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苏联解体,叶利钦手握大权,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轰“白宫”?

作者:全民历史观

苏联在没有解体的时候,一直想要炮轰美国白宫。然而令苏联人没想到的是,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却干了炮轰白宫的事情,只不过炮轰的不是美国“白宫”,而是自家的“白宫”。

这座白宫建于苏联时期,是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的办公机构,一直是苏联人心中的神圣之地。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遗产,白宫成为了俄罗斯联邦立法机关议会的办公地点。1993年10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让军队向白宫开炮。

战斗结束后,据俄罗斯官方给出的信息,一共造成了死亡142人死亡,744人受伤。俄罗斯媒体将其称为“十月事件”,但有的人却将其称为新的“十月革命”,因为这次事件对俄罗斯的政治局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苏联解体,叶利钦手握大权,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轰“白宫”?

白宫(俄罗斯联邦政府大楼)

本期,我们就来讲一讲叶利钦为何要下令炮轰自家白宫。

白宫,在苏联解体后,就代表着俄罗斯联邦议会,叶利钦炮轰白宫,就是总统与议会之间产生了矛盾。总统和议会为什么会产生矛盾?

在苏联还没有解体的时候,叶利钦顺势而起,于1990年5月,当选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叶利钦为了集聚力量,对抗敌对的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于是推举自己的亲密战友哈斯布拉托夫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副主席。

1991年6月,叶利钦顺利当选为俄罗斯的总统,哈斯布拉托夫接替他,成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6个月后,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苏联解体,叶利钦手握大权,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轰“白宫”?

叶利钦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开始对俄罗斯实行激进的经济改革。他认为只有全面放开物价,产业大规模私有化,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稳定物价,制止不断下降的经济态势。

但叶利钦的改革并没有取得任何效果,反而让俄罗斯的经济急剧恶化。这样的情况遭到了俄罗斯联邦议会最高苏维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和副总统鲁茨科伊的反对。他们组成反对派,试图利用议会的权力,来限制叶利钦。

1993年4月,在总统与议会日益激化的矛盾下,俄罗斯按照第九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形成的决议举行了全民公决。

最后的结果令反对派大失所望,众多的票数都显示出了叶利钦在民众中的威望。就在反对派想要继续牵制叶利钦时,叶利钦开始了他的清洗。

首先遭到清洗的就是对叶利钦最大威胁的副总统鲁茨科伊。叶利钦利用总统权力直接解除了鲁茨科伊的职务,并将他的秘书处编制从51人减少到了6人,令鲁茨科伊再也无法进行工作。

随后,叶利钦又解除了副总理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的职务。

苏联解体,叶利钦手握大权,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轰“白宫”?

鲁茨科伊(左)和叶利钦(右)

在清除完身边的反对人员后,叶利钦乘胜追击,将人民代表大会与最高苏维埃排除在权力之外,召开了俄罗斯各联邦都参加的制宪会议,想要借助地方联邦的权力,实现自己梦想中的总统制。

然而他的打算还是落空了,在制宪会议的第一天,苏维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就表示要求发言,在被叶利钦的拒绝后,哈斯布拉托夫气愤地退出了会场,并带走了很多人民代表。

随后,制宪会议连续召开了37天,新宪法初步制定完成,并交给各个联邦进行审议。然而各个联邦对于新宪法仍然存在不同的意见,导致新宪法的推行一推再推,无限延期。

在制宪失败后,叶利钦经过思考,认为议会是阻挡新宪法的最大障碍,于是在1993年8月,决定向议会发起进攻。

他先是宣布要在秋天改选议会,然后在9月进行政治决战。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叶利钦亲自进行了紧锣密鼓的战前准备。

他巡视了莫斯科地区的两支部队,其中有一支在“8.19事件”中曾支持过他。叶利钦在得到两支队伍的效忠后,又重新启用了去年被议会撤掉总理职务的盖达尔,任命其为副总理。

这表明叶利钦已经完全不将议会放在眼里,正式走向了议会的对立面。

苏联解体,叶利钦手握大权,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轰“白宫”?

9月18日,叶利钦召集86个联邦主体领导人来到克里姆林宫,举行联邦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叶利钦的打算中,联邦委员会就是俄罗斯联邦议会两院的上院。

两天后的晚上,叶利钦以“协助警方搜查毒品和非法武器”的名义,事先进行了一次演练。

9月21日晚,叶利钦以总统的名义签署了《关于俄罗斯联邦宪法改革命令》,并发表告俄罗斯民众书,宣布停止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的一切职权,国家暂由政府和总统管理,直到12月份,选出新的议会两院。

在叶利钦“开战”后,最高苏维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紧急召开会议,进行表决,最后以绝大多数通过了对叶利钦命令的违宪决定。

随后哈斯布拉托夫宣布叶利钦要搞国家政变,最高苏维埃正式将叶利钦停职,由副总统鲁茨科伊即日起暂时执行总统权力。议会占据白宫和叶利钦开始对峙。

苏联解体,叶利钦手握大权,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轰“白宫”?

鲁茨科伊在白宫发表决议后,也站了出来,向莫斯科的军人呼吁,应该站在法律这边,而不是总统那边。然而莫斯科的军人并没有任何的表示。

当晚,有一批自称是议会派来的人,冲进了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部,与莫斯科武装部队发生冲突,最后死伤2人。

这一突发事件彻底打破了议会和总统之间的和平对峙局面。随后莫斯科的数千名警察来到白宫前,他们以白宫中藏有武器为名,将白宫牢牢围住。

(转场)

10月3日,一群支持议会的民众来到了白宫前面,他们冲破了警察组织的防线。随后副总统鲁茨科伊再次发表讲话,呼吁军人站在议会这边。

这一次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有约300名士兵,临阵反戈站在了议会这边。随后议会开始反击,他们组织其民众和士兵,向白宫旁边的电视塔和政府大楼冲去。

苏联解体,叶利钦手握大权,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轰“白宫”?

围住白宫的政府军士兵

此时听到消息的叶利钦赶紧从乡下来到莫斯科,在交待完一些事情后,组织起政府军,于4日早上,包围了白宫。

上午8点,政府军正式发起攻击,随着炮声和不断的枪声,没有多少士兵和武器防守的白宫,陷入了一片慌乱。

议会人员赶紧向莫斯科外的军队求助,结果并没有得到回应。数万民众也静悄悄地站在远处,从头到尾做了一个旁观者。

到了下午的时候,枪炮声已经停止。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等30多名议员选择投降,他们在士兵的监督下,坐上了前往莫斯科列弗尔托沃监狱的车。

10月5日凌晨,政府开始清理战后的白宫。到了早上8点的时候,一些挨着白宫的交通道路,已经可以正常使用了。

随后叶利钦开始颁布一系列命令,修复白宫,任命政府人员,将反对自己的人员,从中央到地方一一清除。

苏联解体,叶利钦手握大权,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轰“白宫”?

炮轰白宫

在炮轰白宫之后,叶利钦以强硬的手段排除异己,将各级苏维埃正式解散,将俄罗斯联邦议院改为两院制,上院以联邦委员会为主,下院又叫国家杜马,以俄罗斯联邦各个地区的代表组成。

随后叶利钦按照自己的想法,促使议院通过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制,总统拥有极其广泛的权力。这样就形成了如今俄罗斯的以总统为主的三权分立制度的雏形。在叶利钦卸任后,普京继续完善以总统为主的政治体制。

苏联解体,叶利钦手握大权,为何在1993年下令炮轰“白宫”?

叶利钦(右)与普京(左)

叶利钦虽然参与了炮轰白宫事件,但在民众中的威望并没有降低。在1993年的选举中,民众还是给予了他巨大的支持。

然而完全掌握了权力的叶利钦并没有改变俄罗斯经济困顿的境况,反而在他的改革下,俄罗斯经济持续低迷。最终,在一地鸡毛中,叶利钦提前结束了他的总统任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