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末五代藩鎮割據,英雄輩出,今天牛大要給大家講一講其中最有特色的一個藩鎮-泰甯軍節度使朱瑾的故事
朱瑾 (867年-918年),山東宋州人,朱瑄堂弟,南吳北歸人四将之一,年少與其兄陰襲兖州成為泰甯節度使。朱謹勇猛強健,魯莽果斷,且精于騎術,善使長槊,人稱“賽張飛”。朱瑄戰死後,朱謹勢孤,投奔南吳,得到吳王楊行密的厚待,和李承嗣,史俨,米志誠并稱北歸人四将。在清口之戰中精騎奇襲,陣斬龐師古,建立奇功。後朱謹為報吳王知遇之恩,欲除權臣徐溫父子,發動兵變,兵敗自殺。
朱瑾年少時就勇武雄健,武藝超群,善于騎馬舞槊,軍中号為“賽張飛”,資治通鑒評價他:馬槊雙絕。
在五代的亂世中,武勇過人可算是稀缺資源,憑着這個本事,他的屬官泰甯節度使齊克讓非常喜歡他的才能,想通過嫁女的方式将他招為部下,朱瑾看不上齊克讓謹小慎微的個性,他和衆人說“我們何不借此機會成就功名!”埋伏部下于迎親的隊伍中,俘獲并驅逐了齊克讓,奪取了泰甯戰區,自稱節度使,完成了人生第一桶金的積累。
秦宗權為害中原的時候,宣武節度使朱全忠求救朱瑄和朱瑾兄弟,朱瑄兄弟多次援助朱溫,化解他的危機,但是打敗秦宗權之後,三鎮聯盟出現了裂痕,朱全忠貪圖山東的富饒和他們兄弟軍隊的強悍,于是偷襲朱瑄,在劉橋圍城打援大敗來增援的朱瑾,從此三朱結怨,不斷攻伐。
由于梁軍将領善于謀略,長于用兵,朱瑾兄弟屢戰屢敗,但朱瑾始終不為屈服,朱瑾的堂哥朱瓊投降朱全忠,并帶路進攻泰甯,朱瑾詐降,引朱瓊來領印信,趁機抓住他,大義滅親,并趁機反擊險抓住朱全忠,重挫了梁軍士氣。
為了遏制朱全忠的攻勢,朱瑾聯合朱全忠的死敵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李克用派大将李承嗣,史俨,米志誠率數千重甲騎兵(黑鴉軍)來援助朱瑾,但是由于朱全忠巧妙的破壞了援朱通道上的魏博節度使羅弘信與李克用的聯盟,并且在魏州大敗李克用,徹底切斷了河東與泰甯的聯系。在外無救兵、内有強敵的情況下,朱瑾,李承嗣,史俨,米志誠等走投無路被迫率領殘兵敗将南渡淮河投靠了淮南楊行密。
當是時,朱瑾馬槊雙絕,而李承嗣善謀,史俨善戰,米志誠善射,所部黑鴉軍來自漠北,威武雄壯,馬挂重铠,人披鐵衣,旌旗招展、其勢甚壯,吳地百姓皆驚歎稱贊!
楊行密大喜過望,熱情歡迎并接納了他們,不吝賞賜,聽說朱溫屠戮這些人家屬,竟把王族之女許配給朱瑾等。從此,朱瑾等人收攏思鄉之苦,全心全意效忠吳王楊行密。楊行密的知遇之恩很使得北歸人集團竭力盡忠淮南,在五代十國時代最著名的戰役之一——清口之戰中,李承嗣進獻奇謀、朱瑾等人與南吳諸将齊心協力,大敗汴軍八萬,并陣斬梁軍主将龐師古,又在淮水擊敗梁軍名将葛從周,阻止了朱全忠統一南北的野心,威震天下。
朱瑾雖然武将出身,但是尊敬文人,欽佩儒士。(是以時人都暗比他像三國的張飛)。吳王楊行密病死後,内部争權奪利,權臣張颢殺害楊行密之子楊渥,妄圖奪權自立,危機時刻, 朝臣嚴可求大義凜然,不顧甲兵林立,奇謀智計化解危機,事後,朱瑾親自登門拜訪,對他說到“我十六歲就上陣殺敵,從沒畏懼,但是今天忌憚張颢的淫威,吓得汗流浃背,先生大義凜然用道理使他折服,真讓人佩服”。于是對嚴可求無比欽佩,拜為兄長。
後東海王徐溫掌權,徐溫長子徐知訓殘暴不仁,目無君王,欺淩群臣,為害社稷,有司馬昭之心,朱瑾為了報答楊行密的大恩,決定發動政變,他計誘徐知訓,并趁機殺死他,然後前往王宮尋求吳王楊隆演的支援,好發兵讨伐徐溫。但是楊隆演是個扶不起的阿鬥,他聽說消息,大呼“這是舅父你一人幹的,與我無關”,聽到這話,朱瑾的心徹底涼了,他憤怒的罵道“吳王楊行密一世英雄,咋生出你這個不能成大事的家夥”,于是拔劍突圍,卻在翻牆的時候把腳踝扭傷,無法行動,徐溫掌管的宮廷禁軍包圍過來,朱瑾仰天大笑,高喊“我為國除賊,一人承擔後果,與其他人無關”,遂拔劍自刎,時年五十二歲,時人為之扼腕歎息。
朱瑾一生頗像張飛,粗中有細,敬君子而不桖小人,有國士之風。謹以文章以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