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聯解體,葉利欽手握大權,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轟“白宮”?

作者:全民曆史觀

蘇聯在沒有解體的時候,一直想要炮轟美國白宮。然而令蘇聯人沒想到的是,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卻幹了炮轟白宮的事情,隻不過炮轟的不是美國“白宮”,而是自家的“白宮”。

這座白宮建于蘇聯時期,是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和最高蘇維埃的辦公機構,一直是蘇聯人心中的神聖之地。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遺産,白宮成為了俄羅斯聯邦立法機關議會的辦公地點。1993年10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下令,讓軍隊向白宮開炮。

戰鬥結束後,據俄羅斯官方給出的資訊,一共造成了死亡142人死亡,744人受傷。俄羅斯媒體将其稱為“十月事件”,但有的人卻将其稱為新的“十月革命”,因為這次事件對俄羅斯的政治局勢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蘇聯解體,葉利欽手握大權,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轟“白宮”?

白宮(俄羅斯聯邦政府大樓)

本期,我們就來講一講葉利欽為何要下令炮轟自家白宮。

白宮,在蘇聯解體後,就代表着俄羅斯聯邦議會,葉利欽炮轟白宮,就是總統與議會之間産生了沖突。總統和議會為什麼會産生沖突?

在蘇聯還沒有解體的時候,葉利欽順勢而起,于1990年5月,當選為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葉利欽為了集聚力量,對抗敵對的當時的蘇聯上司人戈爾巴喬夫,于是推舉自己的親密戰友哈斯布拉托夫為俄羅斯最高蘇維埃副主席。

1991年6月,葉利欽順利當選為俄羅斯的總統,哈斯布拉托夫接替他,成為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6個月後,蘇聯解體,俄羅斯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

蘇聯解體,葉利欽手握大權,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轟“白宮”?

葉利欽

蘇聯解體後,葉利欽在西方國家的支援下,開始對俄羅斯實行激進的經濟改革。他認為隻有全面放開物價,産業大規模私有化,才能在最短的時間裡,穩定物價,制止不斷下降的經濟态勢。

但葉利欽的改革并沒有取得任何效果,反而讓俄羅斯的經濟急劇惡化。這樣的情況遭到了俄羅斯聯邦議會最高蘇維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和副總統魯茨科伊的反對。他們組成反對派,試圖利用議會的權力,來限制葉利欽。

1993年4月,在總統與議會日益激化的沖突下,俄羅斯按照第九次非常人民代表大會形成的決議舉行了全民公決。

最後的結果令反對派大失所望,衆多的票數都顯示出了葉利欽在群眾中的威望。就在反對派想要繼續牽制葉利欽時,葉利欽開始了他的清洗。

首先遭到清洗的就是對葉利欽最大威脅的副總統魯茨科伊。葉利欽利用總統權力直接解除了魯茨科伊的職務,并将他的秘書處編制從51人減少到了6人,令魯茨科伊再也無法進行工作。

随後,葉利欽又解除了副總理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的職務。

蘇聯解體,葉利欽手握大權,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轟“白宮”?

魯茨科伊(左)和葉利欽(右)

在清除完身邊的反對人員後,葉利欽乘勝追擊,将人民代表大會與最高蘇維埃排除在權力之外,召開了俄羅斯各聯邦都參加的制憲會議,想要借助地方聯邦的權力,實作自己夢想中的總統制。

然而他的打算還是落空了,在制憲會議的第一天,蘇維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就表示要求發言,在被葉利欽的拒絕後,哈斯布拉托夫氣憤地退出了會場,并帶走了很多人民代表。

随後,制憲會議連續召開了37天,新憲法初步制定完成,并交給各個聯邦進行審議。然而各個聯邦對于新憲法仍然存在不同的意見,導緻新憲法的推行一推再推,無限延期。

在制憲失敗後,葉利欽經過思考,認為議會是阻擋新憲法的最大障礙,于是在1993年8月,決定向議會發起進攻。

他先是宣布要在秋天改選議會,然後在9月進行政治決戰。為了保證萬無一失,葉利欽親自進行了緊鑼密鼓的戰前準備。

他巡視了莫斯科地區的兩支部隊,其中有一支在“8.19事件”中曾支援過他。葉利欽在得到兩支隊伍的效忠後,又重新啟用了去年被議會撤掉總理職務的蓋達爾,任命其為副總理。

這表明葉利欽已經完全不将議會放在眼裡,正式走向了議會的對立面。

蘇聯解體,葉利欽手握大權,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轟“白宮”?

9月18日,葉利欽召集86個聯邦主體上司人來到克裡姆林宮,舉行聯邦委員會成立大會。在葉利欽的打算中,聯邦委員會就是俄羅斯聯邦議會兩院的上院。

兩天後的晚上,葉利欽以“協助警方搜查毒品和非法武器”的名義,事先進行了一次演練。

9月21日晚,葉利欽以總統的名義簽署了《關于俄羅斯聯邦憲法改革指令》,并發表告俄羅斯群眾書,宣布停止人民代表大會和最高蘇維埃的一切職權,國家暫由政府和總統管理,直到12月份,選出新的議會兩院。

在葉利欽“開戰”後,最高蘇維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緊急召開會議,進行表決,最後以絕大多數通過了對葉利欽指令的違憲決定。

随後哈斯布拉托夫宣布葉利欽要搞國家政變,最高蘇維埃正式将葉利欽停職,由副總統魯茨科伊即日起暫時執行總統權力。議會占據白宮和葉利欽開始對峙。

蘇聯解體,葉利欽手握大權,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轟“白宮”?

魯茨科伊在白宮發表決議後,也站了出來,向莫斯科的軍人呼籲,應該站在法律這邊,而不是總統那邊。然而莫斯科的軍人并沒有任何的表示。

當晚,有一批自稱是議會派來的人,沖進了聯合武裝力量總司令部,與莫斯科武裝部隊發生沖突,最後死傷2人。

這一突發事件徹底打破了議會和總統之間的和平對峙局面。随後莫斯科的數千名警察來到白宮前,他們以白宮中藏有武器為名,将白宮牢牢圍住。

(轉場)

10月3日,一群支援議會的群眾來到了白宮前面,他們沖破了警察組織的防線。随後副總統魯茨科伊再次發表講話,呼籲軍人站在議會這邊。

這一次在人民群衆的支援下,有約300名士兵,臨陣反戈站在了議會這邊。随後議會開始反擊,他們組織其群眾和士兵,向白宮旁邊的電視塔和政府大樓沖去。

蘇聯解體,葉利欽手握大權,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轟“白宮”?

圍住白宮的政府軍士兵

此時聽到消息的葉利欽趕緊從鄉下來到莫斯科,在交待完一些事情後,組織起政府軍,于4日早上,包圍了白宮。

上午8點,政府軍正式發起攻擊,随着炮聲和不斷的槍聲,沒有多少士兵和武器防守的白宮,陷入了一片慌亂。

議會人員趕緊向莫斯科外的軍隊求助,結果并沒有得到回應。數萬群眾也靜悄悄地站在遠處,從頭到尾做了一個旁觀者。

到了下午的時候,槍炮聲已經停止。哈斯布拉托夫和魯茨科伊等30多名議員選擇投降,他們在士兵的監督下,坐上了前往莫斯科列弗爾托沃監獄的車。

10月5日淩晨,政府開始清理戰後的白宮。到了早上8點的時候,一些挨着白宮的交通道路,已經可以正常使用了。

随後葉利欽開始頒布一系列指令,修複白宮,任命政府人員,将反對自己的人員,從中央到地方一一清除。

蘇聯解體,葉利欽手握大權,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轟“白宮”?

炮轟白宮

在炮轟白宮之後,葉利欽以強硬的手段排除異己,将各級蘇維埃正式解散,将俄羅斯聯邦議院改為兩院制,上院以聯邦委員會為主,下院又叫國家杜馬,以俄羅斯聯邦各個地區的代表組成。

随後葉利欽按照自己的想法,促使議院通過了新憲法。新憲法規定,國家實行三權分立制,總統擁有極其廣泛的權力。這樣就形成了如今俄羅斯的以總統為主的三權分立制度的雛形。在葉利欽卸任後,普京繼續完善以總統為主的政治體制。

蘇聯解體,葉利欽手握大權,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轟“白宮”?

葉利欽(右)與普京(左)

葉利欽雖然參與了炮轟白宮事件,但在群眾中的威望并沒有降低。在1993年的選舉中,群眾還是給予了他巨大的支援。

然而完全掌握了權力的葉利欽并沒有改變俄羅斯經濟困頓的境況,反而在他的改革下,俄羅斯經濟持續低迷。最終,在一地雞毛中,葉利欽提前結束了他的總統任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