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于選擇PM,UE的軟體畢業生的一點點建議

  最近發現自己身邊的很多人,主要集中在女生這一塊。面對就業的壓力,因為自己技術不行,可能本身也不喜歡技術把。是以大算走pm(注意,不是産品經理而且市場這一塊,隻要提需求)ue(使用者互動這一塊)這條路線。然後在剩下的3個月内,我看見她們買了很多的書,比如《人人都是産品經理》,《使用者互動》等等的名字聽起來很牛逼的書籍,整天什麼事情也不做,就在那裡狂看。

        其實我想說,需求和使用者體驗是一個人人都認為自己可以勝任的,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崗位。算是我為那些朋友們潑一盆冷水把。

        借用程式員的一句名言:“程式員分3類,一類是學院派,一類是實幹派,最後一類是面試達人”。對于pm和ue也是一樣的。你屬于哪一類呢?

        下面以ue為例子,談談ue需要具備的能力,然後你參考自己,是否真的适合。

        首先,互動設計師需要具備如下的特點:

邏輯思維能力強

資料分析能力好

有同情心

有激情

有審美眼光

有創新意識

有良好的溝通意識(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有靈活的執行能力

膽大心細

有大局觀

善于觀察

善于傾聽(也是非常的隻要)

保持自己對才潮流的敏感性

關注細節

雖然以上說的每一條都比較空洞,貌似看起來大家都挺合适的。但是真的嗎?

真正的ue,pm不是你看幾本《互動設計》的書就能可以的,記住,書永遠是死的,項目,産品卻是活的。曾經我也看過基本這方面的書,最後我看到一半就把書仍了。因為我覺的,書上的太教條了,我害怕自己在這麼看下去,會影響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此,我說明一下:我沒有說看書不好,1)首先要看你看什麼書。2)書上的東西可以建設性的參考,但是不要認為書上的東西在每一個産品中都是适合的。3)不要被書上的東西影響到了自己的思想,互動設計師尤其要有自己的觀點和執着。盡信書不如無書。

如果你真的決定走互動這一行,我給一點建議把,雖然我是一個碼農,但是互動也是我的業餘愛好:

    1)首先要清楚:互動設計的門檻低,可能看幾本好書就能入門,是以這是一個年輕人紮堆的地兒。是以,請用項目證明你自己。不要嘴上總是少說一些理論啥的,不要做“學院派”的互動設計師。更不要總是去各大網站看各種blog啥的,要去著名的,學術性濃的地方,前者你會發現裡面有很多“軟文”的。不要被誤導,如果你還不知道什麼是“軟文”的話,這段就不适合你。

·   2)新人期(包括pm)至少1~3年,否則沒有什麼太大的建樹,更别狂妄的稱自己是業内的大牛。更别sb似的去寫書。做人要低調,不要總是想着如何成為大牛,結果隻能是“僞大牛”。

    3)确定自己對這一行業真的感興趣,而不是僅僅是為了一份薪水。要不然你越往後會越痛苦。

    4)多看好書,别聽“大牛”(注意此處的雙引号)扯淡,更别去掏錢參加什麼大會掏門票(此處是對于新人而言,老手完全忽略這段)。

    5)廣泛的使用國内外新興的各種網際網路,電子産品。這個是作為一個ue和pm所必須要求的東西。多觀察這些産品的細節。注意,是細節。

    6)勤于思考,在實踐中總結往往比累加的膚淺的項目參與更重要,深入的去了解一個産品,廣泛實踐,實踐出真知,其實我一直很好奇,國内的那些寫書的人,是否真的在這一行有7,8年甚至十多年的工作經驗。注意,是工作經驗,而不是觀察十多年的經驗。是以,請不要人雲亦雲,要有自己的思想。

    7)多總結/回顧,在一個産品進行到一個裡程碑時,可以有一些輸出;

    8)多傾聽,不同的人看待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多分析需求、多調研

    9)不斷學習新的技術。舍得抛棄舊的知識。成為通才,對程式設計、運維的基礎概念要懂。不要以為做pm或者ue就可以完全的不懂代碼,如果你想真正的成為傳說中的“大牛”,不想被程式員忽悠的話,那麼懂代碼,程式設計是必須的,要不然你可能會和程式員交流有困難。這個也可以作為你相比于其他ue和pm的長處。

    10)不要局限于網際網路行業。任何領域的大牛都在創造性思維這一塊有建樹,而他們中的共性都是會普遍的廣泛涉獵其他領域的經驗,比如音樂,建築,工業設計等等的。不要總是copy,到處複制。

    11)努力的去了解自己的使用者,而不要隻是yy,覺的産品該怎麼做。用遠要将自己當作是使用者,而不是産品的設計者,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看問題。

    12)溝通,溝通,tmd還是溝通,善于溝通是ue和pm的最最基本的要求,工作後你會發現你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溝通。

    13)傾聽,傾聽,要善于傾聽。不要總是急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從對方的話語中選擇自己可以參考的意見。

    14)最最重要的,就是不斷的學習,要有潮流觀念成長。著名的ue,pm論壇這些将會是你常去的地方。

    .....

下面附加一些參考資料:

更多的資料自己去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