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敵敵畏到機器人,隻為除掉三文魚身上的這種寄生蟲

從敵敵畏到機器人,隻為除掉三文魚身上的這種寄生蟲

科技有溫度。

文 | 貢曉麗 王安憶

去年,在輿論一片聲讨中,國産虹鳟最終沒能與三文魚“攀親”,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虹鳟是淡水魚,如果生吃存在感染寄生蟲的風險。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那些生長在大洋深處的正宗三文魚,也因為一種恐怖寄生蟲的存在而飽受煎熬。最近40年,人類用盡了各種高科技手段,至今還沒找到徹底打敗寄生蟲的方法。

從敵敵畏到機器人,隻為除掉三文魚身上的這種寄生蟲

北大西洋的海水中,數以百計的三文魚正在巨大的網箱中來回遊動,當它們經過一根巨大的圓柱狀機器時,時不時會引發一束束綠光的照射。

從敵敵畏到機器人,隻為除掉三文魚身上的這種寄生蟲

這當然不是三文魚屆的迪斯科舞會,而是一種應用了人工智能和尖端光學技術的高科技除蟲手段——圓柱狀機器其實是個機器人,裝備有兩台立體錄影機和用于運作圖像識别軟體的處理器,機器一旦聚焦并識别出三文魚體表的寄生蟲,就會用一台醫用二極管雷射器(這種雷射束常用于眼科手術和脫毛),以100微秒的雷射脈沖快速殺死寄生蟲。

從敵敵畏到機器人,隻為除掉三文魚身上的這種寄生蟲

這種凝膠狀,像蛋清一樣粘稠的寄生蟲,叫海虱。過去40年,海虱肆虐于挪威、美國、加拿大、智利以及蘇格蘭等區域,每年給全球三文魚養殖業造成至少十億美元的損失。

從敵敵畏到機器人,隻為除掉三文魚身上的這種寄生蟲

這是一種體型很小的海洋寄生蟲,仔細看有點像小強,繁殖能力也不輸小強——雌性海虱一生能産下成千上萬個卵,幼體孵化後,随波逐流,并逐漸發育為具有感染性的桡足幼體,隻要它們能在20天内找到三文魚作為宿主,就可以繼續發育和繁殖。

海虱尤喜大西洋三文魚,它們寄生在三文魚體表,吸食其黏液和表皮組織為生,幾周時間就能發育為成熟海虱。

從敵敵畏到機器人,隻為除掉三文魚身上的這種寄生蟲

海虱寄生會誘發三文魚魚體的應激反應,導緻三文魚的活動減少,容易被掠食者捕食。此外,海虱留下的傷口容易造成感染,還會使三文魚脫水,因為海水鹽度更高,脫水将導緻三文魚死于滲透壓脅迫。

自20世紀70年代早期北歐三文魚養殖業興起以來,海虱就一直将三文魚視為主要寄主。三文魚的高密度養殖,為海虱創造了繁殖生長的完美場所——網箱中三文魚越密集,海虱就越活躍。

從敵敵畏到機器人,隻為除掉三文魚身上的這種寄生蟲

上世紀70年代末,養殖者發現敵敵畏可以殺滅海虱,同時對三文魚沒有顯著影響,且魚肉中的藥劑殘留量低于檢測标準,于是開始使用敵敵畏制劑防治海虱。可是到了1989年,這種手段效果已大不如前。蘇格蘭三文魚養殖協會(ssga)、水産養殖所(ioa)和斯特林大學對此進行了聯合調查,結果證明“海虱的一些個體對有機磷酸酯的敏感性下降了”,也就是說,海虱産生了耐藥性。

此外,由于對環境存在負面影響,敵敵畏的使用也受到了環境保護部門的嚴格限制。

大概10多年前,全球最大的三文魚漁業公司marine harvest開始使用含有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魚飼料,這種化學物質能夠穿過魚的腸道内壁并進入其組織,而海虱吸收了化學物質後會立即死掉。不過該公司首席執行官alf helge aarskog發現,很快海虱又産生了抗藥性。

從敵敵畏到機器人,隻為除掉三文魚身上的這種寄生蟲

去年,德國市場上多種三文魚通過藥物殘留檢測發現,6個樣本中有4個樣本受到嚴重的乙氧基喹啉污染。而乙氧基喹啉被作為抗氧化劑投放于養殖水域中,對人類有毒副作用。乙氧基喹啉已被禁用,但過渡期持續至2020年。是以,在2020年之前,乙氧基喹啉殘留依然會成為挪威養殖三文魚所需面臨的一大問題。

除此之外,三文魚常用的除虱藥物還有:苯甲酰脲、除蟲脲、氟苯脲、甲基吡啶磷、拟除蟲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

從敵敵畏到機器人,隻為除掉三文魚身上的這種寄生蟲

圓鳍魚

人們也嘗試過無污染的手段,比如生物驅蟲。有幾種隆頭魚和圓鳍魚就像清潔工一樣,可以吃掉三文魚身上的海虱。問題在于,捕撈隆頭魚也會對海洋生态系統産生不可預知的影響——隆頭魚吃海膽,隆頭魚少了,海膽就多了。而海膽多了會傷害海底的海藻林,包括鳕魚在内的其他很多魚都需要海藻林作為庇護所。

從敵敵畏到機器人,隻為除掉三文魚身上的這種寄生蟲

最終,aarskog開始嘗試用雷射機器人殺滅海虱,可是對于這種高科技武器,挪威的養殖場場主仍然不太滿意,因為機器人無法像清潔魚那樣清除三文魚腮下和鳍後的海虱……

從敵敵畏到機器人,隻為除掉三文魚身上的這種寄生蟲

稱為“蛋”的網箱

aarskog還在嘗試其他辦法,他投入了數千萬美元開發出一種用固體聚合物牆制成的球形網箱。這些被稱為“蛋”的網箱目前還隻是原型,能夠容納20萬條三文魚,并且不會收到任何寄生蟲的影響。但是,這項技術成本高昂且複雜,還處于實驗室裡的測試階段。

從敵敵畏到機器人,隻為除掉三文魚身上的這種寄生蟲

如今,大量資金投入到“海虱防治”的研究中,挪威的研究人員即将完成海虱的基因組測序,通過尋找海虱的弱點,并設法研究疫苗。日前,蘇格蘭水産公司landcatch宣稱将銷售基因選擇的三文魚卵,這些卵據說來自最耐受海虱感染的三文魚。但是,研究人員也承認,徹底擺脫這種寄生蟲還為時過早……

目前,藥物仍是三文魚養殖業防治海虱最有效的方法,這又回到了前文提到的耐藥性及環境污染的問題。現在,你還會認為海水養殖三文魚是一種無污染純天然适合生食的食物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