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少年時代的三首詩:霸氣天成,志向遠大,少年當立大志自小頑劣,捉弄先生先生出門,帶頭逃學滿載而歸,先生大怒被罰作詩,題為《贊井》作詩完成,立志離鄉被迫辍學,娶妻務農向往學校,父親反對叔伯力勸,父親同意為表決心,作詩一首志向遠大,父親贊歎同學排擠,主席郁悶詠蛙諷刺小人,将帥之才初顯露

作者:阿梁談史

1893年,毛主席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上學時,毛主席的算數成績常常令老師頭疼,但唯獨喜愛讀書,像是《離騷》《莊子》《九歌》等經典著作,他都能熟讀背誦。長期積累的文化素養,促使他一步步地走向詩壇。

少年時代,毛主席就曾寫下三首詩,展露了極高的将帥之才。以至于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朱向前教授曾說:“毛主席是一等一的大詩人。”那麼,這三首都是何詩?毛主席又是在何種情況下所作?

毛主席少年時代的三首詩:霸氣天成,志向遠大,少年當立大志自小頑劣,捉弄先生先生出門,帶頭逃學滿載而歸,先生大怒被罰作詩,題為《贊井》作詩完成,立志離鄉被迫辍學,娶妻務農向往學校,父親反對叔伯力勸,父親同意為表決心,作詩一首志向遠大,父親贊歎同學排擠,主席郁悶詠蛙諷刺小人,将帥之才初顯露

1906年,13歲的毛主席在父親的同意下,來到蔡家塘毛宇居的私塾讀書。毛宇居是毛主席的堂哥,兩人相差整整13歲。他學識淵博,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教書先生。

身為老師,他對待學生極為嚴格。總是要求學生不停地讀書背書,不照做,就用戒尺打手闆。毛主席作為自己的親信,他更是格外器重。别人要背誦一遍的書,他少則五遍,多則不下十遍。偶爾犯了錯誤,除了打手闆,還會被罰抄錄四書五經。

毛主席少年時代的三首詩:霸氣天成,志向遠大,少年當立大志自小頑劣,捉弄先生先生出門,帶頭逃學滿載而歸,先生大怒被罰作詩,題為《贊井》作詩完成,立志離鄉被迫辍學,娶妻務農向往學校,父親反對叔伯力勸,父親同意為表決心,作詩一首志向遠大,父親贊歎同學排擠,主席郁悶詠蛙諷刺小人,将帥之才初顯露

少年時代的毛主席很叛逆。對于老師的死闆的教學方式,他很反感。他經常闖禍,帶着私塾的學生們上樹掏鳥窩、下河摸魚。趁毛宇居瞌睡時,用毛筆給他畫兩撇胡子,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毛宇居被笑聲吵醒,發現毛主席的傑作,氣得火冒三丈,随即叫他面壁思過,并抄寫十遍《三字經》,以示懲戒。然而,毛主席對老師的伎倆早就習以為常,他常常會小聲嘀咕道:“老是這些把戲,就不能換個新鮮的。”

毛主席少年時代的三首詩:霸氣天成,志向遠大,少年當立大志自小頑劣,捉弄先生先生出門,帶頭逃學滿載而歸,先生大怒被罰作詩,題為《贊井》作詩完成,立志離鄉被迫辍學,娶妻務農向往學校,父親反對叔伯力勸,父親同意為表決心,作詩一首志向遠大,父親贊歎同學排擠,主席郁悶詠蛙諷刺小人,将帥之才初顯露

有一天,毛宇居有事出門。臨走前,他擔心毛主席不安分,再三告誡:“我就出去片刻,你隻管帶着大家好好讀書,不準耍花招。”毛主席也向老師拍着胸脯保證道:“老師您放心,我這次肯定不會闖禍的。”

毛宇居半信半疑,怕他耍滑頭,于是假裝離開,悄悄地在窗外看了一會兒,見毛主席乖乖地坐在位子上讀書,才放心地離開。不料,毛主席早已想到老師會出此下策,于是使用反間計,令其信以為真。

毛主席少年時代的三首詩:霸氣天成,志向遠大,少年當立大志自小頑劣,捉弄先生先生出門,帶頭逃學滿載而歸,先生大怒被罰作詩,題為《贊井》作詩完成,立志離鄉被迫辍學,娶妻務農向往學校,父親反對叔伯力勸,父親同意為表決心,作詩一首志向遠大,父親贊歎同學排擠,主席郁悶詠蛙諷刺小人,将帥之才初顯露

毛宇居前腳剛走,後腳毛主席就坐不住闆凳,扭過頭來對同學們說道:“老師走了,你們想吃毛栗子嗎,後山有,我帶你們去!”就這樣,膽子大的同學就跟着毛主席溜出去,其餘的同學則留守在教室。

在毛主席的帶領下,一行人成功抵達山頂。滿身遍野的毛栗子令同學們直咽口水。毛主席見狀,說道:“同學們還等什麼?這麼多栗子,快撿呀!”

于是,大家迫不及待地悶頭行動,邊撿邊吃。等到太陽落山,準備回去時,所有人都吃得肚子圓圓的。下山前,每個人還不忘給教室裡的同學和毛宇居帶一份。

毛主席少年時代的三首詩:霸氣天成,志向遠大,少年當立大志自小頑劣,捉弄先生先生出門,帶頭逃學滿載而歸,先生大怒被罰作詩,題為《贊井》作詩完成,立志離鄉被迫辍學,娶妻務農向往學校,父親反對叔伯力勸,父親同意為表決心,作詩一首志向遠大,父親贊歎同學排擠,主席郁悶詠蛙諷刺小人,将帥之才初顯露

待毛主席帶着大家高興地回來時,毛宇居已經拿着戒尺在教室等候多時。他看見學生滿載而歸,大發雷霆。随即質問毛主席:“你個混小子,膽子越來越大,都敢帶着大家逃學!”

毛主席見老師動怒,趕快将帶回的毛栗子拿給老師,說道:“老師息怒,這毛栗子香甜可口,特意留給您的,你嘗嘗。”不料,毛宇居看到毛栗子後更加氣憤,直接要懲罰毛主席這個主謀。

然而,毛主席自幼喜歡文學,無論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古代的或是現代的,他都熟讀背誦過。毛宇居見這些已經奈何不了他,就改變了懲罰方式。叫毛主席作詩一首,題為《贊井》。

按照常理來說,大人作詩姑且沒那麼容易,何況是十幾歲的小孩子。毛宇居正是看中這點,打算給毛主席一點教訓。不曾想到,這樣的懲罰根本難不倒毛主席。

毛主席少年時代的三首詩:霸氣天成,志向遠大,少年當立大志自小頑劣,捉弄先生先生出門,帶頭逃學滿載而歸,先生大怒被罰作詩,題為《贊井》作詩完成,立志離鄉被迫辍學,娶妻務農向往學校,父親反對叔伯力勸,父親同意為表決心,作詩一首志向遠大,父親贊歎同學排擠,主席郁悶詠蛙諷刺小人,将帥之才初顯露

出完題後,毛主席笑了,對毛宇居說道:“老師确定這是懲罰嗎?”毛宇居說道:“孩子,你别得意太早,我隻給你一天的時間,作不出來,就加倍懲罰。”

被先生嘲諷之後,毛主席帶着題目走出教室,來到了一口井前面。他低頭望向井底,看到清澈的井水裡有幾顆鵝卵石,中間還有幾條小魚在急切地遊動,仿佛要沖破井底。擡頭又見四周都是高高的圍牆。于是,他靈機一動,脫口而出:

贊井

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牆。

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

隻喝井裡水,永遠養不長。

毛主席少年時代的三首詩:霸氣天成,志向遠大,少年當立大志自小頑劣,捉弄先生先生出門,帶頭逃學滿載而歸,先生大怒被罰作詩,題為《贊井》作詩完成,立志離鄉被迫辍學,娶妻務農向往學校,父親反對叔伯力勸,父親同意為表決心,作詩一首志向遠大,父親贊歎同學排擠,主席郁悶詠蛙諷刺小人,将帥之才初顯露

不到半天,毛主席就作詩成功。興奮的他趕忙跑去告訴毛宇居這個消息。彼時的毛宇居正在備課,他見毛主席兩手空空,說道:“你以為是無字天書?去去去!别來搗亂,回去好好想想。”

毛主席見老師不相信,看到桌子上放着紙和筆,說道:“借老師的紙筆一用。”于是就将六句詩寫了下來,請毛宇居過目。毛宇居接過紙筆,仔細地讀了一遍,問毛主席:“這當真是你的傑作?你所作為何?”毛主席稱:“确是我作。”之後,毛主席又将作詩過程和初衷娓娓道來。

毛宇居從毛主席的口中得知,他在詩中将私塾比作四方的水井,自己與其他學生則如同井底的小魚,拼命地想要逃出去。為此,毛宇居對毛主席贊不絕口。

毛主席少年時代的三首詩:霸氣天成,志向遠大,少年當立大志自小頑劣,捉弄先生先生出門,帶頭逃學滿載而歸,先生大怒被罰作詩,題為《贊井》作詩完成,立志離鄉被迫辍學,娶妻務農向往學校,父親反對叔伯力勸,父親同意為表決心,作詩一首志向遠大,父親贊歎同學排擠,主席郁悶詠蛙諷刺小人,将帥之才初顯露

從中也可以看出,少年時期的毛主席便志向遠大,渴望走出山溝,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事實證明,長大後的毛主席也終于得償所願。

1907年,毛主席在父親毛贻昌的逼迫下,辍學在家務農。為了使兒子收心,毛贻昌還給兒子說了一門親事,娶了羅一秀。羅一秀比毛主席年長4歲,是典型的大家閨秀。

對于父親的安排,毛主席很不滿。是以成親之後,兩人也沒有真正地生活過。即便如此,羅一秀還是心甘情願地侍奉公婆、照顧毛主席起居。也許是操持過度的緣故,婚後第三年,羅一秀就因病離世。截止到這時,兩人的關系還尚且停留在相敬如賓的狀态。

毛主席少年時代的三首詩:霸氣天成,志向遠大,少年當立大志自小頑劣,捉弄先生先生出門,帶頭逃學滿載而歸,先生大怒被罰作詩,題為《贊井》作詩完成,立志離鄉被迫辍學,娶妻務農向往學校,父親反對叔伯力勸,父親同意為表決心,作詩一首志向遠大,父親贊歎同學排擠,主席郁悶詠蛙諷刺小人,将帥之才初顯露

同年,毛主席的堂兄文運昌從學堂讀書回來。他見毛主席辍學在家,就給他介紹了新式學堂的情況,并将《盛世危言》《新民叢報》等刊物推薦給他看。毛主席被堂兄影響,逐漸開始向往外面的學習生活。于是,他找到父親,表達了自己的求學意願。

父親聽完,不耐煩地說:“窮人家的孩子識幾個字就好,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我托人在湘潭給你找了個米店的差事,你改日就去做學徒,别整日在家做夢。”毛主席聽完,頓時火冒三丈,他質問父親:“您為何總是替我做主?父子兩人也是以起了争執。

毛主席見說不動父親,又想起父親平日裡最聽叔伯們的話。于是,他挨家挨戶去敲門,請求叔伯們幫忙勸說父親。叔伯們得知事情的原委,一緻對侄兒讀書表示支援。

毛主席少年時代的三首詩:霸氣天成,志向遠大,少年當立大志自小頑劣,捉弄先生先生出門,帶頭逃學滿載而歸,先生大怒被罰作詩,題為《贊井》作詩完成,立志離鄉被迫辍學,娶妻務農向往學校,父親反對叔伯力勸,父親同意為表決心,作詩一首志向遠大,父親贊歎同學排擠,主席郁悶詠蛙諷刺小人,将帥之才初顯露

第二天一大早,幾個人就一同到毛贻昌家勸說他同意毛主席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毛主席終于獲得父親的同意,第一次離開韶山沖到湘鄉東山高等國小堂讀書。為此,他從心底感激父親。

臨行前,他特意作了首詩送給父親:

呈父親

孩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出發時,他叮囑父親:“我寫了首詩,就夾在您經常翻看的賬本裡,記得看。”

毛主席少年時代的三首詩:霸氣天成,志向遠大,少年當立大志自小頑劣,捉弄先生先生出門,帶頭逃學滿載而歸,先生大怒被罰作詩,題為《贊井》作詩完成,立志離鄉被迫辍學,娶妻務農向往學校,父親反對叔伯力勸,父親同意為表決心,作詩一首志向遠大,父親贊歎同學排擠,主席郁悶詠蛙諷刺小人,将帥之才初顯露

等兒子走後,毛贻昌把詩找出來,捧在手心,很是開心。他找到當地的教書先生,詢問詩中寫了什麼。先生看完之後,對毛贻昌說:“您家孩子志向遠大。”毛贻昌不明白先生的話,請他直說。

先生這才詳細地解釋道:“您家孩子立志要走出韶山沖,學業不成,就不會回來。卒于何地,就葬于何地。此時的毛主席剛滿16歲,連毛贻昌也不禁感歎道:“兒子好樣的!”

入學之後,毛主席文采飛揚,出口成章,多次受到老師的誇贊。然而,他卻高興不起來。

毛主席少年時代的三首詩:霸氣天成,志向遠大,少年當立大志自小頑劣,捉弄先生先生出門,帶頭逃學滿載而歸,先生大怒被罰作詩,題為《贊井》作詩完成,立志離鄉被迫辍學,娶妻務農向往學校,父親反對叔伯力勸,父親同意為表決心,作詩一首志向遠大,父親贊歎同學排擠,主席郁悶詠蛙諷刺小人,将帥之才初顯露

原來,來這裡讀書的幾乎沒有平民百姓家的孩子。不是有錢有勢,就是有身份有地位。他們穿洋裝、戴名表,上下學有專車接送。反觀毛主席,他素日裡穿着粗布長衫,騎着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上下學,名貴的手表,更是少見。

由于不是本地人,獨特的口音也使毛主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為此,同學們都稱他為“鄉巴佬”。對于這樣的處境,毛主席很郁悶。

在某個午後,他走在校園裡散心。不知不覺地來到池塘邊,見樹蔭下有青蛙亂跳。于是蹲下來,對着青蛙說道:“‘小小青蛙似虎形,河邊大樹好遮陰,明春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史料記載,此詩是鄭正鹄為諷刺奚落自己的士紳所作。

毛主席少年時代的三首詩:霸氣天成,志向遠大,少年當立大志自小頑劣,捉弄先生先生出門,帶頭逃學滿載而歸,先生大怒被罰作詩,題為《贊井》作詩完成,立志離鄉被迫辍學,娶妻務農向往學校,父親反對叔伯力勸,父親同意為表決心,作詩一首志向遠大,父親贊歎同學排擠,主席郁悶詠蛙諷刺小人,将帥之才初顯露

毛主席受到感染,随後作詩一首:

詠蛙

獨坐池塘如虎踞,

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做聲。

詩中,他提醒世人,青蛙雖小,但威懾蟲兒,以此來諷刺那些看不起他的同學,“今日的你瞧不起我,明日的我讓你高攀不起。”字裡行間都流露出不服輸的個性和将帥之才。

毛主席少年時代的三首詩:霸氣天成,志向遠大,少年當立大志自小頑劣,捉弄先生先生出門,帶頭逃學滿載而歸,先生大怒被罰作詩,題為《贊井》作詩完成,立志離鄉被迫辍學,娶妻務農向往學校,父親反對叔伯力勸,父親同意為表決心,作詩一首志向遠大,父親贊歎同學排擠,主席郁悶詠蛙諷刺小人,将帥之才初顯露

多年以後,毛主席不忘初心,上司了工農群衆,建立了新中國,終成一代領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