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十年前的中專生:當年那麼優秀,現在多半生活在底層三十年前,選擇上中專,是家庭的選擇,也是人生的選擇。三十年前的中專生,忽而回頭,一路走來,不容易不簡單,很無奈。

作者:布衣粗食

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期,能夠考上中專學校的人,比現在的大學生更加“難能可貴”,是學校裡的驕傲,是村裡的名人。

很多人,是從國中畢業,就直接考上中專,也有一部分人,高中畢業後才去讀中專。上中專,名額有限,成績要特别優秀。在國中學校,能夠博得頭彩的人,去上中專,成績排後的人,才上高中。還有的學校,需要搶奪上中專的名額。

中專學校,有師範、衛校、工校、農校等,學生畢業後,回到自己的家鄉,能夠謀得一份體制内的工作,比方說,當老師、鄉鎮幹部、國企職工等。其實,考上中專學校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跳農門”成功了,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三十年前的中專生:當年那麼優秀,現在多半生活在底層三十年前,選擇上中專,是家庭的選擇,也是人生的選擇。三十年前的中專生,忽而回頭,一路走來,不容易不簡單,很無奈。

前天,和兒時的玩伴何明華一起吃飯,也許是他多喝了幾杯,忽然就話多了,平時他是比較沉默的。

他說:“當年選擇上中專,到現在看來,真的是一件很憋屈的事情。”我說:“你現在都是副鄉長了,還有什麼好憋屈的?難不成,你比我們這些打工的,還混得更糟糕?”

何明華今年四十六歲,如果他一直在體制内混,一個副科級幹部,也就到了“天花闆”了。和他同齡的鄉鎮幹部,還多得是,連科級幹部也混不到。

三十年前,何明華以全校第一,全縣第二十三名的成績,考上了地區農校。在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天,何明華的父母,在家門口放了一挂很長的鞭炮,山溝溝裡的鞭炮聲,回蕩了很久。左鄰右舍都趕來祝賀,村裡的支書也來道喜,還送了一個大紅包。

用村支書的話說,何明華是村裡第一個正兒八經的中專生,是第一個通過考試,跳出農門的人。村裡人都很羨慕何明華,終于不要面朝黃土背朝天幹活了;學校的大門口,也貼了喜報,何明華成為了全校學生學習的榜樣。

三十年前的中專生:當年那麼優秀,現在多半生活在底層三十年前,選擇上中專,是家庭的選擇,也是人生的選擇。三十年前的中專生,忽而回頭,一路走來,不容易不簡單,很無奈。

何明華說:“我真的想不通,我們的農校,怎麼就成了一塊荒地呢?”因為農校和城區有十多公裡,在十多年前,學校就停辦了。一方面是學校畢業生不再包配置設定了,導緻了招生難;一方面是中專文憑越來越沒有含金量了。現在,很多人都認為,隻有“考不上任何一所大學”的學生,才勉為其難地去上中專,到了學校,也就是混日子。

中專學校,以前是“鳳毛麟角”,現在是“太一般”。中專生,以前是無限風光,現在也常常受人歧視。在體制内工作還好,畢竟中專生比較多,一大批60後,70後,都是中專生畢業配置設定到體制内的。要是在社會上混,中專文憑,拿出去,都沒有人認真看一眼了,很多企業招工,除了普工以外,都不招中專生了,最起碼,要有全日制大專以上文憑,甚至是大學、碩士文憑。

其實,很多中專學校,後來都被合并到其它高等學校去了,或者變為了地方的國中、高中的校園。現在的中專 畢業生,高不成低不就,人生的起點,在社會的底層。三十年前的中專生,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再看看自己現在的生活,其實還是在社會底層。

中專生,在體制内已經沒有了競争的優勢,能夠混到科級幹部,就應該心滿意足了;能夠混到處級以上幹部,才是鳳毛麟角。還有的中專生,進入企業上班沒有幾年,就下崗了,當年的風光,早就不複存在了。

三十年前的中專生:當年那麼優秀,現在多半生活在底層三十年前,選擇上中專,是家庭的選擇,也是人生的選擇。三十年前的中專生,忽而回頭,一路走來,不容易不簡單,很無奈。

考上中專,就可以農轉非,可以擁有城鎮戶口,畢業後,有像樣的工作。這樣的待遇,對于一個普通家庭的人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

尤其是農村的孩子,讀書是改變命運的重要管道。因為家家戶戶都不富裕,能夠從國中直接考上中專,是可以節約一大筆學費的,父母很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夠有這樣的“出息”。

讀中專的時候,學校有一些生活補助,學費也不貴。家長談到孩子上中專的事情,也很有面子。如果誰家裡的孩子,讀完中專之後,配置設定到鄉鎮工作,那更是了不起的事情,一個家庭都“蓬荜生輝”。

兒時的玩伴何明華,從農校畢業後,配置設定到縣裡的農業部門,然後又下派到鄉鎮工作。他去上班的時候,父母特意請了一輛三輪車,送他去上班。鄉裡招待何明華全家吃了一頓飯,鄉長說:“明華同志,隻要在鄉裡好好幹,以後大有作為。”聽了這句話,何明華鉚足了勁,勤勤懇懇工作了很多年,覺得人生真的越來越亮堂了。

三十年前的中專生:當年那麼優秀,現在多半生活在底層三十年前,選擇上中專,是家庭的選擇,也是人生的選擇。三十年前的中專生,忽而回頭,一路走來,不容易不簡單,很無奈。

很多中專生,參加工作之後,開始了“自學成才”,參加了自考,或者函授學習。還有的人,在學校就開始參加自考了,在中專 畢業的時候,就已經拿到了大專文憑。

何明華在鄉鎮上班五年,通過自考拿到了大專文憑,後來又拿到了函授的大學文憑。在鄉鎮工作了十多年,他越來越懷疑“人生是不是走錯路了”。工作越來越多,工資卻漲得很慢。這些年,他在縣裡買了房子,是以把家底都搬出來了,還向父母借了五萬塊錢,到銀行貸款十多萬。

一個月七扣八扣,拿到手的工資隻有四千多,一年到頭,獎金累計起來,不到一萬塊。何明華也想過,辭職不幹了,去大企業上班,拿年薪。但是他把中專文憑拿出來,沒有一個企業認為他是“高材生”,他拿出自己的大學文憑,大部分的人認為,這樣的文憑,不靠譜。跳槽沒有了希望,何明華的心,就不再有什麼更好的想法了。偶爾也會想去創業,但是沒有資金,沒有技術,沒有門路,更加不靠譜。

有一次,何明華把自己考中專的經曆,說給女兒聽。女兒回複他:“我們班沒有一個人願意上中專,你還好意思說?”女兒的話,讓他的心,涼涼的。随着時間的推移,中專生已經很“落伍”了。

“再回首,恍然如夢;再回首,我心依舊,隻有那無盡的長路伴着我......”再回首,三十年前的中專生,已經是奔五、奔六的人了,努力讀書,努力考文憑,努力工作,努力改變家庭的命運,努力把握人生的方向,這一切,都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大多數的人,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

普通幹部、中國小老師、企業職工、下崗勞工,這樣的标簽,和三十年前的中專生,貼得越來越緊,想要扯掉,還真的不容易。但是現在,一大群中專生,還要和一些年輕的有高學曆的80後、90後、00後一起競争或者一起共事。

三十年前的中專生:當年那麼優秀,現在多半生活在底層三十年前,選擇上中專,是家庭的選擇,也是人生的選擇。三十年前的中專生,忽而回頭,一路走來,不容易不簡單,很無奈。

三十年前的中專生,一晃就老了,頭頂的白發,一根一根冒出來,皺紋也很深了,也許都沒有精力去奮鬥了,但是 依舊在奮鬥的路上。想要過輕松的日子,似乎毫無辦法。

“鯉魚跳龍門”,可以改變命運,但是要持續跳下去,才能持續改變命運。未來的路,還很長,想要松一口氣,起碼要等到退休的那一天吧。

總有人,還在因為養家糊口而發愁;還有人,因為買房買車,負債累累;也有一部分人,跳出了社會底層,靠自己創業,真正改變了命運。

不管怎麼樣,人生何去何從,始終都是靠自己。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你還會選擇上中專嗎?

三十年前的中專生,記得給自己加油,點個贊......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