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彰顯“人文松江”魅力!寫在區第六次黨代會開幕前(二)

作者:上觀新聞

根深葉茂,人文松江。松江作為“上海之根”,曆史悠久、底蘊深厚,是延續千年的上海文化根脈的起點。“遠看青山綠水,近看人文天地”,在實施兩輪人文松江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期間,松江不斷厚植城市精神品格,形成新時代松江精神,彰顯獨特魅力,海内外遊客紛至沓來。今年國慶七天長假,全區納入監測的16家景區(點)共接待遊客79.94萬人次,營業收入4336.1萬元,同比增長17.07%。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遊客中,越來越多的人從來松“一日遊”變為了“過夜遊”。

引客而至的是一座城,更是潛藏在城市背後的文化。基于深厚綿長的人文曆史與璀璨文明,松江躊躇滿志,以文化自信為城市培根鑄魂,譜寫昂揚動聽的時代協奏曲。2019年,松江成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時隔一年,又成功建立為第四批全國旅遊标準化示範機關。五年來,松江堅定文化自信,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将傳統文化實作創造性轉化,推進文旅融合,以文化軟實力助推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助力城市經濟,為建設“科創、人文、生态”現代化新松江提供強大的價值引領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彰顯“人文松江”魅力!寫在區第六次黨代會開幕前(二)

傳承文脈,涵養“上海之根”

凡樹有根,方能生發;凡水有源,方能奔湧。在上海“五個新城”的文化定位中,賦予松江新城營造“上海根”的定位。這是松江悠久曆史的真實寫照,也是上海期冀把根留住的一往情深,讓人對不忘本來、開辟未來的上海充滿文化自信。

松江的曆史建築根基深厚。4600多年的廣富林文化,上承良渚,下接馬橋,是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融合的見證;肅穆華麗的唐經幢是上海現存最古老的地面文物,是我國現存晚唐時期最高大、最完整的一座經幢;近千年曆史的醉白池引無數文人墨客聚此寫生作畫……松江的非遺種類繁多,松郡棉布以扣布、稀布、标布、高麗布織出“衣被天下”;絲網版畫以多種民間藝術技法刻畫出農民的生活百态;十錦細鑼鼓以古戲樂和民歌小調敲出軟糯細膩的江南風情……源遠流長、獨具特色的人文曆史使古代松江孕育了今天的上海大都市。

區委書記程向民指出,松江要打造綿厚曆史與新時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人文之城。不忘根本,才能枝繁葉茂,綠樹成蔭;不忘根本,才能翠拂今人,澤被後世。五年來,松江傳承文脈,深耕史脈,着力實作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換。區文旅部門多措并舉,加強對曆史建築、風貌街區、革命遺址、工業遺迹的保護利用,探索傳統曆史文化更富創意的“打開方式”。位于松江府城南門原址上的雲間糧倉,由舊糧倉和舊廠房改造而成,自“華麗變身”以來,這個充滿曆史感和文化氣息的網紅文創園區,不斷吸引市民遊客前來打卡,吸引藝術家們駐足停留。兩年來,園區根據“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活動興園”的思想,積極關聯市、區、街道參與上海旅遊節、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六六夜生活節”等重大節慶活動,策劃舉辦展覽展示、演藝演出、講座沙龍、文創市集、露天電影等高品質活動百餘場。類似于雲間糧倉改造方式的還有賢禾美術館、旺家根雕藝術館,它們成為松江區首批“藝術家駐留目的地”,讓藝術家“走進來”,再通過他們的作品讓松江文化“走出去”。

在推進城市記憶工程中,松江始終傳承發展戲曲曲藝、民間藝術、手工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聚焦下塘、倉城、府城等曆史文化風貌區,打造傳承曆史記憶、展示城市更新、凸顯江南風貌、集聚文旅業态的宜居宜遊的人文高地,努力使典籍中的松江、文物中的松江、遺迹中的松江在穿越時空中呈現活态。近年來,位于曆史文化風貌區的諸多文物保護點正在被活化利用,杜氏雕花樓、馬家廳、錢以同宅、袁昶宅、史量才故居、馬相伯故居……一座座古宅煥新顔,變身為非遺傳習基地、書畫文獻和戲劇琴藝的研究和展示地、名人資料展陳館和愛國教育基地等。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彰顯“人文松江”魅力!寫在區第六次黨代會開幕前(二)

文旅融合,建設“人文松江”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為旅遊賦予深刻的内涵,助推旅遊産業轉型更新;旅遊為文化插上騰飛的翅膀,推動文化繁榮興盛。

“3、2、1,開拍!”上海影視樂園内,一場還原電影拍攝現場、演繹旗袍秀和武打戲的藝術節開幕式讓遊客體驗了一把别樣的老上海風情。今年國慶期間,松江推出衆多文旅融合的節慶活動,激活了城市的人文魅力。廣富林文化遺址内開辦了一場集夜景觀光、風味小吃、創意市集、文化展演、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富林遊園會”,讓遊客流連忘返。醉白池公園以董其昌、顧大申書畫藝術陣地為載體,挖掘古典園林的文化内涵,精心打造“我們的節日”,包含了靜态觀摩、動态展演、線上線下互動等多種形式,着力突出江南名園旅遊節慶文化特色。有賞有玩,在“千年渡口·風華百年”車墩鎮首屆渡口文化藝術展上,市民不僅可以參觀絲網版畫、船木藝術品和非遺衍生品,還可以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現場體驗絲網版畫和剪紙藝術的創作過程。

文旅的有機融合離不開完善的硬體設施建設。近年來,松江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社會化、專業化發展,大力推進文化場館、體育設施、公園綠地等向社會開放,培育打造市民可親近、可參與、可展示的文化新空間和休閑好去處。此外,松江圍繞“世界窗、科創芯”,推進科技影都核心區“一路一湖”(玉陽大道、華陽湖)建設,着力完善上海科技影都綜合城市功能。

從“紙面”走向“地面”,松江持續發揮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的核心引領作用,加快推進誠建精品酒店、佘山茂禦臻品之選酒店(二期)、度假區商旅文綜合體等重大項目建設。聚焦全域旅遊産品體系,推進石湖蕩浦江之首、新浜農旅科創園、泖港“雲間吾舍”田園綜合體、葉榭東方童夢奇緣等文旅項目建設。

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方向。為了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提質增效,松江深化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品牌,着眼“遠看青山綠水,近看人文天地”,建設山城連景、水陸關聯、主客共享、近悅遠來的旅遊目的地,越來越多的遊客專程為松江而來。在強化國家旅遊标準化示範區的建設中,松江推進辰山植物園5a級、廣富林文化遺址5a級、藍精靈樂園4a級國家旅遊景區建立,力争“十四五”時期,全區a級景區超過20家,并覆寫全部街鎮。此外,松江還不斷深入實施建築可閱讀、街區可漫步、濱水可遊憩。近期,區文旅局整合了區内優秀傳統文化建築,推出六條微旅行線路,市民可在建築大師的帶領下線上雲遊雲間第一樓、倉城曆史文化風貌區等。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彰顯“人文松江”魅力!寫在區第六次黨代會開幕前(二)

深耕品質,打造“文化名城”

“人文松江”的價值高度和松江新城精神品質的高度息息相關。在實施兩輪人文松江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過程中,松江緊緊圍繞構築以書香之域、書畫之城、文博之府和影視之都為特色的文化名城這一目标不動搖。而圍繞這四大名片做文章的背後是不斷厚植松江的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城市的氣質格調,打造特色鮮明的文化名城,以文化軟實力推動經濟發展的核心競争力。在今年市文旅局組織開展的2021-2023年度“上海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選中,松江區葉榭鎮、泗泾鎮、車墩鎮、新浜鎮四鎮入選,它們憑借具有地方特色和品質的藝術文化(舞草龍、十錦細鑼鼓、絲網版畫和戲劇)脫穎而出。

松江的“書香之域”遍布大街小巷,鐘書閣、朵雲書店廣富林店、山腳下的書店、南村映雪等一批“最美”書店讓讀者遇見自由的精神與心向往之的遠方,各類讀書活動為建設全民閱讀的書香社會“加碼”助力。松江的“書畫之城”坐落于多處,程十發藝術館、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藝雲閣文化藝術空間……遊客徜徉在書畫藝術中撫脈尋根。松江曆史上不僅有本土大家,還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寓居于此,創作出大量的文化瑰寶。目前,松江正在打造“二陸”讀書台等文化新地标,擴大中華書法“祖帖故裡”影響力,加快編纂“一典六史”,推動建立“中國戲劇之鄉”。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彰顯“人文松江”魅力!寫在區第六次黨代會開幕前(二)

作為一座物華天寶的“文博之府”,松江還擁有8家博物館,303處各類文物保護機關(點),讓遊客穿越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沒有圍牆、不設圍欄,整合區域内豐富的曆史、文化、藝術資源,開展多種線上線下教育活動,讓市民近距離觀看到“展品”,目前正在打造的“松江城市露天博物館”将為市民帶來全新的文物觀賞體驗。

提升文化品質的同時将特色做足。近年來,松江抓住國家大力支援文化産業發展和上海建設“全球影視創制中心”兩大機遇,将科技影都打造成為全球影視創制中心的重要承載地、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影視特色功能區、松江科創文創雙輪驅動、産城深度融合的示範區。此外,不斷優化影視扶持政策,推進影視創作、後期制作、版權交易、宣發放映、衍生品開發等産業鍊布局;緊抓優質項目引進,推進華策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上海(車墩)高科技影視基地、星空綜藝影視制作研發基地等科技影都重點項目的建設;有序推進華策影視傳媒科技學院項目,加快影視人才集聚;舉辦影視重點節展活動,擴大上海科技影都品牌效應。

從書香、書畫到文博、影視,近五年來,松江不斷提升人文品質,提高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以文化之魂塑造城市品格,以獨特品質打造“文化名城”。

■記者 朱穎宏 文 嶽誠 姜輝輝 蔣建新 攝

■文字編輯 楊舒涵 許萍

■欄目責編 賈麗 ■欄目主編 周樣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