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大決戰》一劇對很多戰事一筆帶過,但有一人出鏡不少。
這個人就是隐藏在敵人内部的郭汝瑰。劇中,郭汝瑰作為五廳副廳長在廬山美廬,彙報了對戰局的看法和林彪"七七決議"土改措施,陳誠、顧祝同依然認為解放軍成不了大氣候,直接誤導了蔣氏對東北的誤判。
走出城市,丢掉汽車,脫下皮鞋,換上農民的衣服,到鄉村去。這是東北解放軍甚至是全國的解放軍飛速發展的起點。短短一年以後,解放軍的戰鬥力就煥然一新不可同日而語。
除了土改、練兵、一點兩面三三制等戰術實踐,我軍還有一大法寶:卧底!
整個解放戰争時期,我軍有4位紅色特工對扭轉戰局起到了關鍵作用,一是胡宗南的進階秘書熊向輝,沒有他,胡宗南閃擊延安恐怕已成真;二是46軍軍長韓練成,沒有他,海南馮白駒瓊崖縱隊面臨覆滅的危險;還有兩位,是在敵軍中樞的參謀次長劉斐、三廳廳長郭汝瑰。
以上4位紅色特工,韓練成、郭汝瑰都做到了軍長的位置。
1947年5月,陳毅、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主力,在山東臨沂百萬軍中取上将首級,全殲整編74師3.2萬人,師長張靈甫被擊斃。孟良崮戰役是我軍在解放戰争爬坡階段一大轉折點,在士氣上給了敵軍緻命一擊。而在此戰過後,蔣氏發誓一定要查出"内鬼"。
當時,由于幾大卧底都是單線聯系,彼此之間并不知道對方的底細,是以出現了"互掐":劉斐說,我看三廳的"郭鬼子"就很像解放軍的"卧底";郭汝瑰說,參謀次長劉斐怎麼看都不像好人;韓練成也湊熱鬧,我咋看姓劉的和姓郭的都不順眼。
蔣氏本來天性多疑,可是三個人這一"互掐"他反倒不相信了,最終因為查無實據,幾個人的嫌疑最終不了了之。郭汝瑰作為陳誠"十三太保"之一備受信賴,還是參與核心機密的策劃。

郭汝瑰
與熊向晖、劉斐、韓練成的陸續暴露不同,郭汝瑰始終在潛伏。
郭汝瑰,1907年出生于四川銅梁(今屬重慶),是老郭家的長子,因為出生這天正是以前晚清時期清朝考舉人的日子,父親郭朗溪一身仕途不得志,但是一直沒有放棄求取功名的心,于是給第一個孩子取名"汝桂",意為"蟾宮折桂"。
1925年,17歲的郭汝桂在成都聯合中學高中結業,面臨着人生新的選擇。父親郭朗溪希望投考上海學習醫科,但是當時社會流行科技救國,郭汝瑰傾向于學習工科,而在此時,時任川軍師長的堂兄郭汝棟為了個人前途,推薦了一批青年報考黃埔。
郭汝桂在堂兄的建議下,與袁鏡銘、傅秉勳等六位青年才俊南下廣東,自己改名"汝瑰",進入黃埔五期。1927年4月,就在郭汝瑰即将畢業之際,"四一二"事變的消息傳到武漢。
主持校務的吳玉章,秘密派遣郭汝瑰、傅秉勳傳回四川去做川鄂邊防副司令郭汝棟的工作,希望利用他手中2個師和1個旅能夠阻擊軍閥楊森出兵,至少能夠保持中立。因為郭汝棟是郭汝瑰的堂兄、也是傅秉勳大舅子,是以吳玉章才派遣兩人前往。
郭汝瑰等人到了四川,郭汝棟表面答應不支援楊森,私下卻派人與南京的蔣氏暗中勾結。不久汪氏與南京合流,郭汝瑰與組織失去了聯系。1928年5月,郭汝瑰由秘密黨員袁鏡銘介紹加入組織。
1930年,20軍軍長郭汝棟遣送黨員離開軍隊,任獨立旅1團3營營長郭汝瑰和好友傅秉勳一起到日本士官學校留學。第二年年底,學成歸來的郭汝瑰進入陸軍大學第10期,三年後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留校任戰史學教官。西安事變後,郭汝瑰參加了"廬山軍官集訓團"。
郭汝瑰從一介教員,華麗轉身為進階将領和幕僚是在抗戰期間。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郭汝瑰時任師參謀長。南北塘口作戰被委任為42旅代旅長。此戰和日軍激戰7天7夜,全旅8000多人損失近6000人,但是陣地仍在郭汝瑰手中。
書生一戰揚名成為抗日英雄,不久被土木系的陳誠任命為54軍參謀長。
武漢會戰時,蔣氏和陳誠根據德國顧問的建議,準備構築環形工事死守武漢。
在由陳誠主持的作戰會議上,參會的郭汝瑰當衆直陳:日軍沿着長江一線展開卻不急于進攻,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目标正是從長江南岸瑞昌登岸,然後直撲武漢三鎮。我軍上策,是在外圍山區節節抗擊,中策就是打不赢跳出合圍,下策才是死守武漢。
這一番頗具戰略眼光的分析,赢得全場一片贊同之聲。武漢會戰的過程正如郭汝瑰分析的那樣,戰後陳誠提升他為20集團軍參謀長、暫五師師長。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受到薛嶽嘉獎。
1943年鄂西會戰,常德大門洞開。陳誠的高參魏汝霖、潘國華、石祖黃認為日軍目的是為搶占常德一帶的糧食,隻有郭汝瑰判斷日軍要吃掉孫連仲第六戰區主力,手段頗似希特勒的鉗形攻勢。
第二天,日軍13師團2萬人夜渡長江,安鄉第3師團掉頭西進,對湖北公安的國軍87軍形成鉗形攻勢,正如郭汝瑰事前預料。陳誠也不禁稱贊:這個郭矮子,還真有兩把刷子!
1945年4月,郭汝瑰見到了董必武,要求恢複組織成員身份,董必武則通過任廉儒告訴郭汝瑰:去延安作用不大,希望郭汝瑰能夠留愛敵軍内部,提供一些有價值的軍事情報,這樣比直接當解放軍指揮員作用更大。郭汝瑰二話沒說,爽快地答應了。
土木系陳誠
解放戰争一開始,華東的74師給解放制造了巨大的麻煩。
1946年10月,張靈甫一戰漣水,粟裕所部犧牲6000人殲敵8000人,但是解放軍10縱司令員謝祥軍被狙擊手擊中犧牲。12月,二戰漣水,6縱王必成中了張靈甫的疑兵之計,被張靈甫在南門虛設疑兵,實際主攻防守較弱的西門,一舉破城。
1947年5月12日晚,郭汝瑰與二廳廳長侯騰、參謀總長陳誠、參謀次長劉斐等人,到蔣氏官邸秘密開會,商議山東戰場的部署。會後,郭汝瑰馬上讓任廉儒将情報送給解放軍。
很快,華東粟裕就得到了延安的情報。與此同時,劉斐也利用手中權利不斷給張靈甫壓力,讓74師一步步走入陳毅、粟裕布下的天羅地網。而黃百韬的25師、李天霞的83師則一步步與74師分開。
有了郭汝瑰和劉斐的情報,粟裕知己知彼、以逸待勞,在孟良崮全殲整編74師。
遼沈戰役激戰之時,1948年10月,何應欽提出"守江必守淮",集中兵力于徐州、蚌埠的津浦鐵路兩側與解放軍決戰。郭汝瑰負責制定作戰方案,送蔣氏審批之前我軍早已獲悉。
很快,郭汝瑰、劉斐、沈安娜等5個管道的情報,已經擺在了西柏坡主席的案頭。
淮海戰役開始後,杜聿明要求堅守徐州,郭汝瑰的方案卻讓杜聿明集團30多萬人離開徐州這個大"龜殼"南下,讓華野在運動中追殲敵軍。杜聿明對"郭小鬼"痛恨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杜聿明和王耀武一樣,是敵軍中少有的明白人,可惜的是蔣氏并非明主。
杜聿明被俘
1949年3月,蔣氏制定了江防和江南作戰計劃。郭汝瑰将絕密檔案交給任廉儒,任廉儒将檔案轉交王葆真送出,不料王葆真突然被捕。所幸檔案及時焚毀,王葆真受盡毒刑,始終沒有供出任廉儒。
不久,郭汝瑰自找到顧祝同,要求下部隊。不久,蔣氏任命郭汝瑰為72軍軍長,重建72軍開往四川。當劉鄧大軍橫掃大西南時,郭汝瑰巧妙地清除了安插的特務,在四川宜賓起義。
直到這時,蔣氏、顧祝同、陳誠等人,都還被蒙在鼓裡。
新中國成立後,郭汝瑰任川南行署交通廳長。1950年,劉伯承院長特意點名讓郭汝瑰出任軍事學院教員。從此,一呆就是18年。1970年,年過花甲的郭汝瑰定居重慶北碚。
1980年,病重的杜聿明追問前來探望的郭汝瑰:"你到底是不是卧底?"
郭汝瑰不置可否,隻是淡淡地回答:"我們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第二年杜聿明去世,郭汝瑰開始寫回憶錄,正式公開卧底身份,此時解放已32年。
1997年10月23日,郭汝瑰送給自己過90壽誕的女兒郭相慰傳回南京,在從北碚家中去重慶江北機場途中不幸發生車禍,郭汝瑰将軍經搶救無效逝世,享年90歲。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