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可法與明朝的最後那些年 2.3

作者:白浪情之友

作者:老史

史可法與明朝的最後那些年 2.3

▲左光鬥将自己的披風給史可法披上

二、與恩師左光鬥的生死奇緣

3.左光鬥在“移宮案”中義正辭嚴

史可法與明朝的最後那些年 2.3

▲朱常洛即位後一個月就突然駕崩

1620年,朱翊鈞當皇帝四十八年後,溘然逝去,皇太子朱常洛登上皇帝的寶座,第二年改年号為泰昌。可是他卻隻坐了一個月的金銮寶殿,就突然死了。

原來神宗在世時,鄭貴妃持寵拼命排擠朱常洛,反對立朱常洛為太子。光宗即位後,又深恐光宗對她記恨,便挖空心思百般讨好光宗。她從宮裡挑選了八名最漂亮的侍女,将她們進獻給光宗。光宗本來身體就虛弱,加上每天晚上都要對付鄭貴妃進獻的八名美女,心有餘而力不足,于是掏空了他的底子,不久,光宗就身患重病,卧床不起。

起先,命内醫崔文升入宮為光宗診治。崔文升診斷過後,便說光宗是邪熱内蘊,應下通利藥品,遂将大黃、石膏等類物品作為藥品開入方劑,皇帝飲服下去(他也不知道是否了解這藥裡加了些什麼東西,要是我就不敢吃),頓時腹痛腸鳴,瀉洩不止,一日一夜,竟達四十三次,接連數日,緻使病情更加嚴重。給皇帝治病的太醫尚且如此,我們今天偶遇庸醫就不要再抱怨了。

後來,鴻胪寺卿李可灼将自己煉的一種紅色藥丸說成是仙丹,敬獻給皇上治病,被内閣大臣們回絕了。但光宗知道了這件事,便要求服他的藥。服下一枚紅藥丸後,感到舒服許多,思進飲食,下午又服一丸,不料第二天淩晨,光宗便駕崩了。衆大臣對光宗之死疑窦叢生,給事中楊漣等認為,這件事與先前“梃擊案”出于同一奸謀,也是由鄭貴妃背後主使,由崔文升、李可灼出面加害所為。但因無據可查,也無可奈何。這是被稱為“明末三案”之二的“紅丸案”。

光宗死後,他寵愛的妃子李選侍[ 一姓李的選侍。明朝後妃稱号:皇後、貴妃、妃、嫔、昭儀……選侍……]立即控制了皇長子朱由校,又演出了一場争權奪利的後宮醜劇。

由于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早早過世,光宗即位後,李選侍便将朱由校從慈慶宮[ 慈慶宮通常是太子所居之處]帶到乾清宮居住。乾清宮本是正宮,是天子、皇後所居之處。光宗死後,李選侍作為太後,就應該退出乾清宮,讓新天子入住。可是現在她絲毫沒有要讓的意思,正是想挾持年僅十五歲的小皇兒朱由校與她母子同宮,好“垂簾稱制”。

曾在太子東宮伴讀的司禮監老太監王安見此狀況,心裡深感不安,連忙帶出信來,與宮外的朝臣們聯系,将此擔心告訴他們,向他們求援。給事中楊漣聽此消息後,馬上對大臣周嘉谟、李汝華說:

“社稷之事事關重大,李選侍為人奸險,不是可以托孤的人。新君年紀幼小,又無親生母親依靠,萬一宮中有變,吾輩即成天下罪人。現應即刻進宮面見嗣君,擁立他馬上登基,以防不測。并讓李選侍移居哕鸾宮。”

衆臣均認為有理,即要求入乾清宮哭臨,并請見皇長子。

但是李選侍派太監持棍棒守住乾清門,不讓大臣入宮。楊漣大聲喝道:

“皇上大行,你們還要阻擋群臣入臨,是誰讓你們這樣做的?”

太監們被氣勢所撼,隻得放大臣們入内。哭臨禮畢,内閣大學士劉一燝不見皇長子,便大聲求見。此時李選侍将皇長子阻于暖閣,不準大臣入見。劉一燝等不依,齊聚宮内,高呼要見新天子。這時王安入禀李選侍,說:

“大臣入臨,皇長子應該出去與衆臣見面,見面後即傳回就是了。”

李選侍無言以對,隻得讓朱由校出去與群臣見面。但是朱由校一被扶出乾清宮,立即被衆臣擁至文華殿,旋即又送往慈慶宮,準備讓皇兒先在此暫居,再擇日登基。

史可法與明朝的最後那些年 2.3

▲衆大臣将小皇帝朱由校移往文華殿

李選侍失去了對小皇帝的控制,首先輸了一着。但她仍不甘心,幹脆就住在乾清宮内賴着不走,使得登基大禮無法按時施行。

吏部尚書周嘉谟首先上疏進奏,請求李選侍移出乾清宮,另居别處。接着,身為禦史的左光鬥也慨然上書,指斥李選侍将借撫養之名,行專制之實。書稿說:

“内廷的乾清宮,猶如外廷的皇極殿,惟皇上禦天居之,惟皇後配天得共居之。其他妃嫔,雖以次進禦,不得恒居,非但避嫌,亦以别尊卑也。今選侍既非嫡母,又非生母,俨然尊居正宮,而殿下乃退居慈慶宮,不得守幾筳,行大禮,名分倒置,臣竊惑之。選侍既無服侍先皇脫簪戒旦之德,亦無撫摩養育殿下[ 指皇子朱由校]之恩,此其人,豈可以将聖上托付與她?且殿下春秋十六齡矣,内輔以忠直老臣,外輔以公孤卿貳,何慮乏人,難道還須乳哺而襁負之哉?況睿哲初開,正宜不見可欲,何必托于婦人女子之手?及今不早斷決,将借撫養之名,行專制之實,竊恐武氏之禍,再現于今,将來有不忍言者。”

李選侍看到左光鬥在疏中以種種理由要她搬出乾清宮,還把她比作有野心的武則天,氣得柳眉倒豎,立即下令召左光鬥進宮,企圖借機殺他。

然而左光鬥根本不接受召喚,他義正辭嚴地說:

“我天子法官也,非天子召不赴。若輩何為者!”

朱由校當時畢竟才十六歲,在衆臣的勸說和李選侍的誘逼之下,始終拿不定主意。直到登基那日,他才下诏命讓李選侍移出乾清宮,遷往仁壽殿。

史可法與明朝的最後那些年 2.3

▲天啟皇帝朱由校即位

在王安、楊漣和左光鬥等一幫正直大臣們的幫助之下,新天子熹宗才得以如期即位,年号天啟,這是一個月之中更換的第二個皇帝。不久後,“鐵面禦史”左光鬥的名聲便在民間不胫而走。

要李選侍搬出乾清宮這件事,也就成了“明末三案”中的第三案——“移宮案”。這明末三案雖然并不撲朔迷離,卻在明朝剩下的年歲裡一直糾纏不清,成了以後幾朝各派大臣們互相攻擊的炮彈,給各朝政治帶來的極大的傷害。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緻謝原作者)

編輯:毛 秘《白浪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