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客車業邁入輪邊驅動時代“中國制造”從技術追随走向技術領先

當“中國制造”向“更強更優”新時代邁進,堅持科技創新已經成為驅動行業創新前行的源動力,中國客車業同樣也不例外。作為全球汽車領域最早大規模推行電動化的行業,中國客車業電動化水準的快速提升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全球商用車電動化的程序,也使自身逐漸從傳統的技術追随者變為領先者。而輪邊驅動系統的成熟應用正是中國客車業真正實作正向研發、技術領先的重要标志。

客車業邁入輪邊驅動時代“中國制造”從技術追随走向技術領先

自去年8月金龍、金旅、海格、中車等企業推出輪邊驅動、全平地闆公共汽車後,作為客車業領軍企業的宇通客車在經過審慎的驗證開發後,也已推出相應的産品,并在舟山市上線了首批分布式輪邊驅動純電動公共汽車,客車行業正式進入輪邊驅動時代。

技術優勢突出,輪邊驅動終将成為主流

新能源公交驅動系統按布置形式主要可以分為中央直驅和分布式輪邊驅動兩種形式。受限于技術水準的限制,從新能源公交發展初期到現在,由傳統驅動系統演化而來的中央直驅系統一直是新能源公交的主流應用。與中央直驅系統不同,分布式輪邊驅動系統每個驅動輪由單獨的電機驅動,同時省去了傳動軸、半軸等部件,使其傳動結構變得更為簡單。驅動系統的結構簡化使車輛整車結構更加簡潔,更容易實作全平低地闆的整車構型,舒适性、經濟性等都有明顯提升。

客車業邁入輪邊驅動時代“中國制造”從技術追随走向技術領先

正因技術優勢突出,雖然輪邊驅動前幾年未能成為主流産品,但國内外主流主機廠和零部件巨頭其實一直都在進行技術布局。在國外,以國際零部件巨頭采埃孚為代表,其輪邊電驅動車橋的項目得到了德國聯邦交通和數字基礎設施部的補貼。在國内,宇通、比亞迪等主流主機廠也一直在推進這項技術,近兩年又有盤毂動力這種新興的電驅動零部件企業加入。現在,中國客車業多領域頭部力量共同的選擇,終于讓這項技術開花結果,登上舞台中央。

一經出世,便頻獲使用者青睐

“雙動力源、雙電機驅動設計,購入輪邊驅動純電動公共汽車,可使得車輛噪音降低10%以上;同時,整車采用輕量化設計,優化輪胎滾動阻力,相比集中直驅公共汽車,能耗可降低10%以上。而車内全平地闆,車内通過性好,空間開闊,乘客乘坐舒适性大大提高。”舟山公交公司上司在交車儀式上說道,這其實是所有輪邊驅動公共汽車型使用者的共同聲音。

在宇通推出輪邊驅動公共汽車型之前,金龍、金旅、海格、萬象等客車業廠家都已經推出自身的輪邊驅動産品,并在上海、福建、浙江、江蘇等全國多地投入實際營運,這些輪邊驅動公共汽車輛因為具有像地鐵一樣“一步登乘、全平地闆、大通道”的車身結構而被稱為 “地鐵巴士”。不但車輛的經濟性、舒适性、便利性等方面得到各地公交公司的認可,尤其在安全性方面有極大提升。據上海營運資料統計顯示,“地鐵巴士”車内客傷事故率可降低約70%。

客車業邁入輪邊驅動時代“中國制造”從技術追随走向技術領先

2021年,“地鐵巴士”這種輪邊驅動車型因在關愛老年人出行方面的突出表現,被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國交通報等中央媒體報道,被稱為“對老人最友好的公共汽車型”。

需求在變,新時代喚醒公交新動能

交通是城市的動脈,展現着城市的活力,關乎着城市的形象和氣質。全國各地不斷深化公交服務品牌建設,就是為了打造更優秀、更友好的公交,擔起城市交通重任。輪邊驅動公交不斷圈粉,市場投放數量快速增長。霸屏的背後,透露出輪邊驅動公交的特性與各大城市對更美好出行的追求相契合。

客車業邁入輪邊驅動時代“中國制造”從技術追随走向技術領先

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有60歲以上老年人約2.6億人,殘障人士8500多萬人,再加上孕婦、嬰幼兒等,構成了我國龐大的弱勢出行群體,現有公交産品已無法滿足這些人群的公共出行問題,無障礙低地闆公交的大規模推廣勢在必行。而早在2018年,交通運輸部等7部門聯合出台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老年人殘障人士出行服務的實施意見》中提出:鼓勵具備條件的城市新增公共汽車輛優先選擇低地闆公共汽車,500萬人口以上城市新增公共汽車輛全部實作低地闆化。

都說,低地闆是城市客車始終追求的目标,有人實作了0到1的轉變,也有人在努力讓1變成10、100,但始終不變的核心是科技創新。堅持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通過新科技的研發、成熟與發展更好的服務使用者,才能驅動行業更好的前行。而搭載輪邊驅動産品的地鐵巴士正是這種理念下的産物,這也是“中國制造”越來越強大的根本所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