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為了走出窮村托萬克麥蓋提,維吾爾族姑娘茹則古麗·赫則木選擇嫁到條件更好的鄰鄉,沒想到幸福短得隻有3年。與丈夫離婚後,她帶着兩歲的女兒回到村裡。沒有生活來源的茹則古麗隻能伸手向父母要錢,母親哭着勸她再嫁:“女人得嫁人才能有好生活”。
女兒阿迪拉的一場重病花了2500元,這成了壓垮茹則古麗的最後一根稻草。她不願再當個家庭婦女,于是到100公裡外的阿克蘇市一家火鍋店當服務員,把女兒留給父母照顧。
2017年5月,茹則古麗面臨人生選擇的十字路口:外出打工,眼前是每次離别都痛哭流涕的女兒;留在村裡,又找不到工作。
此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老幹部局“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隊已在阿克蘇地區烏什縣依麻木鎮托萬克麥蓋提駐村3個月,工作隊員天天入戶了解困難訴求,和老百姓商量發展大計,茹則古麗和很多村民想法一樣:“說得那麼好,能是真的?”
茹則古麗回家8天,工作隊員就登門8次,希望她到村委會工作。茹則古麗将信将疑,決定試試。
不懂電腦打字,工作隊員手把手教她;國語水準低,工作隊員給她布置書面作業并批改。國中畢業的茹則古麗進步很快,不到一年時間,就勝任了計生專幹和勞保協理員的工作。
除了年輕的茹則古麗,工作隊還争取鎮幹部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副書記,推薦青年緻富帶頭人擔任科技副主任;選優配強18名村民小組長、治安小組長、婦女委員和37名“十戶長”,為13名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建強村組幹部隊伍。
黨員艾則孜·亞森現在有崗有責,他幽默地說:“我感到自己就像是生鏽的坎土曼開了刃,又能使上力了。”
寬敞的村委會大院、新蓋的富民安居房、通到家門口的柏油路、明亮的路燈……托萬克麥蓋提村越來越美。面對村裡年輕人富餘勞動力多的現狀,工作隊籌資建設就業巴紮,烤肉店、縫紉店、修理鋪、小超市陸續開張,貧困戶當起了小老闆,村民在農閑的夜晚也有了好去處。
村裡人均耕地多,但土壤鹽堿大,玉米、小麥産量低。工作隊邀請農業專家“把脈”發現,這裡林木資源豐富,适合搞林下經濟,上手最快的就是引進菌棒,種植食用菌。
6戶村民成為首批種植黑木耳的試點戶。那時,沒人見過菌棒,茹則古麗聽得最多的讨論是:“黑木耳不是長在海裡嗎?怎麼可能種出來?”
工作隊、村委會和技術專家把培育好的菌棒發給農民,隻需要定時澆水、轉棒、除草。
兩個月後,6戶村民平均增收達8500元。以往不看好的村民紛紛來到拱棚瞧新鮮。
小小的黑木耳成為撬動托萬克麥蓋提村産業發展的支點。2018年,貧困戶家家都支起了黑木耳種植拱棚,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12530元,實作整村脫貧。2019年,150多戶村民開始種植黑木耳。
一個個黑木耳産業項目落地生根:建設菌棒廠,帶動周邊5個村建設木料粉碎廠,提供菌棒生産原料;成立技術服務隊,為黑木耳種植戶開展管理技術教育訓練和服務指導;創立黑木耳産業孵化園,成立合作社,注冊“七村黑木耳”品牌,獲批地理辨別和有機認證,實作黑木耳制棒、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的鍊條式發展,年産黑木耳達50餘噸,輻射帶動周邊村600餘戶村民種植,戶均增收4000元。
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從單一的黑木耳拓展到靈芝、香菇、柳樹菇、雪蓮菇等附加值高的特色菌類,引導村民種植。
2019年12月,一個新的職業選擇擺在茹則古麗面前,依托菌類種植和體驗式采摘,托萬克麥蓋提村建成生态園和民宿,邀請她當負責人。
這讓茹則古麗驚喜又苦惱,“我參觀了村裡裝修精美的民宿後,再一次退縮了。這麼大的生态園,這麼貴的房間,萬一出問題怎麼辦?”
事實上,對村裡年輕人來說,生态園項目比黑木耳種植更具挑戰性,旅遊、餐飲、民宿等服務業都是他們從未接觸過的。
為了打消顧慮,駐村工作隊為茹則古麗和村裡其他年輕人規劃了不同的職業發展路線。當月,工作隊邀請烏什縣酒店餐飲服務業專家來托萬克麥蓋提村,為村裡的25個青年集中授課25天。
生态園裡還建了動物園,引進了羊駝、孔雀和鴕鳥,艾合買提·卡森和玉蘇普·阿不力孜成為動物飼養員。
茹則古麗沒想到,2020年5月生态園開業後,最多的一天來了上千人,民宿需要排隊入住。
到生态園舉辦婚禮漸漸成了附近鄉鎮年輕人追逐的潮流。最常見的一幕是,年輕人圍着一對新人轉圈舞動,身着晚禮服的閨蜜團在花叢中定格美好的瞬間,孩子們在動物園和羊駝、鴕鳥玩耍,看孔雀開屏。
茹則古麗說,3年間,以前城裡有的、想都不敢想的,現在都在農村實作了。她的新目标是,好好培養女兒。
她羨慕8歲的女兒阿迪拉的學習環境。2018年9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組織部、浙江省衢州市援疆指揮部的大力援助下,總投資2550萬元的托萬克麥蓋提村國小投入使用。這是一所農村全寄宿制國小,教學樓、學生宿舍、食堂、浴室、200米環形塑膠跑道、教師周轉房、鍋爐房等基礎設施齊全,還開設了古筝、剪紙、陶藝、書法等興趣班。
“我在國小五年級時,托萬克麥蓋提村國小因為太偏遠被撤銷,我隻能每天走45分鐘到鄰村上學。”茹則古麗說。
加上村裡一間小服裝店的收入,27歲的茹則古麗如今月入6000元。她愛吃火鍋,享受着和城裡一樣的生活,閑了就約閨蜜帶着孩子品美食、逛美景。閨蜜茹仙古麗·吐爾遜和村裡年輕人都以她為榜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雪迎 通訊員 田進寶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