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民黨新任岸田文雄内閣公布了下一階段自民黨政府的施政綱領(同時該綱領也将直接服務于本月底舉行的衆議院選舉),在這份包含了八個方面内容的施政綱領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安全領域”的綱領:
據岸田文雄内閣的計劃,在未來“中短期内”,将力争将日本年度防務預算占本國gdp的上限從現有的1%提高到2%,確定每年編列1000億美元以上的經費用于“防務預算”。這意味着,在日本gdp長期停滞的情況下,日本國内的防務預算将膨脹到現在的2倍,堪稱前所未有的軍備動作,再聯系到自民黨政府開列的大型防務項目清單,消息一出,舉座皆驚。

畢竟,從日本國内的情況來看,自從1976年自民黨三木武夫内閣确定日本國防務預算不超過每年gdp的1%這條“基本原則”後,日本每年的防務預算均遵守了這條“祖制”。期間也有反複,比如1983年開始,日本因經濟實力大增而導緻政治、軍事野心增強,連續7年防務預算達到了1%以上,但均未超過1.1%的界限;又比如1993年之後,日本借口“西南态勢”,也就是台灣海峽一線的局勢不穩定,又開始觸碰這條“1%”的紅線,連續13年預算超過了gdp的1%,但是,同樣未達到1.1%的界限。
總的來分析,日本國内盡管在防務預算上“碰線”的意圖相當強烈,從1976年到現在,長達45年間幾乎有一半多的時間都在“碰線”,但總歸還是比較講武德的,沒有玩的太過,也就是大體上遵守了三木武夫為日本規定的防務預算限制。現在新任的自民黨岸田文雄内閣終于決定在法律的層面上突破這一限制,而且是一突破就增加一倍,從占gdp的1%暴增到2%,毋庸置疑,這可以被視為日本國内在國防預算乃至國防戰略上的根本性改變,說它這是從“穩守防禦”向咄咄逼人的“戰略進攻”轉變也沒什麼不對的。
而從橫向對比的角度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還沒有哪個主要軍事強國敢公然宣布自己要把軍費在多少年多少年的時間裡“提高一倍”。饒是冷戰時期的蘇聯把軍工和軍隊建設的位置提得這麼高,其軍費從200億美元一級提高到400億美元一級,這過程也花了10年時間;而軍費從400億美元提高到800億美元一級,從800億美元提高到1600億美元一級,這兩個過程又分别花了10年時間(從1961年到1970年,1971年到1979年)。盡管自民黨内閣并沒有說清楚他們這把日本軍費從占gdp的比重從1%提高到2%準備花多長時間,但是,就算是在未來10年甚至15年的時間完成這一切工作,這軍費的年度增長率,和之前冷戰時期的蘇聯也算是有得一拼了,這意味着,日本自民黨在窮兵黩武的程度上,已經快要跟冷戰時期的蘇聯看齊了。
更不用說,從岸田文雄内閣配套着“軍費提升計劃”一并提出的軍備建設計劃來分析,對日本已經不能用“窮兵黩武”來形容了,而應該用“狼子野心”來形容,咱們先來看看自民黨内閣都提出了什麼軍備計劃好了,根據這份施政綱領,包括自民黨主要政治人物在不同場合的表态、透露出的資訊,接下來日本将在如下軍備領域同步發力進行大規模建設:
在海上作戰裝備中,日本海自将加速推進把“出雲”級直升機航母改裝為可以運作美制f-35b型戰鬥機的“閃電航母”的計劃,現有的改裝計劃估計會在2026年到2028年間全部完成,屆時日本海軍将得到2艘齊裝滿員、戰鬥力與美軍“美國”級“閃電航母”旗鼓相當的輕型航母,每艘航母可搭載16到20架f-35b型戰鬥機。同時,不排除後續日本海自将建造更多的輕型航母,甚至視情況建造排水量在4到6萬噸,具備全甲闆運作能力的,在性能上遠遠超過我軍“遼甯”和“山東”兩艦的中型航空母艦。
此外,日本海上自衛隊還将在大型驅逐艦、潛艇、兩栖作戰裝備等領域同步發力,在陸基“宙斯盾”系統建造計劃被取消後,日本海自已經準備建造兩艘排水量在一萬噸以上、比現有的“摩耶”級驅逐艦更為強大的新型防空艦,作為未來日本海基反導與水面戰的作戰核心;在潛艇領域,伴随着澳洲海軍即将得到攻擊型核潛艇,日本海自對攻擊型核潛艇的渴望已經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幾乎快要到了“從喉嚨裡伸手出去拿”的境地了,未來海自将不惜一切代價去弄攻擊型核潛艇;在兩栖戰領域,日本海自除了繼續建造“直升機驅逐艦”和兩栖運輸艦等專用艦艇,還将繼續采購mv-22b運輸機,強化水陸機動團的建設,一切為了所謂的“西南事态”而進行準備。
在航空戰、乃至遠端攻擊裝備上,日本的野心更為明顯:除了将繼續推進改進現有的f-15j/dj機隊的計劃,日本還準備采購更多的f-35a型戰鬥機,采購一批用于空中戰役支援的大型戰略級偵察預警機、戰略級無人偵察機等,加強陸基彈道飛彈防禦系統建設等等。
當然,這些我們現在來看,其實都是比較正常的軍備動作了,日本真正要命的問題是,它居然準備采購中程彈道飛彈了,前段時間作為自民黨政調會長、有“安倍晉三的影子”之稱的高市早苗在接受政務質詢的時候就明确提出,對于日本來說,“中遠端彈道飛彈是十分必要的”,力主日本應當接受美國在日本部署中程彈道飛彈。現在自民黨居然還更進一步,準備發展日本自己的中程彈道飛彈能力了,盡管這種表态未必靠譜也未必能實作,但就算是日本決定把美國的中程彈道飛彈給“接”到日本來,比如把美軍正在研制的,帶高超音速滑翔彈頭的lrhw給部署到日本,這也具備了在十分鐘之内打到我們主要城市和重要政治、經濟目标的能力。毫不客氣地說,這已經超過了當年“潘興-2”飛彈對蘇聯首都莫斯科的威脅,是嚴重侵犯到我們核心利益的行為,我們決不能接受。
那麼,新上任的日本自民黨政府到底是發了什麼失心瘋吃錯了什麼藥,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連續突破《和平憲法》的限制,又要提高自己的軍費水準,又要發展自己的遠端攻擊武器?毫無疑問,這既是中美關系“大氣候”下的結果,也意味着日本在中美之間已經做了進一步的“選邊站隊”:
畢竟,伴随着2016年開始中美關系逐漸轉向下行,兩國的結構性沖突正在日益凸顯,随之而來的無疑是兩國之間的“模糊地帶”,一些以往習慣性地在中美之間東食西宿的地區強國加速向某一方靠攏。日本就是其中的代表,長期以來,日本習慣性地在中美之間搞均勢外交,選擇在軍事和安全問題上抱緊美國的大腿,但在經濟合作上與中國維持緊密的聯系,盡量確定“兩個不耽誤”,既不因為同中國的聯系而開罪美國,又不因為同美國的聯系而開罪中國。執政時間較長的自民黨首相安倍晉三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而伴随着中美兩國關系轉向下行,留給這些地區強國、尤其是日本這類國家“自由發揮”的空間将會越來越少,相比經濟這種“可以放棄”的東西,安全這類“身家性命”的東西優先級無疑會更高,這将讓這些國家在中美的關系中“加速站隊”。
而很不幸的是,從日本的選項來看,這個國家已經在中美兩國之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那就是美國,畢竟,無論是加強自己的海軍建設,還是采購飛彈防禦系統,尤其是還要在日本本土部署中程彈道飛彈,現在又打算把自己的軍費提高到占據gdp的2%,這些動作沒有一條尊重了中國的核心利益,幾乎全部都是把日本綁在美國的戰車上,而且“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是以,我們必須意識到,在中日兩國這20年間經過短暫的“蜜月期”,又走過了十來年不溫不火的正常期之後,目前的關系正随着自民黨的這個勞什子軍備計劃,同樣在急轉直下,未來中日間的對抗将愈加激烈,且必将作為中美之間對抗的一個組成部分長期存在。
新的大國對抗,正在東亞和西太平洋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