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王說隴史」曆史上的甘肅清官 這位武威太守活了96歲

作者:蕭峥向你展示了潮流

【老王說隴史】

曆史上的甘肅清官 這位武威太守活了96歲

「老王說隴史」曆史上的甘肅清官 這位武威太守活了96歲

東漢李恂

古人的壽命多不長。原始社會人均壽命二十多歲,到封建社會,五十歲的已經是高壽了,七十歲已經是古來稀。令人想不到的是,東漢時期,一位叫李恂的武威太守竟然活了96歲高齡。

安定郡太守去世後 他千裡送靈柩回鄉

這位甘肅的壽星爺,就是李恂。李恂字叔英,安定臨泾人。安定臨泾在今甘肅鎮原南。這是個千年古縣,公元前二世紀設立縣,明代洪武二年廢縣(1369年),經曆了1500多年的滄桑歲月。在東漢時期,臨泾也是安定郡泾州的治所。

李恂少年時期,就學習《韓詩》。這是當時的經文學派之一,漢初燕人韓嬰所傳授的《詩經》,故而名為“韓詩”。漢文帝時為官方認可的學派,相當于現在的統編教材。

李恂的韓詩學得好,後來就在州上教授韓詩。跟着他學韓詩的人還真不少,

“教授諸生常數百人。”(見《後漢書·李恂傳》)。在當時,這是個很大的數字,一來二去李恂名傳天下。安定郡太守颍川李鴻就請他到郡裡任功曹一職。他還沒有到任,州上又請他就任從事一職。

就在這時,請他任功曹的安定郡太守颍川李鴻去世了。這咋辦?李恂做出了一個人們想不到的選擇,他放棄了州上的從事一職,送李鴻的靈柩回鄉。

他把李鴻的靈柩送回家鄉不說,還幫忙安葬,又為李鴻守墓三年。以表達李鴻對他的知遇之恩。這在講究孝道的兩漢時期,是令人震撼的舉措。

出使西域不收禮 奉公不阿不送禮

後來,李恂被司徒桓虞征召。桓虞字仲春,馮翊郡萬年縣(今陝西西安市)人,依法斷事,細密公正,曾任南陽太守,建初四年(公元76年),拜司徒。李恂曾任侍禦史,持節出使幽州一帶,宣布恩澤,慰撫北狄。他是個有心人,所經過的地方,都畫圖,标記山川、屯田、聚落,整個行程下來,記錄了一百多卷,對北狄的虛實,基本有所了解。回朝後,上繳朝廷,引起皇帝的重視,朝廷對他進行了嘉獎。

李恂是個很簡樸的人。他就任兖州太守後,依舊是很樸素,以清約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任張掖太守後,有威重名。不過,一件小事,惹怒了當時屯兵武威的大将軍窦憲。那時,窦憲是名震天下的人物,也是當時的權臣。各地郡守紛紛寫信送禮。唯獨李恂奉公不阿不送禮,窦憲上奏朝廷,罷免了李恂的張掖太守職務。

不過,李恂終究是名傳天下的人物。不久被朝廷征拜為谒者。谒者,就是後世的通事舍人,為天子負責傳達事務。李恂曾以使持節身份領西域副校尉。

當時的西域,相當于如今的東南沿海,富庶多珍寶,而且各國往來的使節、貴賓、商人很多。這些人多次給李恂贈送奴婢、大宛馬、金銀、香罽等奢侈品。可是,李恂一無所受,不收禮。

東漢廉吏生活清貧 靠吃橡實成老壽星

李恂不僅分文不取,而且還全力打擊阻斷絲綢之路的北匈奴人。經過兩漢時期百餘年的打擊,匈奴已經式微,分為兩部分,北匈奴西遷,南匈奴内附。盡管北匈奴主力西遷,但在西域還有一定的勢力,他們數斷絲綢之路,朝廷的信使都出不了玉門關,北匈奴嚣張得不一般,怎麼辦?

李恂雖然是文人,但自有辦法。他拿出财貨,設下賞額,鼓動勇士,擊殺北匈奴主帥。這個辦法好,果然見效,勇士們擊殺了北匈奴首領,帶着匈奴首領的首級來領賞。李恂命人将匈奴首領的首級懸挂于軍營大門上。從此,無人阻斷西域的道路,西域一路暢通。

由于在西域立功,李恂升遷為武威太守。後來,他又被免去了官職。從此,李恂告别仕途,徒步傳回故鄉,選擇了一個林木優美的地方,修建了草廬,潛心教授學生,自己動手編織席子,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漢末,西羌叛亂。羌人抓了李恂,羌人都聽過李恂的大名,就把他放了。李恂就到洛陽,準備拜見皇帝。可是,遇上糧荒,沒有糧吃,司空張敏、司徒魯恭等各遣子侄,給他送糧,他都不接受。後來徙居到新安關下,沒有吃的,他也不怕,就拾橡實來吃。

橡實是一種中藥,據《中國植物志》介紹,橡實為麻栎或遼東栎的果實,麻栎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遼甯、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遼東栎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陝西、甯夏、甘肅、青海、山東、四川等地。具有收斂固澀,止血,解毒之功效。

李恂靠着吃橡實,活到96歲才去世。可謂是古代少有的一位老壽星。

撰文/王文元 圖/資料圖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