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生态紅利即将爆發,剖析阿裡雲市場軟體交易與傳遞新戰略

【深度】生态紅利即将爆發,剖析阿裡雲市場軟體交易與傳遞新戰略

<b></b>

<b>阿裡雲業務營運事業部總經理楊名解讀雲市場新戰略</b>

4月20日,雲栖大會深圳峰會,以“雲市場,大生态”為主題的《雲市場專場》上,阿裡雲業務營運事業部總經理楊名特别穿了一件“more than just cloud的”戰袍,并回顧了建立雲市場的初衷:“夥伴和客戶的需求是雲市場成立的動因。一方面,合作夥伴(如isv獨立軟體開發商)基于阿裡雲開發産品,希望将産品放到雲市場進行售賣,并通過雲市場進行傳遞和部署;另一方面,使用者希望在雲市場一站式線上購買阿裡雲相關産品、服務和所需要雲生态中的各種資源。由此,作為阿裡雲生态系統的一環,架設交易和傳遞的雲市場平台是自然而言的選擇。”

一路走來,有挫折和挑戰,也有鮮花和喜悅。從2014年初推出鏡像和服務來滿足阿裡雲使用者對部署的需求,到企業建站來滿足中小企業資訊化的需求,再到今天涵蓋iaas、paas和saas的各類企業應用,“雲市場是在不斷摸索中逐漸找到成長的方向,2015年,包括用友、宏碁資訊、潤和軟體、駐雲、空橋克拉、曙安資料、疊雲、泛微、暢捷通、通達等近500家海内外知名軟體商的逾3000款軟體已入駐雲市場,我們達成訂單和交易量突破一百萬的目标。”楊名說:“感謝一直和我們攜手前行的生态夥伴與企業客戶。”

<b>雲市場如此定位自己,“雲計算的app store”</b>

時間的指針撥到2016。面對迅猛變化的技術趨勢,越加複雜的生态環境,更加個性化的技術與産品的需求,在與核心夥伴深入溝通和行業需求深度調研之後,雲市場确立了新的發展目标:建設成為軟體交易和傳遞第一平台,使用者可在雲市場中直接購買并一鍵開通“軟體+雲計算資源”。楊名表示:“<b>可以将其了解為軟體的天貓,雲計算的app store,希望全球中小企業都能來到雲市場找到所需要的産品、軟體和服務</b>”。

圍繞這一核心目标,雲市場戰略全面更新:豐富産品品類;更新支付中心、交易中心的售賣能力和支付能力;擴大銷售通路,從之前98%以上的線上訂單,變為線上和線下并行,阿裡雲代理商和垂直行業事業部不僅銷售阿裡雲的産品,也可以銷售合作夥伴的産品。

【深度】生态紅利即将爆發,剖析阿裡雲市場軟體交易與傳遞新戰略

<b>雲市場的6大市場規劃</b>

<b>具體來看:</b>

<b>鎖定6大市場</b>:

在企業應用市場(企業管理軟體如oa、crm、分銷、建站等)、基礎軟體市場(提供運作環境、中間件等底層軟體,php、mysql、mq、java等)、服務市場(運維、咨詢、開發及教育訓練等)、安全市場(加密、病毒、防護牆等)的基礎上,增加2大市場,<b>行業軟體(直銷銀行、物聯網、政府等垂直領域)和資料/api(源資料、加工、展示等産品)</b>。對于合作夥伴優質的行業産品和方案,雲市場将與阿裡雲産品整合形成行業方案,并通過行業團隊推向市場。

【深度】生态紅利即将爆發,剖析阿裡雲市場軟體交易與傳遞新戰略

<b>雲市場支援全類型産品支付</b>

<b>支援全類型産品支付:</b>

對于獨立部署類軟體,支援鏡像、容器和編排等傳遞方式;在計費方面,支援多樣化license,如按次、按量、包年包月等。

對于paas,今年會有所突破,提供api的能力釋出、調用監控,計量計費的能力,按照調用次數和調用量定價。

對于saas,支援購買、續費、管理的自動化,将按照規格(賬号、時長等)定價;

對于服務,全程監控,滿意再付款,運費類提供全程錄像,不扯皮,支援一次性和周期性定價。

<b>銷售通道:</b>

線上流量優勢,阿裡雲在全球網站排名已經到了700名左右,如果從it産業或雲計算角度來看,阿裡雲官網流量是第二名10倍以上,比第二名到第十名加起來都多,而且還在以每年2倍增速在發展。隻要産品和服務能夠實作線上支付和交易,雲市場的夥伴都能享受這一流量優勢,挖掘新商機。

深入到縣城的管道網絡,線上傳遞延伸到線下,将雲市場合作夥伴的産品和阿裡雲的産品打包,通過數千家管道商和本地服務商迅速實作本地化拓展和區域服務能力的布局。

paas能力,對于行業垂直化産品,雲市場将推動與阿裡雲産品的深度行業方案的整合,共建雲上解決方案,并通過行業團隊聯合拓展行業客戶。

與雲市場合作有沒有門檻?對于現場生态夥伴最為關心的這個話題,楊名明确回答:“有。雲市場将精挑細選生态夥伴的好産品,用阿裡雲的品牌來背書,并提供雲市場專屬客服和專職雲市場管道營運人員的支援,甚至在重大項目中,可以和阿裡雲聯合打單,滿足更多客戶一站式采購需求。當然,我們也希望生态夥伴将最核心的拳頭産品放上來,共同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事實上,從最初産品釋出市場,商家通過首頁展現和流量導入實作自營運,到今天全面更新交易與支付平台,管道資源的整合利用,楊名始終認為:“全球第三方軟體交易市場能夠在企業級市場真正做起來的,成功範例很少。今天,雲市場認為機會是有的,雲計算所帶來的便利的傳遞必将推動變革。如果以雲計算大生态來看,無論是iaas、paas還是saas層面,阿裡雲都隻是一小部分,更大的空間是生态夥伴的産品和服務。雲市場希望和生态夥伴一起努力,通過更新的創意、業務能力、産品和營運能力,共同培育市場。”

談到今年目标,他表示:<b>在雲市場上,造就至少三家上市公司,包括isv、si和技術服務供應商。</b>

<b>在生态夥伴眼中,與雲市場合作是這樣的姿勢</b>

【深度】生态紅利即将爆發,剖析阿裡雲市場軟體交易與傳遞新戰略

<b>阿裡雲雲市場傳遞中心首發儀式</b>

雲市場中,已有500家企業,逾3000款軟體。這其中,既有暢捷通這樣的深耕細分市場十餘年的夥伴,也有在房地産行業占有erp半壁江山力求saas轉型的明源雲,還有不同應用市場擁有深厚積累的,如藍淩、通達通用、疊雲等夥伴。

在暢捷通進階副總裁孫國平看來:“用友三十年,暢捷通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要管好生意,一體化很重要。包括軟硬體一體化,财務與業務、發票、報稅、支付一體化,電商線上線下一體化,前端和後端一體化,業務資料和企業融資貸款一體化以及雲平台和資料端的一體化,業務資料與協同辦公一體化等。一體化的背後是網際網路技術的需求,暢捷通和阿裡的全方位合作,通過阿裡雲促使企業實作軟硬一體,通過1688平台促成線上線下一體,通過螞蟻金服促成企業管理資料與融貸一體,幫助企業在成本、效率上得到了極大提升。”

談到和雲市場的合作,孫國平表示:“去年将小型企業的财務進銷存t+放入雲市場之後,我們和客戶都有明顯感受。比如節省了人力維護成本,硬體成本投入低;購買直接、簡單、可靠,可以直接貨比三家,口碑參考;伺服器性能穩定,網絡環境安全可靠;服務更有保障。很多企業的回報都是充滿正能量的。是以計劃将更多産品接入雲市場,比如工作圈(協同)、好會計(專職财務)、易代賬(外包财務)以及暢捷通更多的isv等夥伴的方案,為客戶提供更加完善的平台級方案和服務。也正如雲市場新戰略的布局,未來在服務體系和管道體系上,相信我們可以找到更加統一的入口,産生巨大的價值。”

同樣看重雲市場新資源合作的還有明源雲副總裁童繼龍。明源雲的前身是明源軟體。這是一家在房地産行業erp領域深耕20年,并在如此垂直領域占據了“半壁江山”的企業。“如果說每年有7-8萬億新房售賣,估計有2-3萬億是通過明源軟體賣出去的。”童繼龍如此表示。

然而這樣一家在垂直領域做的如此紮實的企業,面對地産行業的整體變革,以及來自網際網路新應用的挑戰,也選擇了“居安思危”,主動轉型。童繼龍說:“從售樓管理軟體、crm、pom(項目營運管理)到地産erp、dss(決策支援系統),再到2014年的地産生态鍊雲化服務,面對重重挑戰,我們成功轉型,現在中國地産百強企業中2/3,近5000家房地産企業都是都是明源的客戶。但接下來要怎麼做?我們董事長常說,當你身體好的時候躺在手術台上還有機會,但身體不行了,再上手術台就真沒有機會了。在如今的傳統管理軟體領域,面臨着四大挑戰,隻有想明白這些,才能向saas突圍,‘向死而生’”。

産品模式:大而全的erp功能子產品 vs.精而美的産品體驗;

技術架構:基于pc時代的部署和開發技術 vs.雲時代的社交化平台

商業模式:項目型訂單不可持續性訂單 vs.持續服務帶來的穩定現金流

傳遞服務:支付周期長且成本居高不下 vs.靈活傳遞,持續營運

在他看來:“轉型之中,你會發現由封閉體系演變為符合網際網路精神的開放體系是必然的。比如連結到地産公司的供應商,萬科1600家合格供應商中大約有1100是明源提供的;再如有些客戶希望用大資料技術支援做到精準營銷,都需要更多生态夥伴的合作。在我看來,生态之中,彼此重疊和互動都是必然,競争無處不在。但客戶的選擇一定是多樣性的,隻要找準定位,都會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以,我們在加入雲市場之後,希望和阿裡雲以及更多生态夥伴創新碰撞,比如大資料分析、人臉識别、vr虛拟現實、全景看房、機器人客服等方面,做更多探索和嘗試。”

同樣,2015年11月上架的通達oa産品,已經累積了1700+使用者,從下單到購買再到傳遞,隻需要3-5分鐘。如果客戶不滿意,雲市場還提供了五天無理由免費退款,極大簡化了企業的銷售流程。通達通用oa産品總監馮钊希望後續可以和雲市場更深度的合作,包含快速的傳遞部署,線上體驗中心,區域管道服務中心等方面,為更多企業提供定制化的服務。

企業應用生态紅利即将爆發,選擇哪個?

2015年被業内稱為saas元年,但saas隻是企業應用生态的最為重要的一環。在中國軟體網&amp;海比研究和雲市場聯合釋出的《中國企業應用生态發展現狀與趨勢研究報告》中,有幾組資料極為重要:

2015年全國從事企業應用的廠商共有7萬家左右,主要為産品提供商和服務管道商

産品提供商和服務管道商的比例分别為:54%和46%

90.1%的企業應用廠商收入都在1000萬元以下

60.4%的企業應用廠商在開始向移動化發展

55.5%的企業廠商在向大資料方向發展

47.5%的企業廠商在向saas化發展

在中國軟體網&amp;海比研究副總裁許衛國看來:“2015年中國企業應用市場達到630億元,但在全球企業級市場上,中國企業隻占不到3%。而且在雲化轉型上,企業應用市場雲化占比隻有13%。這些資料和發展趨勢說明了企業應用市場滲透率并不高,市場空間還很巨大。”

健康強壯的大生态可以容納無數發展良好的小生态,在生态紅利即将爆發的現在,盡早擁抱軟體交易與傳遞第一平台的雲市場,也許是軟體生态企業的借力騰飛的機會。

下一篇: PHP函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