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國王親國戚,卻因一個漂亮女人,舉家遷到了魯國

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國王親國戚,卻因一個漂亮女人,舉家遷到了魯國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作為正常男人,應該都喜歡那種年輕又漂亮的女人,不但放在家裡是美美的享受,帶出去也倍有面子。

但是,造物主是個吝啬鬼,世間千千萬萬張臉孔,從來都是美少醜多,那些既年輕又漂亮的女人,永遠都是緊缺品。

平凡如我輩,隻能讓美女活在自己的夢裡,白天張望,徒剩下一顆豔羨的心。

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國王親國戚,卻因一個漂亮女人,舉家遷到了魯國

到底,那些娶了美女為妻的男子,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用親身經曆來告訴世人:要娶美妻,首先你得足夠優秀,其次你還得足夠強大,否則,戴綠帽還是小事,家破人亡,也是有的。

話說,孔父嘉是一個足夠優秀的男人,他是宋國大臣,官任大司馬。

說起來,孔父嘉能當這麼大的官,最終還是利益于他的血統——他是宋國始祖微子啟的弟弟微仲的八世孫,宋國第五任國君宋闵公的五世孫。

是以,孔父嘉算是王親國戚。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即他是宋國第十四任國君宋穆公臨死前的托孤大臣。

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國王親國戚,卻因一個漂亮女人,舉家遷到了魯國

宋穆公是宋國第十三任國君宋宣公的弟弟,宋宣公臨死前,沒有将位子傳自己的兒子與夷,而讓位給了弟弟公子和(即宋穆公)。

宋宣公豪爽地說:“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天下通義也。我其立和。”

周王推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宋宣公為什麼要說“兄死弟及,天下通義”,并真的把位子傳給弟弟呢?

原來,宋宣公是殷商後裔,殷商推行的是“舉賢避親”制度,王室爵位多為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

也就是說,宋宣公說的“兄死弟及,天下通義”是殷商的“通義”。

宋穆公繼位後,也很感激兄長宋宣公的情義,他在臨死前,決定投桃報李,指令自己的兒子公子馮離開宋國前往鄭國居住,而将兄長宋宣公的兒子與夷囑托給孔父嘉,說:“先君宋宣公舍棄他的兒子與夷而立我為國君,我時刻不敢忘記,現在,請您事奉與夷來主持國家事務,我雖死,也沒什麼可遺憾的了。”

這樣,宋穆公去世後,與夷繼位,是為宋殇公。

可以想象得到,宋殇公會如何敬重孔父嘉。

有這樣的政治資本,孔父嘉做起了一個美女的丈夫。

孔父嘉的妻子不是普通的美,是那種勾魂攝魄的美。

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國王親國戚,卻因一個漂亮女人,舉家遷到了魯國

司馬遷在《史記》中從側面寫孔父嘉的妻子的美,說:“大司馬孔父嘉妻好,出,道遇太宰華督,督說,目而觀之。”

即孔父嘉的妻子出門,在路上遇上了宋國的太宰華督,華督感到賞心悅目,一直目送她走遠。

《左傳》也寫了這個細節,并給華督加上了台詞,這樣寫:“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豔’。”

華督見過了孔父嘉妻這一面,就象丢失了魂兒,永不能忘懷,日思夜想,想把這個小妞子占為己有。

說起來,華督也是宋國的王親國戚——他是宋戴公的孫子,官居太宰,乃“六卿”之首。.當知道路遇美女是孔父嘉的妻子後,他就決定殺掉孔父嘉,橫刀奪愛,成就好事。

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國王親國戚,卻因一個漂亮女人,舉家遷到了魯國

孔父嘉好歹也是大司馬,不能象對付鄉野小民那樣,想殺就殺,必須捏造個理由出來。

這難不倒華督。

話說,宋殇公上台後,執政十年,打了十一場大仗,“民不堪命”。

這樣,華督的理由來了——“皆孔父為之,我且殺孔父以甯民。”

周恒王十年(魯恒公二年)春,“督攻孔氏,殺孔父而取其妻。”

如果事件到此為止,也隻僅僅是殺人奪妻事件,屬于一家之難。

但前面不是說了嗎?宋殇公是很敬重孔父嘉的,聽說孔父嘉被殺,無比憤怒,表示要追究華督的罪責。

華督一不做、二不休,“遂弑殇公”,幹脆把宋殇公也給殺了。随後,派人去把遠在鄭國的公子馮迎返,立為新君,是為宋莊公。

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國王親國戚,卻因一個漂亮女人,舉家遷到了魯國

司馬遷在《史記》載:“春秋譏宋之亂自宣公廢太子而立弟,國以不甯者十世。”

其實,宋國之“不甯者十世”,根源并不在“宣公廢太子而立弟”,而在于太多象華督這樣貪戀權色之輩。

孔父嘉隻有一子,名木金父,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因害怕華氏的逼迫,逃到了魯國。後來的孔聖仲尼,為孔父嘉六世之孫。

孔子修《春秋》,寓一字于褒貶,寫下了“桓公二年,王正月戊申,宋督弒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