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創作于1967年-1969年,屬于金庸先生的後期作品,因情節的波谲雲詭、人物形象的個性鮮明,一經發表便廣受讀者的喜愛。
令狐沖作為該書的第一男主角,其武藝絕倫、個性豁達,更是萬千讀者追捧的對象。但是,令狐沖能被稱為“大俠”嗎?
俠者,既要有高尚的人格修養,也要有仗義勇為、除暴安良的行為自覺。而大俠,在此基礎上還要有家國天下的情懷以及舍我其誰的勇氣和擔當,正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非是要獨善其身,而是要兼濟天下。

郭靖
當然,作為武俠世界裡的大俠,高超的武藝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江南七俠”老大柯鎮惡,其正常操作就是從“老夫行不更名坐不改性”的霸氣介紹,到“要殺要剮、悉聽尊便”的抵死不從,被調侃為“氣勢從來沒輸過、打架從來沒赢過”,其爆棚的正義感可稱俠,稱其大俠卻也讓人覺得牽強。
以此标準來客觀評價令狐沖,他也隻能被稱之為俠、少俠,稱其為大俠則不妥。
01
“令狐少俠”--當屬名至實歸
來看令狐沖的人生履曆。《笑傲江湖》全書共41章,前10章屬于令狐沖人生的“低開”階段,稍具武藝,但稱不上高手。
第11章喜從天降,一朝得風清揚傳劍便步入“高走”階段,至23章習得吸星大法,“感覺人生到達了巅峰”,有了笑傲江湖的資本。
但值得肯定的是,令狐沖不論處于人生的何種階段,他打報不平、知恩圖報的俠義情懷都是貫穿始終的。
在明知不敵時,他為救儀琳智鬥田伯光;在無故蒙冤時,他忍辱負重,白馬廟勇鬥嵩山、氣宗和綠林數十名高手,于華山派最危險的時刻,力挽大廈于将傾。
田伯光
在不知情時,他點滴之恩湧泉相報,面對代表江湖道義正統的少林、昆侖兩派,五霸岡義護對他有憐憫之心的“婆婆”。
在命不久矣時,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聯手向問天大戰正邪兩派各路群豪;在面對恩情時,他不顧世人的冷嘲熱諷,甘願做尼姑頭兒,接過了恒山派掌門。
以上種種,令狐沖“俠”的稱謂,可以稱得上是名至實歸。
02
“令狐大俠”--尚且其實難副
俠和義是相連的,義是核心的。且先不論令狐沖的“真愛”到底是嶽靈珊還是任盈盈,他愛情上是否專一。也不論作為恒山派掌門,面對任我行覆滅恒山派最後通牒時的消極應對,他能力上是否有欠缺。
令狐“少俠”之是以不“大俠”,說到底,還是面對大局、面對大義作抉擇時,他“格局小了”。
令狐沖
令狐沖當時的江湖,真小人和僞君子齊出,陰謀詭計橫行,正邪雙方互相鬥、各自内部互相鬥,你方唱罷我登場,鬥得不亦樂乎。
那麼,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局面,在重大事件上他是如何應對的呢?
最難消受美人恩--助任我行奪回魔教
當時的魔教作為正邪雙方“邪”的一極,是能夠對抗包括少林、武當、昆侖、五嶽劍派等在内所有正派的,且高度集權--隻聽教主一人号令;組織嚴密--從教主到左右使、長老、堂主、香主等,各級上司各司其職;忠誠可靠--有“三屍腦神丹”作為保證。
幸運的是,魔教現任老大東方不敗正忙着“繡花”,全憑楊蓮亭這個“青銅”段位的瞎折騰,正邪雙方也是以保持了相對的力量平衡。不幸的是,令狐沖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平衡。
東方不敗
嶽父嶽母的事大如天,更何況準嶽父。
為報答任盈盈對自己的一往情深,令狐沖幫助魔教原任老大任我行重新奪回了魔教,給魔教換了個“最強王者”段位的當家人,從此江湖便不再平靜。
後面的事實也證明,任我行上司下的魔教,凝聚力更強、戰鬥力更高,從第40章魔教大舉圍攻華山那段可以看出,其旗幟進退、秩序井然已然不似一個江湖幫派,更像是一支軍隊。
如果不是任我行突然暴斃,正邪雙方較量的最終結果,實是猶未可知。
為伊消得人憔悴--比劍輸給嶽靈珊
令狐沖對嶽靈珊的感情,那叫一個“愛你一萬年,愛你經得起考驗”。其他的暫且不論,單說比劍奪帥這件事。
方證大師、沖虛道長為了維護江湖的“和平穩定”,事前特意前往恒山為令狐沖分析“天下大勢”,向他揭露了左冷禅“五嶽并派-壯大力量-消滅魔教-号令江湖”的野心計劃,并暗示了嶽不群的僞君子本質,并殷切希望他能夠“勇挑重擔”“主動作為”,奪得五嶽派掌門的職位。
實事求是的講,在當時的情況下,方證、沖虛的觀點是十分中肯的,唯有令狐沖當上了五嶽派的掌門人,才能有效緩和正派内部的劇烈争鬥。
再看令狐少俠的所做所為,見到嶽靈珊因被嶽不群打了一個耳光而委屈落淚時,書中言道“令狐沖胸口一陣沖動:我當然要哄得她破涕為笑!”且“我定要裝得極像,不可讓她瞧出來我是故意容讓”,可謂“思慮周全”。
嶽靈珊
于是他便自己撞到落劍上,“國家級舞蹈家”輸給了“廣場舞大媽”,長劍竟将他釘在地下。
不知不遠處的任盈盈當時作何感想,更不知方證、沖虛兩人當時作何感想。
舍熊掌而取魚--大事面前總糊塗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郭靖面對民族大義,選擇與襄陽城共存亡,郭靖、黃蓉、郭芙、郭破虜、耶律齊一衆至親皆戰死。
喬峰面對宋、遼的兩難抉擇,自棄遼國南院大王的榮華,脅迫遼主耶律洪基下令“終其一生,不許遼軍一兵一卒越過宋遼疆界”,締造了兩國數十年的和平。
即使性格孱弱如張無忌,在面對大義與小義的抉擇時,也能克制殺父殺母之仇,努力化解正邪兩道積怨。
反觀令狐沖的一生,他卻隻有狹隘的小執着。
五嶽劍派合并需要一個正義的領袖時,他因執着兒女情長故意輸給了嶽靈珊,最終五嶽劍派掌門落入嶽不群之手。
嶽不群
在得知嶽不群已揮劍自宮,不能再以人的标準視之的情況下,他因執着師徒情分,不予阻攔和制止。
哪怕甯中則羞憤自盡的時候他能醒悟,也不必殺了嶽不群,隻要限制了嶽不群的人身自由,也不會有後來的嵩山、泰山、衡山、華山四派幾乎盡數喪命思過崖。
03
“平凡大俠”--反映金庸心路曆程
令狐沖,他有倔強的一面,也有懦弱的一面,優點有很多,缺點也不少。如果再抛開武功,他其實更像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
面對困難有時會膽怯、會逃避,處在人生十字路口會彷徨、會不知所措。或許,稱其為“平凡的大俠”才最貼切。
前文提到,《笑傲江湖》屬于金庸先生的後期作品,之後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隻有《鹿鼎記》。
以創作時間次元來看,從郭靖、楊過、張無忌到喬峰、虛竹、段譽,再從令狐沖到韋小寶,小說裡的主人翁是在一步步從神壇走向凡人的。
任盈盈、令狐沖
金庸自言:“年輕時崇拜的大英雄都是完美無缺的,後來才發現,真正的英雄,他也有普通甚至卑鄙的一面。”
平平淡淡才是真,人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要在平淡中度過的,芸芸衆生的我們,絕大部分也都要活成平凡的人。
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随天外雲卷雲舒,有一顆甯靜的心,過一種平淡的生活,才是真實的人生。大俠的“化凡”之路,又何嘗不是金庸心靈的“化聖”之路呢!
拾文化(id:shiyafengshe),以理性的姿态看待人和物,以文化的底色,傳達情感、新知、文化和生活。文化改變生活,信仰照進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