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本文作者“藤原琉璃君”,欢迎去豆瓣app关注ta。</b>

吉井主持论坛中,与来自台北、东京、布里斯班的小书店店主展开讨
9月7号,我去了一趟成都。因为今年方所办的国际书店论坛,请了吉井忍做嘉宾,也通过吉井邀请了本屋b&b的内沼晋太郎参与论坛,所以身为《东京本屋》责编的我自然得到场,也打算陪两位作者逛一下成都这几年雨后春笋般开出来的书店。
因为《东京本屋》的缘故,不仅出了繁体版,吉井更被邀请去台湾、新加坡等地参加了不少有关书店的活动。
这回先谈谈逛店。
方所
方所店门口的橱窗布置
方所在成都举办国际书店论坛已经是第二次,去年2016年的点是“世界最美书店汇集于此”,今年则是“书店与城市风格”。开幕前一天的方所:大电梯边上的大场地,器材箱已经摞在那儿,平常搞活动的小场地则变身中国最美的书(2015-2016)展览。店堂内和整个太古里路边都可以看到2017国际书店论坛的招贴,关于城市和书店的书也被陈列在进店处的展台,《东京本屋》更是可以在许多柜台瞥见。工作日的下午,店里人气却很旺,不过展台上许多台版书都被读者翻到封底,我只好习惯性地一本本翻回正面,总的来说跟前三次到访时差不多,体量在那里,但书架上副本率变低了,表层很多都是被读者翻得有些破旧的书。(听同样也来参会的先锋书店的人说,三月份来的时候情况更糟一些,这回似乎为了论坛,拾掇了一下。不过因为薪资和人事的原因,书店店员流动频繁、心力消磨一直是行业的通病,很多书店刚开始提着一口气,时间长了书架上就露出倦怠来了。)
当天晚上跟吉井和内沼的编辑、从东京远道而来的朝日出版社的绫女先生一起吃了饭,聊了些关于书店、出版的话题,绫女编辑的奥巴马演讲集在日本有不错的销量,他还策划过园子温的书,(朝日出版社史上卖得最好的书是《santa fe》——懂的人应该一秒知道是什么书了),但他对《追风筝的人》在中国好几百万量级的销量还是表示非常吃惊。绫女跟内沼共同编辑了一本关于首尔小书店的图书,自然对这次能在成都看到怎样的书店非常期待。晚饭后,吉井就开始接受方所安排的媒体群访和电视台的拍摄,也真是辛苦。
周五一早,我、吉井、内沼、绫女四人去了城南新区的几家书店,因为内沼在日本也听说了钟书阁的大名……
钟书阁
十点多到了钟书阁所在的银泰,商场很新,许多商铺应该还在招商和装修中,很是空旷。这家钟书阁和上海静安芮欧店相比好像收敛很多,虽然玻璃上还是密密麻麻各种文字的语句但里面的图书区和咖啡区都比较没有让我讶异,整个布局像是一把圆规,靠玻璃幕墙的一条腿进去是咖啡区和成人图书区,因为挑高很好,所以有一个空中走廊,望出去落地窗外是公园。走到尽头是下沉小剧场式的活动区,活动区的天花板就露出钟书阁的本色来了,全是玻璃,内沼赶忙拍照。
抬头拍演讲区天花板的内沼
吉井、我和绫女也没能免俗
我很感谢他们进这么多《贝伦与露西恩》,但确实担心能不能卖掉
样书标签是成都款的
圆规的另一条腿则通往童书区,童书区也是结合成都特色,书架都一节一节竹子样,边上少不了熊猫形态的,还根据儿童的身高隔出了几个小小空间。不过内沼提了两个问题,挑高空间里有很多书架三米多高,上面的书怎么办?竹节书架版子是弯曲的,矗在上面的书容易损坏,怎么办?我只好回答,有良心的书店当折旧,没良心的会退货。
童书区俨然游乐场,这倒是钟书阁始终坚持的一点
人高马大的内沼躬身钻进秘密空间
接下来去的两家都是文轩,舍近救远,先抑后扬,先去了奥克斯广场的轩客会·格调书店。因为需要跟内沼介绍国有书店的新变化。
轩客会·格调书店与文轩books
自古把格调挂在店名里的书店一定让人满头黑线,进门是花艺,里面还有瓷器售卖,店堂布置属于走了五十步的西西弗风格,倒是显要展台上摞了好几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紧跟时事到有点意外。(同样感谢轩客会·格调书店也把《贝伦与露西恩》摆在店门口显要位置。)
之后是回到跟钟书阁五百米之隔的九方参观8月25日刚刚开业的文轩新作——文轩books。挨着muji的一楼入口确是很不像之前的格调书店,进去就是外版书,然后是亚马逊kindle的展区,空间开阔得以为身处苏州诚品,书架的感觉也很像,不过推荐区架位的叫法是“先生归来(鲁迅及民国诸家)”“爱的箴言(我以为仅仅是情书,结果似乎是书信都放在一起)”。诚品把相对分隔的空间作为各品类图书的区域,这里也是,但同时也出租给店中店,一楼就有茶叶区,有人在喝茶谈天。有小楼梯可以上半层,我竟忘了上去看看。
收银台和主入口的旁边有个muji风格的展厅,正在展出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荣获中国最美的书的作品(跟方所打对台不是?)刚开始尝试出版书的内沼和绫女当做参考各买了两本,其中就有我觉得最值得吐槽的洪卫的书,幸好这里没有文爱艺。这种扭曲地追寻最美且自慰式的书一般都不入我法眼,美是要在日常里寻找的。苏州诚品大阶梯的兄弟也在这里出现了,是一个阶梯式的活动空间,如果能坐满,那活动一定很壮观。
文轩books的店堂相对方所算是很敞亮的
托尔金的书摆的位置不错,效果也很好
大阶梯既能上楼也可以休憩,可惜去的时候近中午,没有人坐下
从自动扶梯上二楼,店中店的比例增加了,有轻食、文具、学习机等,而且诚品般的空间里摆满教辅蛮违和且令人想起昔日被其支配的恐惧。店员结账的速度有点慢,似乎还没有熟悉操作,我问店员,你们书店不是有三层么,怎么没见上三楼的楼梯?店员答需要出去走公共的自动扶梯,没法直接从店堂里上去。
我们满腹狐疑的照办了,果然三楼童书区被刻意分开了,名为kids winshare,花的心思比钟书阁还多,进门地面和书架是国际象棋式的,左手是封闭的演出区,有小舞台;右手往里就大了。展台许多都打造成动物形状,可以坐下来的地方也很多,而且比较低,适于儿童。有棱角的地方包了些防撞软胶条,不过从成人的角度来包得不错,手往底缘一摸似乎没有包到,这是怕谁撞到?
kids winshare进店就是国际象棋式的装修
演出区和小舞台
长颈鹿和大象书架
动物形书架上包了防撞软胶条
不同年龄的童书有分区,最里面铺有地毯需要赤脚或穿鞋套进去,里面还有不少单独的小隔间,看来是日后开阅读班用的,尚有店员在施画内饰,也有小朋友已经躲在里面读的。也有一个下沉式的小活动区,底端是太阳系的形状,几个绒绒的圆墩墩可以移动,就是行星了。
第三天上午,因为吉井下午有活动要主持,所以留在酒店练习。方所的志愿者邓小姐带我们仨出去逛书店。
淘书斋与文玩市场的连环画
淘书斋店外的书架
首先去文玩市场找旧书店淘书斋,结果这家卖新书,等待询问旧书部的时候,内沼和绫女问我隔壁人家租的小柜台上卖的是啥?我一看,几摞连环画,就说是chinese comic,而且最上面有两本正好是《血疑》和《恐龙特急克塞号》,于是他俩一人买了一摞。终于到了淘书斋的旧书部,结果在另一个文玩市场最靠边的巷道里,边上全是苍蝇馆子的后厨,大妈们在露天洗菜,近中午时分,空气中弥漫油烟,店外看着挺有旧书店感,书架全对着街,满满当当的书,里面内沼他俩进去十秒就出来了,说是太呛人。大家只好在店外书架前看了一会儿,我指给他们看八十年代中国出版的各种日本推理:大薮春彦、西村寿行、森村诚一,现在倒是都不出这几位了。
然后我们往求知书社去,结果扑了个空,这天是周六,店门上写着:周一至周五,上午十点,晚上九点,俨然人在法国,也是对成都多了一重了解。接下去他俩想去的是葆光,但据说下午一点才开门,于是就走去熊猫邮局看了看,然后坐地铁到春熙路去ifs看pageone和言几又。
同在ifs里的两家书店:pageone和言几又
门庭冷落,在香港和新加坡也接连关店,希望易主后能好转
同一个商场里有两个书店,还是蛮意外的,一个在五楼,一个在地下二层。到的时候差不多十二点,pageone空荡荡的,进门就是外文书,很pageone。左手边偌大咖啡区一个人也没有,图书区在盘点,昏暗也没有几个人,畅销架第一第二是圣洁百合和奥登序跋集,简直不敢相信,当做圣母显灵拍下来给译文社奥登责编雅鸦湖居士看。感觉这个店太高估了成都人的接受能力,主打外文书的pageone在三里屯都一年不如一年,在成都又能如何?
许多地面书店的畅销榜其实并没有什么说服力,但pageone跟大多数书店的推荐书完全反过来了……
言几又的店中店占据了不少空间,进门边左手甚至是个小超市
言几又也是新开,自然对标是方所而不是楼上,也是许多空间设置了店中店:超市、文具、轻食,这套整体承租然后分组的诚品文化地产模式缩小版似乎对书店来说很有吸引力也很实用。而图书区进门就放出新品、推荐品、关于书的书和外版书,也跟方所的陈设很像。在大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购买港台书相对比较困难而且会越来越困难,所以各家追求所谓品质感的书店都会在这方面下功夫,静安钟书阁港台书基本龟缩在咖啡区里面,大悦城西西弗港台书已经基本消失了,方所的书老面孔很多很多书还是创店时的,谁有能力进到更多更好的港台书俨然是一个考量一个大陆书店好不好的标准之一。言几又进门港台外,接着品质文具,到底的书墙才是外国文学,而且展台上还有几本关于朝鲜的台版书半露着,有点意思。
言几又进门针锋相对摆出了关于书的书专架,《东京本屋》也在其中
最大的惊喜是离开成都前的最后一晚,因为吉井想在成都多留两天以弥补采访和活动没能去很多书店的遗憾,我请神通广大的缘来客栈老板傅寒帮忙(大家去成都可以去住,很便宜,抬腿就到文殊院),见面时傅寒带了恰好住在他客栈的任教于华中师大的李宗义老师来,一问才知道我上个月初刚读完的bad blood是他译的(他也是our kids繁体版的译者),相谈甚欢。
后来一查研究香港新加坡教育变迁的《比较霸权》也是出自他的译笔。(我之前还跟吉井推荐过《比较霸权》,因为《东京本屋》的关系,她受邀去新加坡参加活动,主办方就是世界书局发展而来的大众集团,她拿回一本《致读者:新加坡书店故事,1881-2016》里面很多对老书局的介绍,完全可以跟《比较霸权》相印照,质量很高,出乎我对这类纪念书的意料。)大陆同时读过这两本书的我总感觉屈指可数,居然就这么神奇且低概率的在成都的夜晚遇上了。太神奇了啊啊啊啊啊!
后来傅寒为吉井介绍了不少成都旧书业的趣事,也请资深人士带吉井拜访旧书店主,甚至吉井跟店长一同去进货披沙拣金,期待吉井把这些经历写出来。
最后附送一则与内沼合开b&b的嶋浩一郎轶事一则,爆笑异常。
四家书店见闻
https://www.douban.com/note/528999119/
四家书店见闻·续
https://www.douban.com/note/580785131/
书店见闻·外篇
https://www.douban.com/note/582350695/
(全文完)
<b>本文作者“藤原琉璃君”,现居上海,目前已发表了116篇原创文字,至今活跃在豆瓣社区。下载豆瓣app搜索用户“藤原琉璃君”关注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