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易菇網每周一菇|猴頭菌

易菇網每周一菇|猴頭菌

猴頭菌hericium erinaceus (bull.) pers.

分類地位: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傘菌綱agaricomycetes,紅菇目russulales,猴頭菌科hericiaceae

易菇網每周一菇|猴頭菌

冷杉猴頭菌hericium abietis (weir ex hubert) k.a. harrison

宏觀形态:子實體中等至大型,一年生。新鮮的子實體直徑約5-20cm,扁球形、倒卵形或人頭狀;表面白色或乳白色,成熟後逐漸變黃;表面覆有緻密的小刺,小刺長約1-4cm,圓柱形,從基部向頂端漸細,小刺表面新鮮時白色,幹後變為黃褐色,且小刺的頂端顔色較深。菌肉新鮮時白色,幹後白色稍帶黃色。無菌柄或有短的側生菌柄。

顯微結構:孢子無色,光滑,圓球形,厚壁,中間有一油滴,澱粉質,5-6×4.5-5.5µm。擔子長棒狀,頂端着生4小梗且基部偶爾有鎖狀聯合,26-53×6-9µm。褶髓菌絲無色,排列較規則,幾乎不分枝,簡單分隔,隔膜處有鎖狀聯合,直徑3-11µm。側生囊狀體黃綠色,細長。

易菇網每周一菇|猴頭菌

猴頭菌幹品市場

易菇網每周一菇|猴頭菌

猴頭菌幼小個體

生境:通常生長在栎樹的活立木或倒木上。

生長季節及采集方式:猴頭菌通常在夏秋季節出現,但是并不常見。該菌與基物着生較緊密,采集時應用刀貼着基物表面刮起。該菌肉質,易腐爛,采集後要及時烘幹或曬幹。

食用方法:将新鮮子實體用清水洗淨後即可炒食或做湯;如果是曬幹後的子實體用溫水浸泡後可炖雞、炖魚或炒食。猴頭菌在東北最常見的食用方法還是用清水煲湯。

易菇網每周一菇|猴頭菌

猴頭菌鮮品市場

應用價值:該菌每100g幹品含粗蛋白26.3g,脂肪4.2g,碳水化合物44.9g,硫胺素0.69mg,核黃素1.89mg,胡蘿蔔素0.01mg;其中含氨基酸的總量為7.56%,有人體必需氨基酸7種(賴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占總量的41.40%;有其它氨基酸9種,占總量的58.60%。猴頭菌所含的猴頭多糖具在抗惡性良性腫瘤、抗突變、抗衰老、抗輻射、抑菌、抗凝血、抗白細胞下降、保肝護肝、抗疲勞等功能。

讨論:該種與另一種食用菌冷杉猴頭菌hericium abietis (weir ex hubert) k.a. harrison較為相似,但二者也有一定的不同之處,其主要差別是:後者孢子較小,無色,光滑,近球形,内部無油滴,4-5×3-4µm。珊瑚狀猴頭菌hericium coralloides(scop.:fr.)pers.ex grav 也經常被采食,并已有人工馴化栽培。

易菇網每周一菇|猴頭菌

作者簡介

易菇網每周一菇|猴頭菌

圖力古爾,農學博士,吉林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菌類作物學科帶頭人,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山東省食用菌技術泰山學者,中國菌物學會理事、中國食用菌協會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農學會食用菌分會理事、《菌物學報》《菌物研究》編委。主要從事菌物多樣性及資源保育研究。采集并鑒定真菌标本1.5多萬份,發現中國新記錄200多種,各省區新記錄400多種,命名1新屬32個新種,較長的描述600多種真菌,主編《中國真菌志》三卷(側耳科和香菇科、球蓋菇科、絲蓋傘科),并完成所屬20多個重要屬的分子系統學架構。主持科技部基礎研究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教育部“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計劃”等項目20餘項。發表論文150多篇,出版著作8部。

易菇網每周一菇|猴頭菌

圖力古爾教授在野外講解蘑菇知識

易菇網每周一菇|猴頭菌

圖力古爾教授在整理蘑菇标本

研究之餘,圖教授熱衷于蘑菇科普教育,先後出版了《多彩的蘑菇世界》《東北市場蘑菇》《蘑菇口袋書系列:食用蘑菇50種,藥用蘑菇50種,有毒蘑菇50種》等科普作品,其中《多彩的蘑菇世界》獲全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作品(圖書類)銀獎、上海市科普創新獎。

(圖文内容版權歸圖力古爾所有,若需轉載需經本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