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年前的九月初一,換算成陽曆,是9月26日,即位才一個月的明光宗朱常洛暴亡。
清朝張廷玉等人在《明史》裡如此感歎——
光宗潛德久彰,海内屬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構争,黨禍益熾,可哀也夫!
因其在位僅僅一月,是以所謂三案構争、黨禍益熾,主要責任,大概不能算到他頭上。除此兩點,張廷玉對明光宗的感覺就是——

(朱常洛劇照 圖檔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即位太晚,死得太早。否則,能有更多建樹。
《明史》乃經乾隆皇帝核準後發行,是以,這種評價,也可以看成是乾隆對明光宗的評價。
潛德久彰,海内屬望,八個字很有趣。意思是明光宗的德行,早就為人所知,天下百姓,早就盼望着他來做皇帝。
為何會如此?
無非就是對萬曆皇帝不爽嘛。
——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于神宗,豈不諒欤。
(萬曆皇帝劇照 圖檔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說白了,萬曆皇帝雖然也創造了一場盛世,卻又親手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且禍及子孫,最終導緻了明朝的滅亡。
不過,萬曆皇帝死前,也做了幾件好事——
遺诏罷一切榷稅并新增織造諸項。
就是減少稅收,減輕百姓負擔。
光宗還沒正式即皇帝位呢,也“遵遺诏發帑金百萬犒邊。盡罷天下礦稅,起建言得罪諸臣。己亥,再發帑金百萬充邊賞”。
朱常洛做的這幾件大事,也是遵遺诏。那麼我們奇怪了,如果榷稅、新增織造諸項以及礦稅等是不合理的,為何要等到死前,才把這些廢了呢?為何不早廢掉呢?
其實,無非就是讓新君登基之後,做點好事,收買人心,使被壓得喘過不氣來的百姓,能夠稍微輕松一下,留出點時間思考——哇,新皇帝就是好啊就是好,萬歲萬歲萬萬歲!
(萬歲 圖檔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若此說來,萬曆皇帝(包括之前很多皇帝)真是個研究透了人性的心理學家啊!
可惜,聰明得過頭了。影響世事的因素太多,老百姓的錢糧,不是那麼容易累積的。革除弊政,宜早不宜遲,該廢就廢,不應将之當成新君送給百姓的禮物。
事實證明,一次旱災,就會讓倉裡少糧的百姓挨餓;幾萬饑民,就能把大明江山搞得風雨飄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