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牯嶺街上的最後一夜,舊書市前少年攔住女孩表露心迹,開口就是,「隻有我知道」、「隻有我能幫你」、「我是你唯一的希望」。
真奇怪,少年人總是動不動就笃定到令人發笑,他們從不設限,也不羅列緣由,開口就是一生一世,拍拍胸脯就能摘星攬月。
也許是因為少年的時日還淺,他們隻生長了十幾年,一個夏天就覺得足夠漫長,漫長到以為一輩子也就那樣。又或者少年的視界也淺,小公園、學校、棒球場,就已經是好大一片天地,是以一個白衣黑裙的少女,就足夠他目眩神迷。
▲從意氣風發,到沉默,到疑神疑鬼,到施以暴力在強權的白色恐怖裡,父權一步步崩塌
父親的形象崩塌之後,又經曆摯友背叛,在那個搖搖欲墜的夏天結尾,愛情成了少年對抗世界的「孤注一擲」。然而女孩歎了口氣搖搖頭,「要改變我?我就和這個世界一樣,是不會變的。」
自以為的捷徑原來是歧途,押錯注,自然滿盤皆輸。絕望的少年隻好用盡最後力氣,在一切都分崩離析時揮出那把「用來自殺的刀」。
我們在電影裡看過太多殺人,再酷烈的血肉橫飛也早就習以為常,可楊德昌把一個少年犯罪的故事講到了史詩的長度與厚度。那一刀下去,既是一個青春物語的殘酷散場,更是一整個時代,百萬人的轟然垮塌。
「後來,我幹脆叫他們去幫我租最厚的武俠小說來看。其實以前的人,跟我們現在出來混的人,真的很像。裡面有個老包,全城的人都翹頭了,他一個人拿把刀去堵拿破侖。《戰争與和平》,其他的武俠書名都不記得了,隻記得這一本。」
哈尼是所有人憧憬敬畏的傳奇,是混混嘴裡好勇鬥狠的亡命之徒,也是女孩心心念念的「最老實的人」,他在電影放了一個半小時後才正式登場,海軍服喇叭褲,在堪稱耀眼的帥氣裡,竟然一身詩意的溫柔與沉靜。
▲簡直浪漫到了極緻
他招呼小四過來坐下,與他閑聊起亡命到台南的歲月,對如今台北的兄弟們一心搞錢滿是不屑,說起那本最厚的武俠小說,叫《戰争與和平》,又感慨還真想寫一本書給自己這樣的人看,隻可惜太晚了,書讀得又少。
他依然是個少年,卻也已經有了足以緬懷的往日榮光。他作為一個英雄主義、理想主義的殉道者歸來,是以他說完那些近乎遺言的話,起身在國歌中穿越僵立噤聲的人群,如同莫斯科城破後的彼埃爾·别祖霍夫迎向戰火,如同唐吉坷德迎向風車,他迎向他的結局。
她注定要出現在每個少年的青蔥時代,在落花的豔陽天,背着手路過窗外,白衣黑裙袅娜翩跹,不經意地露出光潔的脖頸和粉藕般的小腿。
她是你對抗全世界的勇氣,卻也是來自那個世界的最大誘惑。
她是雪白蓮花,你甚至不必和她說過幾句話,就自顧自地叢生了無窮的保護欲,可她也是擾你清夢的惡魔,一颦一笑就能對你生殺予奪。
小明就是這樣的女孩。她的父親無影無蹤,也許死了也許抛妻棄子;她的母親體弱多病,似乎名聲也糟糕,一邊帶着她颠沛流離,一邊催促她早點長大;她總有新環境要适應,新目标要讨好,生活于她無處休憩,隻有一個一個的關卡要步步驚心地闖。
是以她自己也成了少年的關卡。
其實小四差一點就幸運地通關,他闖過了學校令人窒息的高壓管理,躲過了幫派搏殺的刀光劍影,父權的崩塌一度令他茫然失措,但好在還有「愛情」這一劑靈丹妙藥,可他遇到的是小明,這一關,過不了。
她亭亭地立在青春的出口,所有人躲不了,也不想躲,她是你最旖旎的災厄,也是你最殘酷的老師。
說起來,我也曾學過你兩節課呢,這前後十年當作學費給你如何?謝謝你來過,也謝謝你贈我空歡喜,更要慶幸你留我這一場劫後餘生。即使你從不講解,隻我自己領悟,也已經,很足夠。
學校隔壁的片場是小四經常翹課去的地方,有一次他從那兒趁亂偷了警衛的手電筒,從此就别在腰間。眷村的生活條件惡劣,夜間時常斷電,與夜色裡的搏殺比起來,現代文明之光實在有點兒脆弱。他持着手電筒,一晃一晃,走過那個夏天的驚心動魄。
▲小公園幫為哈尼複仇的雨夜,黑暗裡的殊死搏殺
後來他回去無人的片場,靜坐一會兒把手電筒歸還,就這麼擺在寫滿虛構的劇本之上。離開時偶遇導演,導演問起曾來試過鏡的小明,「她真好,說哭就哭說笑就笑,真自然。」
小四憤怒地打斷他,「自然?你連真的假的都分不清楚還拍什麼電影?你拍的都是什麼玩意?」
少年曾經從電影裡拾起光亮,以為從此就能照亮前方。後來發現拍電影的人連真假都分不清楚。于是他的腰間換了一把匕首安放。
他用這把匕首連捅了小明三刀,然後呆立在人來人往的牯嶺街頭。
最先是兩個女學生注意到了殺人事件,接着戴眼鏡的知識分子也注意到,不安和恐慌開始蔓延,而自始至終畫面裡,那幾個身穿警衛制服的人,隻顧着低頭翻看舊書,對一切都無動于衷。
飾演小明的楊靜怡後來去美國留學,留在紐約當了一名會計。
▲有情有義的小貓王
飾演小貓王的王啟贊後來憑借楊德昌的《麻将》拿了金馬獎最佳男配,再後來退出電影圈,開了一家改裝車工廠。
▲那時張震尚未長開眉眼,譚志剛似乎才是顔值擔當
飾演小馬的譚志剛因為俊朗的混血兒外表曾被視為影壇新星,然而《牯嶺街》上映兩年後,他在一次露營中不幸車禍身亡。
飾演滑頭的陳宏宇一直也被傳言不在人世,其實他現在是個文采斐然的作詞人,蕭亞軒、鄧紫棋、韓庚、張靓穎,都唱着他的作品。
飾演哈尼的林鴻銘恰好在片約接踵而至時騎機車摔斷了腿,養傷的時候結識了如今的妻子,後來夫妻兩人開了家隻賣咖啡豆的咖啡店。這個電影裡短暫出場然後光芒萬丈的少年,于是也驚鴻一現,轉身走進了自己的平凡時光。
飾演小四的張震,後來繼續在演戲。
從來人生萍聚隻是偶爾,各自天涯才是常态。有些人甯願煙火般升騰隕落,也不要蒙着被子睡上一覺,等什麼明天的太陽出來就好。
畢竟有些夏天過去了,就不會再回來。
在日本電影《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裡面,舊書市之神聲稱這世上所有的書都聯系在一起,他侃侃而談,從福爾摩斯到大仲馬到橫溝正史到芥川龍之介再到太宰治,果真繞密碼一般連因帶果地說了一大堆。
牯嶺街在五六十年代以舊書古玩集市而聞名台灣。漫長的四個小時裡,我偶爾走神想起這段時間看的電影,學着舊書市之神把它們也串聯起來——
北野武版本的《座頭市》是對勝新太郎版的緻敬與颠覆,勝新太郎的經典「座頭市系列」中有一部是《座頭市與用心棒》。
黑澤明于1961年拍攝的《用心棒》不僅開創了日本劍戟片的經典模式,塑造了「椿三十郎」這一不朽武士的形象,還直接啟發了賽爾喬·萊翁内的「镖客三部曲」。
二十年後,萊翁内執導的「往事三部曲」中的《美國往事》啟發了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以及,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果然這世上所有的電影,也是聯系在一起的。
▲前年的第53屆台灣金馬影展主題就是《牯嶺街》擺在華語裡可能還要争個高低,台灣電影裡這就是第一
【題外話】
第三段用到一個家鄉方言——雪白蓮花
本意是形容女孩皮膚白,是個形容詞
不過我向來喜歡胡亂用詞
父老鄉親莫怪。
上一篇推文是《霸王别姬》,這次寫《牯嶺街》
恰好是目前我的華語top2
前後兩篇,也恰好隔了一年
看完《牯嶺街》我一度陷入了去年的惶然
有太多話不吐不快,卻又無處落筆
隻是《霸王别姬》躊躇月餘
開頭還特意寫上一段讨饒
到《牯嶺街》卻隻一個周末就硬起頭皮
想想,也算是個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