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烏蘇裡拟鲿池塘養殖技術
基金項目:湖南省水産産業技術體系補助資金
_秦宇祥
2019 年,湖南省水産産業技術體系嶽陽試驗站引進了烏蘇裡拟鲿,在嶽陽縣中洲漁場苗種場示範基地試養,養殖獲得了成功,達到平均規格305 克/尾、産量 788 千克/畝。2020 年又在示範展示基地——湘陰縣水産科學研究所開展了烏蘇裡拟鲿的池塘養殖試驗,畝純利潤在 8 303 元/畝,經濟效益可觀,現将技術總結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池塘條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無污染、交通便利、排灌友善。池塘為長方形,池底平坦,面積一般在5~15畝,池深1.8~2.5米,水深1.5~2米為宜,每畝按1千瓦配備增氧機。
2.放養前準備
投放魚種前 20~30 天清塘,清塘時水深一般20 厘米,用生石灰 100 千克/畝進行消毒,以消除野雜魚和病原菌。池塘曝曬 7~15 天加水 60 厘米并肥水,施生物漁肥 5 千克/畝和少量發酵的糞肥,施肥 7 天後逐漸加水至 1.5 米。魚種投放前1~3 天做好池水毒性檢測,毒性檢測時用白瓷盆盛池水,放 7~10 尾體長 10~20 厘米的四大家魚試水1小時,無異常即可。
3.魚種投放
烏蘇裡拟鲿适宜生長水溫為 15~30℃,故魚種投放時間宜在3月中旬至5月上旬,水溫穩定在15℃ 以 上 。 魚 種 投 放 規 格 6~10 克/尾 、 密 度8 000~10 000 尾/畝,同時搭配規格 100~200 克/尾的白鲢 100 尾/畝和規格 150~250 克/尾的鳙魚50 尾/畝。入池前魚種用濃度為 4%的食鹽水浸泡15分鐘,以殺死魚體寄生蟲及病原菌。
4.日常管理
(1)飼料投喂。投喂堅持“定時、定點、定質、定量”的原則,一般選擇浮性膨化飼料,飼料蛋白質水準 38%~40%、粗脂肪水準 7%以上為宜。全天的投喂量應根據存塘魚總重量、水溫及攝食情況确定,每次投喂以 20~30 分鐘攝食完為宜。每天投喂兩次,6-7 點投喂全天總投喂量的30%,18-19 點投喂全天總投喂量的 70%。水溫在13~25℃時投餌率為 2%左右,25~35℃時投餌率為 3%左右,水溫低于 13℃或高于 35℃時不投喂。随着魚體的增長,适時調整飼料的粒徑。
(2)水質調控。池塘水深保持在 1.5~2.0 米,每畝配種 4~5 盤直徑 1 米的水芹菜菜盤。吸收氨氮等營養物質;每 20~30 天換水 1 次,每次換水量為全池的 1/5~1/3;每 10~15 天用生石灰 10 千克/畝化水全池潑灑,調節水體的ph;定期用光合細菌和芽孢杆菌調節水質,確定池水“肥、活、嫩、爽”。
(3)合理增氧。合理使用增氧機也是養殖成敗的關鍵之一。增氧機能增加水中氧氣含量、淨化魚塘水體、改善池塘環境。增氧機的使用遵循“三開三不一多”的原則,“三開”指晴天中午、雷雨天氣時早上、連綿陰雨天氣時半夜開啟增氧機,“三不”指投喂飼料時、傍晚時、陰雨天中午不宜開啟增氧機,“一多”指缺氧時多開增氧機。烏蘇裡拟鲿養殖全程池水溶氧不得低于4毫克/升。
(4)病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早、中、晚巡塘,觀察魚的活動、攝食和生長情況。通過水芹菜和益生菌調節水質,使用生石灰調節水體 ph,嚴格按照無公害水産品的要求選用低毒、低殘留、高效的藥品防治病害。
二、養殖結果
試驗池5畝,3月27日投放規格6~10克/尾的烏蘇裡拟鲿魚種 5 萬尾,同年 11 月底捕撈上市,共産烏蘇裡拟鲿 4 100 千克,産值 98 400 元;平均規格 315 克/尾、産量 820 千克/畝;鲢鳙魚總産量1 033 千克,産值 9 297 元。總産值為 107 697 元,總投入66 180元,總利潤41 517元,畝利潤8 30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