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6歲少年被判斬首,臨刑前哈哈大笑,朱元璋得知後:免死賜匾封官

作者:曆史李老師
16歲少年被判斬首,臨刑前哈哈大笑,朱元璋得知後:免死賜匾封官

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孝道的國家,比如大家熟悉的《三十四孝的故事》,而且古人在《弟子規》中對孩子在面對父母時的言行規範也作了要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正是古人對孝道如此看重,在古代如果一個人對父母孝順,在關鍵時刻往往能給他帶來好運。

當然也有一種因病态心理而造成的愚孝,比如郭巨埋兒,這點是我們應該摒棄的,但對于真正的孝道就應該加以褒揚,這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最有發言權。明朝萬曆年間的進士餘繼登在《皇明典故紀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山陽民有父得罪當杖,而子請代者,太祖謂刑官曰:‘父子之親,天性也。然不親不遜之徒,親遭患難,有坐視而不顧者。今此人以身代父,出于至情,朕為孝子屈法,以勸勵天下’。其釋之。”

16歲少年被判斬首,臨刑前哈哈大笑,朱元璋得知後:免死賜匾封官

因為孩子孝行,朱元璋就免掉其父親的罪行,這點确實令人感慨。不過,朱元璋尊重孝子的所有故事中,最常被人提及的是免除一個16歲少年父親死刑的故事。明朝洪武年間,南京有一個人名叫周琬的少年,剛滿16歲。周琬的父親是滁州的一名官員,因犯罪被判斬首。就在父親即将被斬首時,周琬站了出來要為父親請罪,請求監斬官能讓自己代替父親受刑。

16歲少年被判斬首,臨刑前哈哈大笑,朱元璋得知後:免死賜匾封官

了不起,一個年僅16歲的少年如此勇敢,很快周琬要替父親受刑的消息傳到了朱元璋的耳中。剛開始朱元璋認為周琬是受人指使,随即命人将周琬斬首,可周琬臨危不懼。殺頭都不怕?這裡面會不會有其他隐情?于是,朱元璋決定網開一面,将周琬父親的斬首之刑,改為戍守邊疆,相當于流放。

16歲少年被判斬首,臨刑前哈哈大笑,朱元璋得知後:免死賜匾封官

這裡插一句,古代流放之人雖然不砍頭,但也是非常殘忍的,因為意味着犯人幾乎一輩子回不來了故鄉了。得知皇帝要把父親改判“谪戌邊”,周琬又不樂意了,“戌與斬,均死爾!父死子安用生?為願就死以贖父!”周琬這是“得寸進尺”,朱元璋大怒,準備将其斬首在市曹(商業集中處)。

如果周琬就這樣死了,也不會被人銘記,奇迹性的一幕。即将被砍頭時,蔣琬不憂愁,反而哈哈大笑,“帝察其誠,即赦之。親題禦屏曰:‘孝子周琬’。尋授兵科給事中。”

參考資料:《明史·孝義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