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帕丁頓熊,到底是隻什麼熊?

作者: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作者:廖俊棋

編輯:婉珺

《帕丁頓熊2》上映已經快一個月了,大家有沒有去電影院體驗小熊那呆萌的魅力呢?不過有關這隻呆萌小熊的身世由來,電影中隻給了模糊的線索,今天就讓我們用古生物學的進展來對帕丁頓熊的身世進行大膽地推敲和判斷吧!

帕丁頓熊,到底是隻什麼熊?

帕丁頓是什麼熊?

有關帕丁頓熊是什麼熊,在電影的第一集裡給我們提供了一些線索。

當博物館的人員想要“展出”帕丁頓熊時,牌子上寫了“ursa marmalada”,這樣的書寫方式是比照了林奈二名法的命名規則。二名法規定,生物的學名由兩個部分構成,前面是以大寫字母開頭的屬名,後面則是全部小寫的種加詞,标示時使用斜體,并且要使用拉丁化的詞。

“ursa marmalada”中ursa是熊的拉丁文詞根,而marmalada則是由果醬(marmalade)拉丁化而來,翻譯起來則是“果醬熊”。不過現在生物學中熊屬用的是“ursus”,是以帕丁頓熊的發現應該屬于新屬新種,當然也可能隻是電影拼錯了。但就算用的是“ursus”,那也是個新種。以大型哺乳類還能發現新種這件事來說,的确是個重大發現,難怪博物館的人員會如此急切渴望他。

既然是新種,這種熊可能跟現生的什麼熊是親戚呢?這就要看第二個線索了。

第二個線索同樣來自第一集,電影中說到這種熊來自“神秘秘魯”。目前在南美洲隻有一種熊,叫眼鏡熊。眼鏡熊是現存唯一一種短面熊,主要居住于安地斯山脈,分布範圍狹長,委内瑞拉西部、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西部和阿根廷都有其分布。

帕丁頓熊,到底是隻什麼熊?

日本天王寺動物園中的眼鏡熊。圖檔來源:kuribo|wikipedia

眼鏡熊的祖先發現于北美,包括如佛羅裡達眼鏡熊和巨型短面熊等等,現今都已滅絕,僅存于南美。它們的食性也從早期的肉食到現今以草食為主,日常食糧包括仙人掌、鳳梨科植物和一些水果等等。是以,就地理位置來看,帕丁頓熊有可能是眼鏡熊的一個演化分支。

不過眼鏡熊并不是熊屬(ursus),而是熊科眼鏡熊屬(tremarctos)。是以,若是回到“ursa”是“ursus”拼錯的可能性來看,帕丁頓熊就不是眼鏡熊了,可能是某種遷徙到南美而尚未被發現的熊屬成員。

聽到這裡大家可能有點混亂,那現今到底都還有哪些熊,又怎麼分類的呢?就讓我們來簡單捋一捋。

如今全球共有8種熊,分成三個屬。

第一個屬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分布于亞洲的熊貓屬。該屬之下僅現存一種,即萌點十足,風靡全球的大熊貓。

帕丁頓熊,到底是隻什麼熊?

“是在說我嗎?”圖檔來源:ipanda.com

順便提個轶聞,大熊貓明明是“熊”,為甚麼要叫做“貓”呢?有一個傳聞說是1940年代于重慶舉辦博覽會展出大熊貓标本時,其中文名稱順應底下的拉丁文标,由左至右寫下了“貓熊”二字,但當時的中國人還習慣由右往左讀,就以訛傳訛變成“熊貓”或“大熊貓”。

第二個屬是我們前面介紹的眼鏡熊屬,同樣在其下隻有一種,即分布于南美的眼鏡熊。

第三個屬其下包括6個種,包括整個熊科中體型最大的北極熊和最小的馬來熊,其他還有棕熊、美洲黑熊、亞洲黑熊和懶熊。懶熊及馬來熊的形态特征與另外四種差異較大,是以早期将二者另外分成懶熊屬和馬來熊屬,但基于進一步基因組和染色體的研究顯示,這兩種熊與其他四種的親緣關系并不遠,是以現今的分類一般都歸入熊屬之中。

帕丁頓熊,到底是隻什麼熊?

懶熊(左)和馬來熊(右)。圖檔來源:postdlf 和tambako the jaguar

熊曆怎麼算?

在《帕丁頓熊2》一開始,提到了“熊曆幾年之後”(熊可能不太會算數,是以沒有明确寫出幾年)。如果熊們真的有“熊曆”的話,該從何時算起呢?

帕丁頓熊,到底是隻什麼熊?

熊曆……?(其實是物種月曆英文版啦) 圖檔來源:果殼商店

由于現今還有熊的存在,加上一些已滅絕的熊距今也不太遙遠,dna還沒完全降解,是以在古生物學對于熊的研究上,除了用傳統的形态學和化石證據以外,也多會參照dna序列進行比對,并用“分子鐘”來推斷演化的時間節點。而熊的化石證據與分子鐘的結果能互相較好的吻合、左證,也就能用這些方法對“熊曆”的起始時間進行推算。

第一種“熊曆”算法也許可以追溯到“熊類起源”。最早的熊可能起源于3000~4000萬年前的晚始新世到早漸新世,而根據化石證據的顯示,最早的熊可能起源于歐洲地區,再由歐洲地區往美洲、亞洲出走。非洲雖然曾經也有些熊,但那裡彷佛對熊有詛咒一般,除了某些地區發現少量化石外,對熊的追溯從未在非洲取得過太大的成功。而最後存在于北非的棕熊,也因為人類大量捕殺,于1870年全面滅絕。至此熊算是全面退出非洲大陸。

第二種算法則可以從“果醬熊起源”算起。前面說到“果醬熊”可能與南美的“眼鏡熊”親緣關系最近,那也許可以使用“眼鏡熊屬”的起源作為标準。現生的三個熊的屬之中,最早先分化出來的是亞洲的熊貓屬,大約在1500萬年前,我們關心的眼鏡熊屬大約出現于700~800萬年前,而現今分布廣泛的熊屬則約于450萬年前出現。

一些熟悉化石狀況的小夥伴可能會覺得這個年份很奇怪。例如亞洲最早的熊貓化石的始熊貓,生存于距今800萬年前左右,若算上歐洲的郊熊貓,也就1000萬年左右,遠不足1500萬年。但是要知道,一個物種在形成并達到一定種群數量以至于可以留存化石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的,是以才會用化石證據加上分子鐘的計算,得出更早分化出來的可能時間。

不過話又說回來,我們人類現今的曆法既不是用古猿在非洲出現算起,也不是用現代智人“homo sapiens”的起源來算,而是在人類發展出文明之後,才依各文化的規則、需求開始有曆法。是以,所謂的“熊曆”也許是用第三種算法,即果醬熊發展出文明時起算。而果醬熊又那麼喜歡果醬,是以大約能用學會果醬那年,也就是用與英國探險家相遇的時期起算了。

帕丁頓熊,到底是隻什麼熊?

熊與狗

《帕丁頓熊2》中帕丁頓熊還有個忠實的流浪狗好友。其實,狗和熊的關系不隻好友這麼簡單,他們甚至有血緣關系,在好幾萬年前有着共同祖先。

帕丁頓熊,到底是隻什麼熊?

按照林奈的系統分類,可将生物分類由上至下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随着分類越來越細,還會增設亞種、超科等等條目。

像我們所在的哺乳動物綱的獸亞綱,往下還有許多目,如長鼻目(大象等)、翼手目(蝙蝠等)、偶蹄目(牛、羊等)、奇蹄目(犀牛、馬等)、鲸目、靈長目、兔形目、齧齒目等等;如針鼹、鴨嘴獸等則來源于原獸亞綱;而袋鼠、考拉等有袋目與我們雖同為獸亞綱,但我們屬于真獸次亞綱,有袋目屬于後獸次亞綱。

相信聽到這裡大家已經開始混亂,從綱到目之間,居然分别還出現了亞綱和次亞綱等等。這是由于随着分類系統的越來越明确,以往的分類單元往往已不敷使用,隻能在許多分類單元上不斷往上或往下追加。

不過,近來一些方法則主張,“種”是唯一在自然界真實存在的分類單元,種以上的分類單元都是人為的,僅為了分類友善而存在。是以主張取消“種”一級以上的分類單元,全部都改叫“類”。例如哺乳類之下有原獸類和獸類,獸類則包含真獸類及有袋類。種以下為了友善,都以“類”來代替各種綱、亞綱、次亞綱、目、亞目、總科、科等等令人暈頭轉向的分類。

回到主題,狗、熊和一些肉食動物都被歸類在食肉類。食肉類底下主要還分成兩大類,即犬派的“犬形類”和貓派的“貓形類”。“貓形類”即像獅子、老虎、家貓等等。狗、熊等都屬于“犬形類”,親緣關系較貓形類更靠近一些,起源于約4000萬年前的史新世。不過親緣關系雖然近,在犬形類中,狗和熊的親緣關系還不是最近的。

在“犬形類”中,還有鳍腳類和鼬類。鳍腳類包含一些水生的哺乳動物,如海獅、海狗、海豹等等,而鼬類除了鼬以外,也包含大家熟知的浣熊和小熊貓。這兩種類群與熊的關系更近。狗在大約4000萬年前及分化出來,而這三者大約在3000萬年前分化開來,踏上各自不同的演化之路。

緻謝

本文特别感謝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生的江左其杲對熊的分類及演化提供詳盡而前沿的介紹與協助。

排版:曉岚

題圖來源:豆瓣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本文來自果殼網,由《恐龍》雜志供稿

歡迎關注《恐龍》雜志微信公衆号

轉載請聯系授權: [email protected]

從論文到科普,隻有一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