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這秋風還沒起呢,小編就心裡癢想吃大閘蟹了,雖然還有2、3個月的時間才能等到大閘蟹上市,但不妨礙我們先了解下大閘蟹的産地和做法,到時候等金秋十月就可以吃個痛快了!

吃蟹作為一種閑情逸緻的文化享受,是從魏晉時期開始的。《世說新語·任誕》記載:“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這種詩情畫意的飲食觀影響很多人,從此,人們把吃蟹、飲酒、賞菊、賦詩,作為金秋的風流韻事。
想想掰開蟹蓋的那一刻,大塊大塊的蟹黃,抿一口,鮮甜軟糯,整個秋天都在這一刻被點亮!要想挑選到好吃到這樣讓人欲罷不能的大閘蟹,先來了解一下幾個重要的大閘蟹産地吧。
1、陽澄湖大閘蟹
提起大閘蟹,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陽澄湖大閘蟹,的确陽澄湖大閘蟹正是大閘蟹之中最著名、最耳熟能詳的一種。陽澄湖湖面廣闊,水質優良,是大閘蟹生長的理想之地。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有四大特征:青背、白肚、黃毛、金爪。
陽澄湖大閘蟹大肥美,肉質飽滿,鮮甜細嫩,最值得一提的是陽澄湖大閘蟹的蟹黃,簡直猶如金黃色的流沙,鮮美的無與倫比,絕對是讓人欲罷不能的存在。
2.太湖大閘蟹
唐代詩人陸龜蒙吃太湖蟹寫出《漁具詩》,風流才子唐伯虎吃太湖蟹畫出《醉蟹圖》……曆史上的文人墨客,吃太湖蟹吃出了諸多的傳世詩畫。
太湖蟹生長于太湖水域,這裡的水文條件與陽澄湖相比并不差,再加上深淺适宜、水流湍急,水草豐美、湖底河床堅硬,養出的大閘蟹個大體重,蟹黃肥厚,肉質細嫩,腴美異常。
據《太湖備考》載:“出太湖者,大而色黃,殼堅,勝于他産,冬日益肥美,謂之十日雄。”太湖螃蟹尤以個大肉緊、油足黃多而别于陽澄湖,稱雄市場,人們比喻陽澄湖蟹為“閨閣傳秀”,而太湖蟹則是“剽悍健兒”。
3、洪澤湖大閘蟹
洪澤湖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全國大湖中唯一的活水湖,水質優良,且淺水灘塗多,各類水生植物繁茂,有各種天然的螺蛳、貝類、魚蝦等水生動物,為大閘蟹提供了天然餌料,極利于優質大閘蟹生長。
大閘蟹的背面有字母“h”的形狀,是洪澤湖大閘蟹的天然“地理标志”。
北宋蘇門四學士之一淮安籍著名詩人張耒,在一首詩裡這樣描繪洪澤湖大閘蟹:“匡實黃金重,螯肥白玉香”。個大、匡實、螯肥、肉香這四個特點,足以讓人感受到洪澤湖大閘蟹的優良品質。
除此之外固城湖大閘蟹、寶應湖大閘蟹、興化大閘蟹、軍山湖大閘蟹、微山湖大閘蟹也是都大閘蟹的優質産地。
螃蟹自古以來就是人們餐桌上的佳肴。宋代是蟹菜迅速發展、興盛的一個時期,無論皇家還是民間,蟹菜的品種都是十分豐富。
中國烹饪史上留下了數不清的以蟹為原料的菜肴,堪稱名菜的也有七八十種之多。烹調方法也非常多,炸、溜、烹、煎、煮、炒等皆宜。
蟹粉豆腐、蟹粉獅子頭,蟹黃湯包、灌蟹魚圓、蟹肉海皇羹、秃黃油拌飯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菜肴。下面小編想要給大家介紹大閘蟹最常用的食用方式——清蒸。
清蒸大閘蟹步驟雖然簡單,卻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食材的鮮美,再配上點蟹醋,吃起來簡直美翻了。下面的方法是有多年吃蟹經驗的老漁民傳授的,大家趕快拿出小本本記好呦!
清蒸大閘蟹
【配料】
大閘蟹(母)5隻、生姜适量、香蔥3根、
蒸魚豉油2勺、陳醋1勺
【步驟】
1.将買來的大閘蟹放入清水中浸泡片刻
2.用牙刷将每個部位刷洗幹淨
3.刷好的大閘蟹用清水沖洗幹淨後反着放入蒸鍋
4.在蟹身上放上姜片、香蔥,大火蒸十五分鐘左右
5.把生姜剁碎,加入蒸魚豉油、陳醋調成醬汁
6.蒸好的大閘蟹去掉姜片、香蔥,擺入盤中,蘸醬趁熱食用
螃蟹性寒,吃完之後再飲一杯暖融融的姜茶可起到暖胃驅寒的作用,小編在這裡預祝大家金秋吃蟹快樂啦!
【聲明】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