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衛領航者 | 邵兵:站在更高層面看食品安全

作者:首都健康
公衛領航者 | 邵兵:站在更高層面看食品安全

日前,北京市公布了首批4名首席公共衛生專家。有了“新頭銜”,專家們有何感想,将發揮哪些作用,還有哪些規劃?一起來聽聽食品安全市級首席專家、北京市疾控中心中心實驗室主任邵兵怎麼說——

公衛領航者 | 邵兵:站在更高層面看食品安全

01 作為食品安全市級首席專家,您将承擔哪些任務?

食品安全市級首席專家對我不僅僅是一個榮譽、一份認可,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在這以前,我的職責比較簡單,作為北京市疾控中心中心實驗室的負責人,我隻需要把我的小團隊帶好,完成好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參比實驗室、食物中毒診斷溯源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以及中心和上級部門交辦的任務。但如今,作為首席專家,我需要站在更高層面去考慮問題。

我的了解是,圍繞《食品安全法》賦予的省級衛生健康部門的工作職責,開展食品安全戰略研究,科學制定北京市衛生健康部門食品安全的發展規劃、實施方案;上司本學科學術梯隊建設,制定學科人才培養規劃;面向人民健康的重大需求,開展食品安全相關的科學研究,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02 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

在食源性疾病監測方面,北京市在16個區建立了食源性疾病監測分子溯源網絡系統,并應用于早期發現食源性疾病暴發及溯源調查。2019年、2020年食源性疾病監測覆寫全市所有2級以上醫療機構以及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共近500家。其中,主動監測覆寫常見的9種病原菌和諾如病毒,并且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開展了寄生蟲病監測。

在食物中毒處置技術方面,前期我們在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的支援下開發了基于症狀查詢的中毒現場篩查終端,建立了不明原因食物中毒的實驗室篩查确證技術平台,并且在北京市和其他省市的食物中毒案件偵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面,每年基于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根據北京市需要,制定實施北京市風險監測計劃;圍繞北京市食品風險評估的要求,開展北京市居民總膳食調查。

在标準宣貫和制修訂方面,貫徹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安全國家标準管理辦法》,開展國家食品安全标準的宣貫,積極開展食品安全地方标準立項征集和标準制訂工作。

在加強食品安全與營養科普宣傳方面,開展了合理膳食“百村示範”行動,促進農村居民營養素養提升。積極參與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

03 未來将開展哪些工作?

下一步,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工作實作突破。

提升食品危害因子的發現能力,實作食品危害物檢測能力從定向向非定向轉變。目前,食品生産經營和消費多樣化、國際化,新業态、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極易引發新的風險隐患,對食品安全技術保障能力提出新挑戰和更高要求。

開展北京市居民總膳食研究,為開展北京市居民膳食風險評估提供資料基礎;針對國内外研究和關注熱點污染物,開展風險評估,為政府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加強食物中毒的快速檢測能力建設,基于新材料研發內建并開發針對重大活動保障和食品安全事件處置的快速檢測技術。

開展膳食營養人體健康研究。針對特定人群如慢性病人群的營養需求,建構北京市人群膳食營養與健康資料庫,基于大資料算法制訂特定人群食品營養精準調控政策并示範。

發展人體生物監測技術,建立北京生物監測人群隊列。通過系統連續監測,掌握重點環境化學物質在北京市居民體内的暴露種類、負荷水準及變化趨勢,探索化學品暴露與疾病的潛在關系,為食品安全保障、環境風險監測和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首席專家談公衛體系改革——

公衛改革要做好五件事

邵兵認為,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在應對新冠疫情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對于公衛體系改革,邵兵表示,一要建立穩定投入機制,改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硬體基礎條件。不能平時不投入或少投入,疫情來了大量投入,甚至造成财政經費的大量浪費。

二要提高疾控機構人員的薪酬水準。疾控機構要開展深層次的人事制度改革,實施評聘分開制度,嚴格考核制度,建立兼顧效益與公平、充滿活力的薪酬配置設定制度。

三要加強疾控人才隊伍建設。建立适應現代化疾控體系的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評審考核和使用機制。重點培養能解決病原學鑒定、疫情形勢研判和傳播規律研究、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等實際問題的人才。

四要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可通過建立醫生和疾控人員定期輪轉制度、将醫防協同納入年度績效考核等,加強醫防融合。

五要提升科學研究水準。作為首都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不能把自己定位于僅僅完成國家和省市的任務,要研究國内外相關領域的發展趨勢,根據首都防控特點,開展前瞻性、前沿性的科學研究,同時加強科技成果轉化。

來源:健康報

編輯:panda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