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彤:奮筆書寫中國文化華美篇章

劉彤:奮筆書寫中國文化華美篇章

劉彤(又名,趙彤),現任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法人及秘書長、赤子雜志社社長、赤子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同彤影業(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民主同盟會盟員。

劉彤:奮筆書寫中國文化華美篇章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緻力中國文化傳承與傳播。近年來在國内外組織多場次大型文化交流活動,受到黨和國家上司人、駐外使節、國際友人的高度重視并親臨指導,足迹遍布歐亞十幾個國家。2013 年發起“中國夢·赤子心”中國文化國際推廣工程系列活動,在海内外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多年來,劉彤緻力于傳播中國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提高了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清晨,長安街兩旁的建築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金碧輝煌。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就在建國門橋東,長安街北側的齊家園外交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

7:00,劉彤準時起床,簡單洗漱後就換上西裝,準備下樓開車去機關。7 點半到 9 點半,北京早高峰的堵車“大片”在各環線、高速路上演,堵車是每個人上班路上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要是交通還算順暢,劉彤經常比其他員工到得還要早。

1969 年出生的劉彤,看起來并不像已是“知天命”的人,無論是工作狀态,還是朋友聚會,他的精力總是很旺盛。即使是淩晨三四點睡覺,也會在早晨 7 點左右起床。這個習慣自他法國留學至今已保持了 29年。

劉彤:奮筆書寫中國文化華美篇章

從商人到協會掌門人

1993 年,劉彤因父親去世回到祖國。幾年的時間,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劉彤去了深圳,看到了一個漁村正在向一個國際化都市轉變。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牽着他的心。他不想再走了,決定留在祖國。“我的根在中國,這裡才是我的故鄉,這裡有我的親人和朋友。”

當年年底,劉彤在北京成立了楓丹白露資訊有限公司,主要是承接一些大型的文化演出活動以及代理很多戶外大牌的廣告。“就這樣,從回國後我就開始經商了,業務也逐漸多了,那時候機場路有很多我公司的廣告牌。”

1995 年,劉彤又成立安亞廣告公司(赤子國際文化傳媒公司的前身)。

1996 年,劉彤創辦了趙青影視表演藝術教育訓練學校。當年來學校參加教育訓練的學生就有上千人。劉彤找來當時中戲、北電這幾所學校裡最好的教授來給學生上課,如國際巨星鞏俐的老師梁伯龍教授、夏雨的老師嚴剛教授、北京電影學院齊世龍教授等,還有現在已經 83歲的形體藝術大師王德順教授,也被劉彤請過來給學生們上形體課。經過教育訓練,有的學生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有的學生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現為中國傳媒大學),考上中央戲劇學院的就更多了。很多學生的名字劉彤已經忘記了,但有一個學生讓他至今都記得,這個學生叫賈乃亮。“他是我從哈爾濱招過來的,在我這曾學習過半年,後來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劉彤回國後這幾年,開始了多元化的發展。廣告、演出、教育、餐飲他都涉足。“我開的第一家餐廳叫口外羊,位置在航天橋附近,後來還和騰格爾幾個人一起投資了一家内蒙古餐廳,生意非常火。”直到2007 年,因北京奧運會的影響,北京市要拆除大量的

戶外廣告牌政策出台後,他決定停掉所有的商業公司,從商業領域中撤出來,專心做文化。

其實在 2006 年,劉彤就已經是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下屬的赤子雜志社的法人兼社長,當時協會會長是他的母親趙青。“我接手雜志社工作的時候,社裡所有工作都處于停滞狀态,年檢沒有過,連公章都沒有了,要開展工作,可想而知是多麼困難。”營運第一年就讓他賠了 300 萬元,血本無歸。劉彤開始對雜志社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招聘有經驗的記者、打造精品有深度的内容、保持出刊、每年上兩會……

一系列的動作讓雜志社“起死回生”,雜志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雜志算是做得很不錯,幾乎所有部委上司、黨和國家上司人的辦公室裡都有我們的雜志。”

2008 年,劉彤開始參與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的日常工作,2010 年,劉彤成為協會的法人兼秘書長,走上了上司崗位。這一幹就到現在。

劉彤:奮筆書寫中國文化華美篇章

“趙丹精神”是留給我最大的财富

趙丹,中國傑出的表演藝術家,一生拍攝過四十多部電影、主演和導演過六十多台話劇。他塑造了數以百計的藝術形象,為人民留下了《十字街頭》《馬路天使》《武訓傳》《林則徐》《聶耳》等不朽的電影作品,他塑造的林則徐、聶耳、許雲峰等銀幕形象脍炙人口、栩栩如生,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

外公對劉彤性格的形成和價值觀養成帶來的影響甚至超過母親趙青。一歲多的劉彤就被送到外公家,和外公趙丹、外婆黃宗英一起生活。大概是隔代親的原因,趙丹非常疼愛他,經常陪小外孫一起捉迷藏,早晨帶着他一起遛彎兒,有時候回到家,看到劉彤朝他跑過來,就張開手臂一把抱住,然後重重地親在臉上,發出長長的“啵”聲。這些場景在劉彤的腦子裡一直難以忘記。

外公趙丹在劉彤幼時的印象中不是明星,隻是一個穿着一件滿是窟窿背心,睡在鋼絲床上,可以陪他玩,親他、愛他的慈祥老人。但一次和外公的外出,徹底改變了他對外公的印象。

在劉彤七八歲的時候,有一次趙丹帶他外出回來坐公共汽車。劉彤記得很清楚,那天外公穿了一件破的藍布棉襖,戴着一頂帽子,雖然穿得很破,但是一上車,突然就有人認出來了他。“您是趙丹嗎?”“這不是大演員趙丹嗎?”趙丹微笑着對大家一一回應。當年北京的公共汽車上是非常擁擠的,人非常多,趙丹帶着劉彤坐了一兩站地就準備下車。“當時,公共汽車上所有人都站起來為我外公鼓掌,甚至歡呼。下了車走過胡同才能到我們院,等進胡同拐彎的時候,我回頭一看,那輛公共汽車還停在那,所有人扒在窗戶上目送我們。”就在那一瞬間,劉彤突然意識到外公是一個不平凡的人。

劉彤 11 歲的時候,外公趙丹就因病去世了。和外公一起生活的那幾年,是劉彤最開心的幾年。随着年齡的增長,對外公的了解也越來越多,到 2005 年和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合作投資拍攝紀錄片《永遠的趙丹》時,劉彤才真正了解了外公為新中國的建立和為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才真正明白了外公是多麼的偉大!

談及趙丹給他留下的财富,劉彤坦言,最大的财富就是外公遺留下的“趙丹精神”,就是對自己鐘愛的事業和信念要無怨無悔,要奮鬥終身,更要愛護我們的黨和國家,要對國家興亡有舍身奉獻精神。“我外公曾說過一句話:‘天堂地獄鎖藝珠’,能上得天堂下得地獄,但是不要抛棄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這就是我外公留給我的信念,留給我最大的财富。”

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極緻

劉彤的母親是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上一屆會長,也是協會的名譽會長,同時也是新中國第一代舞蹈表演藝術家,是首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曾任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九、十屆政協委員,現任中國舞蹈家協會顧問。《寶蓮燈》《小刀會》《剛果河在怒吼》《八女頌》等舞蹈都是趙青的代表作。

劉彤現在性格的養成除了外公趙丹,母親趙青的言傳身教也對他産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劉彤說母親趙青是個天真的人,但在業務上是個“戲瘋子”,對于藝術有非常高的追求。在跳舞方面,劉彤說母親趙青的條件不是最好的,腿不長,個子也不高,但就是憑着一股子韌勁,生生跳到了舞蹈藝術的最高峰。直到四五十歲了,趙青還每天早晨都去排

練場,一練就是一整天。“可能是我外公太優秀了,給了母親很大的精神壓力,她在 13 歲的時候就遠離我外公一個人來北京。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事業上了。”

劉彤對母親非常孝順,這十五年都是他陪着母親一起住,但他的孝順和其他人又不一樣。這要從趙青自跳舞事業轉到學繪畫說起。

2011 年 9 月 12 日,“趙青從藝 60 周年·趙青新舞台油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到場參加活動和觀看油畫的有部委上司,也有黨和國家上司人。趙青在緻辭中感恩了在自己人生路上所有給她幫助的人,感謝了黨和國家對她的培養。

“活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劉彤說,這就是他和别人的孝順不一樣的地方,他為母親舉辦了很多次的畫展,在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家和地區都有舉辦,這就是他除了陪伴之外孝順的方式。

“我的母親無論是跳舞還是畫畫,她都是在不斷地挑戰自己,征服自己。在她的人生字典裡最突出的兩個字就是‘堅強’,這是對‘趙丹精神’的一種延續和傳承,隻要做一件事情,就要做到極緻,要做好。”劉彤說,母親趙青用畫筆歌頌祖國、歌頌人民、歌頌黨、歌頌國家,這就是她現在真實生活的寫照。

中國文化國際推廣工程會繼續做下去

2010 年,劉彤正式成為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的法人兼秘書長,那是協會最困難的時候。當時,由于種種原因,協會的工作處于全面停滞狀态,公章和賬号全都遺失了,光是重建工作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最重要的是協會如何開展工作才能長久有效,如何才能讓協會重新煥發光芒,這些都是劉彤要考慮的。

2013 年,劉彤和母親趙青共同向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聯申請發起“中國夢·赤子心”中國文化國際推廣工程系列活動,得到上級上司的熱情關注和認可。

2013 年 9 月,“中國夢·赤子心”趙青油畫展在美國紐約舉行,展覽受到當地社會各界好評。

2014 年 3 月,“中國夢·赤子心”同根同源海峽兩岸書畫展在中國台灣舉行。

2014 年 10 月,“中國夢·赤子心”韓中藝術文化美術展覽會在南韓首爾舉行。

2015 年 4 月,“中國夢·赤子心”2015 年首屆日中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在日本東京日中友好會館美術館舉行。

2018 年 6 月,“中國夢·赤子心”中國文化國際推廣工程(巴黎深圳)啟動儀式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正式啟動。

2018 年 10 月,“中國夢·赤子心”——丹青傳情藝術展在法國巴黎 espace commines 藝術館隆重舉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