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開車撞了人,你會怎樣做?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第一時間撥打120和122,請求急救中心和交警的幫助。
當然也不排除少數人沒有良心,會無動于衷。再不濟頂多是選擇溜之大吉,肇事逃逸。
但令人萬萬想不到的是,有人竟然撞了人之後,非但沒有救助,反而将其無辜的生命剝奪......
2010年10月的一天深夜,西安音樂學院的大學生藥家鑫開着父親給他買的紅色雪佛蘭小轎車去接女友。
行駛到翰林路中段時,藥家鑫一不小心,将正在騎電動車同向行駛的女子張妙撞倒。

藥家鑫
張妙被撞到後,第一時間想去看車牌号碼。這也是人之常情,你不記住車牌号碼,司機等下跑了,偌大的一個城市,上哪找人?
但這一舉動激怒了藥家鑫,他竟然從背包裡拿出兇器,對本來隻是左腳骨折的張妙痛下殺手。
在犯下如此不可饒恕的罪惡後,藥家鑫的内心是慌亂的。他逃離時再次犯下車禍,撞了正在走路的一男一女,他想再次逃逸時,被圍觀的群衆圍住。
但藥家鑫第一次被帶過去調查時,他隻承認兩起車禍都是他所為,并未承認自己那一犯罪事實。是以警方當時隻認為藥家鑫是車禍肇事者,而不是兇手,是以沒有采取強制措施。
而藥家鑫回家之後,也始終沒有向其父母承認自己殺害了人,而是說自己車禍導緻人死亡。
其父藥慶衛聽聞車禍緻人死亡,還肇事逃逸,那也是要被判刑的,便帶着藥家鑫來到派出所投案自首。
藥家鑫父親藥慶衛
直到後來媒體的報道,藥家衛才知道自己的兒子竟然做了那樣極端的事情。
在父親藥慶衛心中,藥家鑫無疑是個好孩子。
他的學習成績雖然不算頂尖,但也從沒有拖過後腿。而且在很小時候便展現出彈琴的天賦,為此,藥慶衛不惜花重金送藥家鑫學習鋼琴。
而藥家鑫也十分争氣,考上了西安音樂學院。雖然跟五道口職業技術學院相比有些差距,但也算是不錯的大學。
讀大學之後,藥家鑫開始自食其力,他做起了鋼琴家教。
他并不像之前網上說的是什麼官二代,富二代。藥家鑫要真是一個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天天去酒吧會所不香嗎?還用得着費力去教鋼琴嗎?
他買車的目的也不像之前網上所傳聞的那樣是為了炫富,而是為了更友善去家教。
當然有人指出,既然藥家鑫家裡沒有很多錢,那以他的家境,完全沒必要買那麼好的車啊。
哪個年輕人又沒一點虛榮心呢?再說鋼琴家教其實挺掙錢的,這也可以算作是一種投資。
彈鋼琴
粗略一看,藥家鑫和其他人沒什麼太大的不一樣。一樣的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一樣的談戀愛,一樣的會沉迷網絡。
藥家鑫之前也從未做過什麼違法犯罪的事情,甚至青春期也沒有像其他男孩子一樣打架鬥毆。當然,藥家鑫也有淘氣的時候,比如他有段時間迷上了網絡,天天聊天玩遊戲,不亦樂乎。
他就默默地彈着他的鋼琴,如無意外,他以後可能會當個鋼琴老師,或者找個其他工作,結婚生子,就這樣度過餘生。
可是,意外就發生了。而且,這事完全不能怪别人,所有的責任都在藥家鑫身上,這是毫無疑問的。
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不光我們這些旁觀者不懂,就連生他養他,自以為非常了解他的父親藥慶衛也不懂......
最早有媒體報道出來,說藥家鑫犯下如此罪惡的原因是因為他覺得對方是農村人,會很難纏。
藥慶衛一家
這件事是不是真的,我們先不論。
但這些新聞,在當時的環境下确實發酵的厲害。往上數幾代,誰又不是農村人呢?這樣說,明顯的是瞧不起農村人嘛,話題性非常強。
而後來藥慶衛辟謠道:“當時他撞人是晚上,看模樣都看不清,怎麼會斷定對方就一定是農村人呢?再說我自己就是從農村出來的,不存在歧視農村人的。”
而藥慶衛是這樣猜測的:自己的兒子藥家鑫覺得可能撞了人賠不起錢,是以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犯下大錯。
錢沒了還可以掙了,人沒了就真的沒了。隻有國中學曆的藥慶衛都懂得這個道理,作為大學生的藥家鑫會不懂嗎?
道理肯定藥家鑫是懂的,他沒有任何理由要這樣做,可他為什麼還是忍不住要這樣做?
他也沒有精神疾病,平常行為很正常,為何突然一下子就失控呢?
翻閱這些塵封的往事,我一直疑惑不已。
直到最近一個非常流行的詞出現——pua,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藥家鑫遭遇了家庭pua。
pua這個詞最早指的是搭讪藝術家,在愛情中進行精神控制。後來引申為到其他領域,衍生出家庭pua。
而家庭pua的意思,就是指父母過于強調對孩子的控制。
前面我們曾提到,藥家鑫有段時間沉迷網絡。那你知道藥慶衛知道這件事之後是怎麼做的嗎?
除去藥家鑫上學之外的時間,藥慶衛都将他關在地下室,以避免藥家鑫接觸網絡。吃喝拉撒都在那不超過十平米地下室裡面。而為了能更好地監督他,藥慶衛還專門把工作辭了。
你想想,我們那時候沉迷網絡,父母頂多把你罵一頓、打一頓,哪裡會有如此極端的做法呢?
而藥慶衛平常也對藥家鑫冷嘲熱諷。
其實他打心底對自己的兒子還是比較滿意的,但他覺得男子漢必須窮養,必須在成長中飽受打擊。
是以兒子表現得好,他心裡雖然高興,卻并不會表揚他。但如果隻要藥家鑫犯了一點的小錯,一定會遭受猛烈的抨擊。
而且無論是藥家鑫說什麼,藥慶衛一定會反駁。
當年藥家鑫要學鋼琴,他其實心裡并不抗拒,覺得自己的孩子能學音樂也挺好的。但是嘴上卻說這學了有什麼用?你藥家鑫學得懂嗎?
在柴靜的《看到》一書中她也曾提到這樣一件事,藥家鑫臨死之前想把自己的眼角膜捐出去贖罪,但藥慶衛第一反應就是不準,他甚至可以不用理由,就是不準他這樣做:
藥家鑫說了好幾次,每次他(藥慶衛)都立刻頂回去。
甚至連藥慶衛自己也在采訪中說到:
“我可能說話有點尖酸,我對别人不會這樣,因為我想讓我兒子好,一針見血地紮到要害,他可能是很刺痛的”。
《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圍城必阙,窮寇莫追。”
以前我是不懂這話的深刻含義,圍城不就是要把别人圍住嗎?幹嘛留個缺口出來?敵人潰逃,為什麼不追?不是要痛打落水狗嗎?
後來才明白,《孫子兵法》是對的。
兔子急了還會咬人呢,任何事情過猶不及。越是看起來完美無缺的事情,反而越是容易破碎。
人被壓抑久了,總需要釋放。一直被壓着,是壓不住的。
藥慶衛的本意是為了藥家鑫好,不想他成為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浪。但用力過猛,卻起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清朝趙藩評價諸葛亮的對聯中是這樣說的: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好一個寬嚴皆誤。
放在治理蜀國上适用,放在探究藥家鑫的背後原因似乎也成立。
不知各位是如何看待的呢?
(圖檔來自網絡,文章為沒人要的洋芋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