書閣還多,進門地面和書架是國際象棋式的,左手是封閉的演出區,有小舞台;右手往裡就大了。展台許多都打造成動物形狀,可以坐下來的地方也很多,而且比較低,适于兒童。有棱角的地方包了些防撞軟膠條,不過從成人的角度來包得不錯,手往底緣一摸似乎沒有包到,這是怕誰撞到?
kids winshare進店就是國際象棋式的裝修
演出區和小舞台
長頸鹿和大象書架
動物形書架上包了防撞軟膠條
不同年齡的童書有分區,最裡面鋪有地毯需要赤腳或穿鞋套進去,裡面還有不少單獨的小隔間,看來是日後開閱讀班用的,尚有店員在施畫内飾,也有小朋友已經躲在裡面讀的。也有一個下沉式的小活動區,底端是太陽系的形狀,幾個絨絨的圓墩墩可以移動,就是行星了。
第三天上午,因為吉井下午有活動要主持,是以留在酒店練習。方所的志願者鄧小姐帶我們仨出去逛書店。
淘書齋與文玩市場的連環畫
淘書齋店外的書架
首先去文玩市場找舊書店淘書齋,結果這家賣新書,等待詢問舊書部的時候,内沼和绫女問我隔壁人家租的小櫃台上賣的是啥?我一看,幾摞連環畫,就說是chinese comic,而且最上面有兩本正好是《血疑》和《恐龍特急克塞号》,于是他倆一人買了一摞。終于到了淘書齋的舊書部,結果在另一個文玩市場最靠邊的巷道裡,邊上全是蒼蠅館子的後廚,大媽們在露天洗菜,近中午時分,空氣中彌漫油煙,店外看着挺有舊書店感,書架全對着街,滿滿當當的書,裡面内沼他倆進去十秒就出來了,說是太嗆人。大家隻好在店外書架前看了一會兒,我指給他們看八十年代中國出版的各種日本推理:大薮春彥、西村壽行、森村誠一,現在倒是都不出這幾位了。
然後我們往求知書社去,結果撲了個空,這天是周六,店門上寫着:周一至周五,上午十點,晚上九點,俨然人在法國,也是對成都多了一重了解。接下去他倆想去的是葆光,但據說下午一點才開門,于是就走去熊貓郵局看了看,然後坐地鐵到春熙路去ifs看pageone和言幾又。
同在ifs裡的兩家書店:pageone和言幾又
門庭冷落,在香港和新加坡也接連關店,希望易主後能好轉
同一個商場裡有兩個書店,還是蠻意外的,一個在五樓,一個在地下二層。到的時候差不多十二點,pageone空蕩蕩的,進門就是外文書,很pageone。左手邊偌大咖啡區一個人也沒有,圖書區在盤點,昏暗也沒有幾個人,暢銷架第一第二是聖潔百合和奧登序跋集,簡直不敢相信,當做聖母顯靈拍下來給譯文社奧登責編雅鴉湖居士看。感覺這個店太高估了成都人的接受能力,主打外文書的pageone在三裡屯都一年不如一年,在成都又能如何?
許多地面書店的暢銷榜其實并沒有什麼說服力,但pageone跟大多數書店的推薦書完全反過來了……
言幾又的店中店占據了不少空間,進門邊左手甚至是個小超市
言幾又也是新開,自然對标是方所而不是樓上,也是許多空間設定了店中店:超市、文具、輕食,這套整體承租然後分組的誠品文化地産模式縮小版似乎對書店來說很有吸引力也很實用。而圖書區進門就放出新品、推薦品、關于書的書和外版書,也跟方所的陳設很像。在大陸,由于衆所周知的原因,購買港台書相對比較困難而且會越來越困難,是以各家追求所謂品質感的書店都會在這方面下功夫,靜安鐘書閣港台書基本龜縮在咖啡區裡面,大悅城西西弗港台書已經基本消失了,方所的書老面孔很多很多書還是創店時的,誰有能力進到更多更好的港台書俨然是一個考量一個大陸書店好不好的标準之一。言幾又進門港台外,接着品質文具,到底的書牆才是外國文學,而且展台上還有幾本關于北韓的台版書半露着,有點意思。
言幾又進門針鋒相對擺出了關于書的書專架,《東京本屋》也在其中
最大的驚喜是離開成都前的最後一晚,因為吉井想在成都多留兩天以彌補采訪和活動沒能去很多書店的遺憾,我請神通廣大的緣來客棧老闆傅寒幫忙(大家去成都可以去住,很便宜,擡腿就到文殊院),見面時傅寒帶了恰好住在他客棧的任教于華中師大的李宗義老師來,一問才知道我上個月初剛讀完的bad blood是他譯的(他也是our kids繁體版的譯者),相談甚歡。
後來一查研究香港新加坡教育變遷的《比較霸權》也是出自他的譯筆。(我之前還跟吉井推薦過《比較霸權》,因為《東京本屋》的關系,她受邀去新加坡參加活動,主辦方就是世界書局發展而來的大衆集團,她拿回一本《緻讀者:新加坡書店故事,1881-2016》裡面很多對老書局的介紹,完全可以跟《比較霸權》相印照,品質很高,出乎我對這類紀念書的意料。)大陸同時讀過這兩本書的我總感覺屈指可數,居然就這麼神奇且低機率的在成都的夜晚遇上了。太神奇了啊啊啊啊啊!
後來傅寒為吉井介紹了不少成都舊書業的趣事,也請資深人士帶吉井拜訪舊書店主,甚至吉井跟店長一同去進貨披沙揀金,期待吉井把這些經曆寫出來。
最後附送一則與内沼合開b&b的嶋浩一郎轶事一則,爆笑異常。
四家書店見聞
https://www.douban.com/note/528999119/
四家書店見聞·續
https://www.douban.com/note/580785131/
書店見聞·外篇
https://www.douban.com/note/582350695/
(全文完)
<b>本文作者“藤原琉璃君”,現居上海,目前已發表了116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群。下載下傳豆瓣app搜尋使用者“藤原琉璃君”關注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