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純幹貨總結"快速收集,人體解剖學知識點整理第一章 運動系統 第二章 消化系統 第三章 呼吸系統 第四章 泌尿系統包括腎髒、輸尿管、膀胱和泌尿道 第五章 生殖系統 第六章 附庸系統 第七章 感覺器官 第八章 神經系統根據其位置和功能分為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

"純幹貨總結"快速收集,人體解剖學知識點整理第一章 運動系統 第二章 消化系統 第三章 呼吸系統 第四章 泌尿系統包括腎髒、輸尿管、膀胱和泌尿道 第五章 生殖系統 第六章 附庸系統 第七章 感覺器官 第八章 神經系統根據其位置和功能分為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

<h1 class="pgc-h-arrow-right">

第一章 運動系統

</h1>

第一節 骨骼

1、運動系統由骨骼、骨骼連接配接和骨骼肌組成

2、形态:骨可分為長骨、短骨、平骨和不規則骨

3、基本結構:由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組成

4、大部分骨髓具有造血功能,紅色稱為紅骨髓

5、接頭結構:接頭面、關節囊、關節腔

6、關節輔助結構:韌帶、關節盤和半月闆等輔助結構

7.軀幹骨包括椎骨,肋骨和胸骨

8.成人脊柱由24個椎骨,1個胫骨,1個尾骨,椎間盤和複雜的韌帶關節連接配接

9、椎骨的形狀:每個椎骨由椎骨、椎弓和椎弓發出的突出部分組成

10、第七頸椎也被稱為長,針鼹較長無叉,在身體表中易于觸摸,是計數椎骨的重要标志

11、脊柱的四種生理彎曲:即頸部、胸部、腰部和胯部,頸部向前凸起,胸部凸背,腰凸向前,周期性凸背

12、脊柱功能:除了支撐身體保護脊髓外,還用于伸展、側彎和旋轉等運動

13、胸部輪廓:由12根胸椎、12對肋骨和1根胸骨連接配接

14、頭骨:共有23個頭骨,大小、形态各異,可分為腦顱骨和面部頭骨兩部分

15、腦:位于顱骨的上部,由8個顱骨組成,包括前額骨、篩骨、蝴蝶骨、枕骨各1塊,頂骨、胫骨各2塊,它們共同包圍成一個顱腔,支撐和保護大腦。頭骨的頂部稱為頭骨蓋,底部稱為頭骨的底部

16、面部:位于顱骨下部,由15個頭骨組成,包括梨骨、颚骨、舌骨各1片,上颌骨、鼻骨、淚骨、顴骨、下鼻骨、胫骨各2片

17、額頭、上、蜻蜓、蝴蝶4骨連接配接部位稱為翼尖

18、隻有颌骨由于咀嚼運動的發展而形成颌骨關節的颞骨組成

19.上肢骨包括鎖骨,肩胛骨,胫骨,腳骨,胫骨和手骨

20、肩胛骨外角有一個淺巢稱為關節,内角平第二肋骨,下角平七肋

21、肩關節:由肩胛骨關節和胫骨組成,肩關節的特點是胫骨大、關節小、關節松弛薄,是以肩部運動更靈活,能向前彎曲、向後伸展、向内、外展、旋轉、旋轉、環形運動

22、關節囊有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穿通,上壁、前壁、後壁囊有肌肉和肌腱加強,前下部比較弱,是以前下肩關節脫位比較常見

23、肘關節:由胫骨下端和足胫骨上端

24、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胫骨、胫骨、腓骨、足骨

25、髋骨:由骨骼、鎮靜骨與顴骨融合而成

26、骨盆:由左右髋骨、胫骨和尾骨連接配接

27、骨盆按線分為大骨盆和小骨盆。邊界由胫骨上緣、弓線、顴骨梳和顴骨連接配接

28、髋關節:由髋關節和股骨組成,特征是股骨小髋部較深,關節囊厚而堅韌

29、臀部可彎曲、伸展、内展、旋轉、旋轉、環形運動

30、膝關節:由股骨下端的内外坩埚和胫骨的内側、胫骨外側和胫骨

31、膝囊:胫骨、股骨之間的額後交叉韌帶、内半月闆和外半月闆

32、膝關節主要可以彎曲、伸展運動,當膝關節處于半彎曲位置時,小腿可以稍微旋轉運動

第二部分 骨骼肌

1、胸鎖乳糖肌:一側将此肌收縮,使頭部向同一側傾斜,面對面,兩側收縮,使頭部向後收縮

2、胸肌:胸肌和肋骨肌。胸肌使手臂内臂旋轉,肋骨肌肉分為2層,淺稱為肋骨外側肌肉可以擡起肋骨幫助吸氣,深稱為肋骨内側肌肉可以幫助下肋骨呼氣

3、胫骨:為圓頂形扁平肌,分隔胸腔、腹腔。

4、有3處裂縫,主動脈裂縫、食道裂縫、腔靜脈裂縫

5、腹肌:包括腹肌、腹部斜肌、腹部斜肌、腹部橫向肌

6、腹肌:位于腹前壁前兩側中央線,包裹在腹肌上

7、腹部斜肌:位于腹部外壁前淺,肌肉對角線向前

8、腹部斜肌:位于腹部斜肌的深處

9、腹部橫肌:位于腹斜肌深度

10、腹股溝管:腹股溝韌帶内半部分上半,男性有細繩通過,女性有子宮韌帶通過

11、頭病:包括面食肌和咀嚼肌

12、面部肌肉:主要有:眼輪肌、口輪肌和枕肌

13、咀嚼肌:主要:肌肉和咬肌

14、上肢肌肉:分為肩肌、手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15、三角肌:位于肩部、前部、外側、後三面包周圍肩關節處

16、手臂肌肉分裂前,後兩組。前組主要有二頭肌:位于手臂前部的淺層,在收縮時彎曲肘部。後組主要有三頭肌:位于手臂後部,肘關節收縮時可伸展

17、髋關節肌肉:可向後髋關節伸展

18、股四頭肌:可拉伸膝關節、屈肌髋關節

19、肱二頭肌:可彎曲膝關節

20、小腿三頭肌:能擡高腳跟

"純幹貨總結"快速收集,人體解剖學知識點整理第一章 運動系統 第二章 消化系統 第三章 呼吸系統 第四章 泌尿系統包括腎髒、輸尿管、膀胱和泌尿道 第五章 生殖系統 第六章 附庸系統 第七章 感覺器官 第八章 神經系統根據其位置和功能分為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

第二章 消化系統

1、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

2、臨床上經常會比十二指腸多知道的消化道為上消化道,以下為下消化道

第一節 消化管

1、下垂,舌弓兩側與舌根一起環繞咽峽

2、每顆牙齒可分為牙冠、頸根和牙根三部分

3、牙周組織包括牙龈、溝槽骨和牙周膜三部分

4、腮腺炎:位于外耳道前部,平開至上颌第二磨牙頰粘膜

5、咽部:位于頸椎前部,上端附着于顱底,下端在第六頸椎下緣平面與食道相連。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之間的共同通道

6、鼻咽:位于後孔後面,向前穿過鼻腔,借用鼓管和鼓室的中耳

7、口腔咽部:通過口腔通過咽部向前

8、喉嚨:向下穿過喉嚨和食道繼續

9、三窄食道:第一個在開始,約15CM從切牙,第二個在食道與左主支氣管的交叉處,25CM從切牙,第三個在食道穿孔,40CM從切牙

10、胃:有兩面牆、兩邊、兩張嘴。兩面牆是前後牆,兩邊是胃彎和胃彎,兩張嘴是隔膜和幽閉恐懼症門

11、胃可分為四個部分:門、幽閉恐懼症、胃底、胃體

12、小腸:可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後腸三部分

13 、十二指腸:分為:上、下(帶十二指腸頭)、水準、上升

14、大腸:可分為盲腸、結腸、直腸三部分。特點:(1)腸壁表面有三條平行的結腸帶(2)有結腸袋(3)有腸脂脫垂

15、盲腸:大腸開始,在盲腸與後腸的交界處,末端的腸爆裂進入盲腸,形成上下唇狀粘膜皺紋,稱為背盲閥

16、附錄:體表投影:臍帶與右前方上針鼹線的中外1/3相交,稱為小麥點

17、冒号:按位置可分為升冒号、橫冒号、冒号和B型四部分

18、直腸:位于小盆腔内。兩個彎道:胯下和胯下

第二節 消化腺

1、肝髒:大部分為右季肋骨面積和腹部區域,一小部分位于左季肋骨區,在右側其最高點相當于右鎖骨中線與第五肋交,其左側最高點相當于左鎖骨中心線與第五肋間隙相交, 右側與右肋弓大緻相同,上腹部面積可達到劍爆裂3~5CM

2、肝髒呈紅褐色,軟脆易碎,髒污表面有兩個對稱位的凹槽和一個交叉凹槽。恒溝,又稱肝門,是肝髒固有的動脈、肝靜脈、肝管、神經和淋巴管等肝髒部位

3、膽囊:位于膽囊巢下肝髒的右葉,具有儲存和濃縮膽汁的功能

4、膽囊可分為膽囊底部、身體、頸部、管四部分

5、膽囊基體台突出右鎖骨中心線與右肋弓交叉稍下方

6、膽管:膽汁到十二指腸管。肝髒的内部包括膽管和葉之間的膽管。肝髒的外側由肝髒的左管,肝髒的右管,肝髒的主管,膽囊和膽囊組成

7、肝管和膽囊管合成膽管

8、膽汁排出途徑:肝細胞分泌膽汁→膽管→膽管→肝左右管→肝管(→←膽管→←膽囊)→膽管→十二指腸

9、胰腺:位于胃後部,約1、2腰椎水準

10 、胰管:胰頭和膽管關節開口後十二指腸頭

第三節 腹膜

1、腹膜是一種薄而光滑的紙漿膜

2、腹膜壁和髒腹膜互相形成一個稱為腹膜腔的潛在間隙

3、大網眼:圍裙狀,從胃前、後壁的髒腹膜從胃部向下彎曲,下垂至下腹部後反向向上折疊,與橫結腸相連,大網狀有保護器官,包圍發炎性疾病,限制發炎的擴散

4、小網狀物是連接配接肝門和胃的小彎和上十二指腸之間的雙層腹膜皺紋。事業部: (1)肝胃韌帶 (2)肝十二指腸韌帶

5、凹陷是腹膜腔與盆腔器官之間形成深層和淺層腹膜凹陷

6、直腸子宮凹陷:位于腹膜腔的最低點,當有腹膜腔積液或積血時,這種凹陷是重要的穿刺部位之一

"純幹貨總結"快速收集,人體解剖學知識點整理第一章 運動系統 第二章 消化系統 第三章 呼吸系統 第四章 泌尿系統包括腎髒、輸尿管、膀胱和泌尿道 第五章 生殖系統 第六章 附庸系統 第七章 感覺器官 第八章 神經系統根據其位置和功能分為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

第三章 呼吸系統

1、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部

第一節 呼吸道

1、呼吸道包括鼻、喉、喉、氣管、主支氣管等器官,臨床上常以喉嚨為界線,鼻喉、咽喉稱為上呼吸道、氣管,主支氣管稱為下呼吸道

2、鼻窦周圍:鼻腔周圍充滿空氣的腔體。包括上颌窦、額窦、篩窦和蝶窦。每個鼻窦在鼻腔内打開,其中前額鼻窦、上颌窦、篩子前鼻窦在中間組鼻腔通道中均開放,篩分後鼻窦組在上鼻通道開口,蝴蝶鼻窦開口在蝶篩巢中

3、喉嚨:位于頸部前部,喉嚨前部

4、喉嚨的組成:甲狀腺素軟骨、環軟骨、将厭食軟骨、軟骨軟骨

5、喉腔:前庭對稱以上,對稱聲音下方

6、喉腔由前庭開裂和聲門開裂分為三部分:(1)位于喉嚨至前庭開裂部分之間(2)位于前庭開裂部分和聲門裂開部分之間的喉腔,其體積最小。兩側外側的微凹間隙是指位于音門下方的聲門(3)的下腔

7、左主支氣管細長,行走方向為水準,右主支氣管短,行走方向較垂直。是以,誤入氣管的異物容易落入右主支氣管

第二節 肺

1、肺位于胸腔内,兩側分開,左右一體

2、左肺窄,右肺稍短。中心有一個橢圓形的凹陷,稱為肺門。這是支氣管主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經進入和離開肺部的地方

3、左肺前緣下部有弧形凹陷,稱為左肺心髒切口

4、左肺是一個倒着的斜坡,往下斜向下,分為上下兩片葉子,右肺除對角線開裂外,右肺有近水準方向的水準開裂,右肺分為上、中、下三葉

第三部分 胸膜與垂直分離

1、胸膜屬于牙髓膜,薄而光滑,分為髒胸膜和胸膜壁兩部分

2、胸膜壁:可分為胸膜肋骨、膈肌、胸圍膜和胸膜頂部

3、胸膜腔髒污,壁兩層胸膜在肺根部互相形成,形成一個潛在的閉合腔,稱為胸膜腔

4、在肋骨胸膜和膈肌的拐點形成半環深縫,深呼吸時,肺的下緣不能進入其内部,該縫隙稱為肋骨隐窩,它是胸膜腔的最低部分,如果産生滲漏液,其液體首先積聚

5、豎向間隙是胸膜兩側各器官與組織之間的通用名稱

"純幹貨總結"快速收集,人體解剖學知識點整理第一章 運動系統 第二章 消化系統 第三章 呼吸系統 第四章 泌尿系統包括腎髒、輸尿管、膀胱和泌尿道 第五章 生殖系統 第六章 附庸系統 第七章 感覺器官 第八章 神經系統根據其位置和功能分為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

第四章 泌尿系統

泌尿系統包括腎髒、泌尿道、膀胱和尿道

腎髒的第一部分

1、腎髒為暗紅色的實質性器官,左右各一個,表面柔軟、光滑。外緣凸起,内緣中間凹陷,稱為腎門

2、腎髒:位于脊柱兩側腹膜後面,腎髒附着在腹壁的上壁上

3、腎膜:三層、纖維膜、腎脂囊、腎筋膜

第二節 泌尿道

1、輸尿管:從腎髒開始,經腹膜後沿腰肌前部向下,到骨盆上口穿過坐骨盆叉,進入骨盆腔,到達膀胱底部,斜過膀胱壁,在膀胱内底部開口

2、輸尿管三窄:(1)在尿道的起始處(2)在小骨盆的入口處(3)在膀胱壁。這些狹窄的區域通常是石頭的剩餘部分

第三節 膀胱

1、膀胱底部兩個尿道口與内口之間的尿道三角形區域,由于非粘膜下層,其粘膜薄而光滑無皺紋,稱為膀胱三角形,是膀胱惡性良性腫瘤和肺結核的好去處

2、成人膀胱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面,其前面有羞恥骨關節,男性後部有囊腺、輸精管切除術、鍋腹和直腸,女性有子宮和陰道

"純幹貨總結"快速收集,人體解剖學知識點整理第一章 運動系統 第二章 消化系統 第三章 呼吸系統 第四章 泌尿系統包括腎髒、輸尿管、膀胱和泌尿道 第五章 生殖系統 第六章 附庸系統 第七章 感覺器官 第八章 神經系統根據其位置和功能分為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

第五章 生殖系統

第一節 男性生殖系統

1.男性的内生殖器包括睾丸,附着的睾丸,輸精管切除術,射精管,囊,前列腺和尿道腺

2、睾丸:位于陰囊内,左右一體,扁平橢圓形

3、附着的睾丸是儲存精子的器官,位于睾丸的上邊緣,由十幾個睾丸輸出管和一個扭曲的睾丸管組成。用睾丸:一個長長的扁平圓圈,上端的膨化名稱附着在睾丸頭上,中間附着在睾丸體上,下端稱為睾丸尾部

4、在陰囊根部、睾丸以上,輸精管切除術的位置最淺,是臨床實施輸精管切除術常用的部位

5、囊性腺體:位于膀胱後部,輸精管切除管外側,對于一對長橢圓形囊腺,排洩管與輸精管末端合并成射精管

6、前列腺:位于尿液和膀胱之間

7、男性尿道分部:前列腺、膜、海綿體

8、男性尿道三窄:分别位于尿道口、膜、尿道外口;

第二節 女性生殖系統

1.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和陰道

2、卵巢周圍一個,位于子宮兩側,附着在骨盆側壁上

3、輸卵管:連接配接子宮底部兩側。可分為四部分:(1)子宮部分 (2)輸卵管峽谷 (3)輸卵管鍋肚 (4)輸卵管漏鬥

4、子宮形狀:成人子宮前後略平,倒梨形

5、子宮的劃分:可分為三部分,上圓突起指子宮底部,下部窄體叫子宮頸,下頸部之間部分叫子宮體

6、子宮腔可分為上部和下部兩部分:上部位于子宮體内,稱為子宮腔;

7、子宮位置:位于盆腔中間,膀胱與直腸之間,向前傾斜

8、子宮固定裝置:(1)子宮寬韌帶:可限制子宮兩側活動 (2)子宮圓韌帶:是保持子宮前方位置 (3)子宮韌帶:維持子宮前屈肌狀态 (4)子宮主韌帶:防止子宮脫垂的作用

"純幹貨總結"快速收集,人體解剖學知識點整理第一章 運動系統 第二章 消化系統 第三章 呼吸系統 第四章 泌尿系統包括腎髒、輸尿管、膀胱和泌尿道 第五章 生殖系統 第六章 附庸系統 第七章 感覺器官 第八章 神經系統根據其位置和功能分為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

第6章 血管系統

1、包括心血管系統和淋巴系統兩部分

第一節 心血管系統

1.心血管系統由心髒和血管組成,包括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

2.動脈:是将血液從心髒輸送到全身器官的血管

3、靜脈:是将全身器官的血液輸送到血管中回心髒

4.毛細血管:是連接配接動脈和靜脈之間的細血管,分布廣泛,并互相連接配接成網狀,與血液群組織之間物質交換的重要功能

5、機體循環:左心室開始,流向右心房

6、肺循環:右心室開始,流回左心房

7、心髒:位于胸腔中間室,兩個肺之間。心尖面向左前方,心底面向右上背部。心髒的底部主要由左心房,右心房的一小部分以及進入和離開心髒的大血管組成。心尖在左第五肋間隙,左鎖骨内線1~2CM,可晃動和心尖

8、右心房:上壁有上腔靜脈口,下壁有下腔靜脈口;

9、右心室:可分為流入和流出兩部分

10、流入道路:入口到右室口,口的周邊有三個三角形閥,稱為右室閥(三個尖瓣),防止血液回流右心房

11、流出:有肺動脈口,肺動脈口有三個半月瓣膜,稱為肺動脈瓣膜,防止血液回流到腦室

12、左心房:有五個開口,分别為左肺、下靜脈和右肺上下靜脈開口,前下有左心室,通過左心室

13、左心室:也分為流入和流出兩部分。流入:有左腔瓣(兩個尖瓣);

14、心髒傳導系統:包括鼻窦連接配接、房間結和房間束及其分支

15、左冠狀動脈:從主動脈的根部左後壁,主要分布在左心室側壁和後壁,以及左心房等

16、右冠狀動脈:前壁的自主神經根部,主要分布在右心房、右心室、窦交界處和室結處

17、主動脈可分為三段:主動脈、主動脈弓和下主動脈

18、升主動脈:起始部分發出左右冠狀動脈

19、主動脈弓:三支:頭臂幹、左頸主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

20、上肢動脈骨幹為腋窩動脈,腹部動脈為腹主動脈,盆腔動脈骨幹為主動脈内動脈,下肢動脈為股動脈

21、上腔靜脈的骨幹是上腔靜脈,上腔靜脈由左右臂靜脈合成,采集頭頸部、上肢和胸部(心髒除外)的靜脈血

22、頸内靜脈(升靜脈):與下鎖骨靜脈彙聚形成靜脈臂。在其交界處形成的角度,稱為靜脈内角

23、淺靜脈有兩根骨幹,頭靜脈和貴脈

24、頭靜脈:從手背靜脈網絡的側緣,注入靜脈

25、昂貴的靜脈:從手背靜脈網絡的腳側邊緣,注入靜脈

26、肘部陽性靜脈:連接配接昂貴的靜脈和頭部靜脈之間,臨床上常用于注射和采血

27、下腔靜脈系統:全機最大的靜脈,在第五腰椎平面上從左右總靜脈,注入右心房,采集下肢、盆和腹部靜脈血

28、大隐靜脈:在足部内緣從足背靜脈網絡向後,注入貓科動物靜脈,臨床上在大隐靜脈穿刺或打點滴

29、小隐靜脈:在腳背外緣從自腳背靜脈網,注入靜脈

30、肝靜脈:由腸膜靜脈和脾髒靜脈交界處的胰腺和胰腺進入後部,收集食道下部、胃、小腸、大腸(直腸下部除外)、胰腺、膽囊、脾髒等腹部器官(肝髒除外)

31、肝瓣靜脈支 (1)腸膜下靜脈 (2) 脾髒靜脈 (3) 腸膜靜脈 (4) 胃腸左靜脈 (5) 附着臍靜脈

32、肝靜脈與上下腔靜脈有豐富的比對,最重要的是三(1)食管靜脈(2)直腸靜脈(3)臍周網絡

"純幹貨總結"快速收集,人體解剖學知識點整理第一章 運動系統 第二章 消化系統 第三章 呼吸系統 第四章 泌尿系統包括腎髒、輸尿管、膀胱和泌尿道 第五章 生殖系統 第六章 附庸系統 第七章 感覺器官 第八章 神經系統根據其位置和功能分為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

第二節 淋巴系統

1.淋巴系統由淋巴管,淋巴器官和淋巴組織組成

2、胸腔導管:體内最大的淋巴管,從乳糜瀉池開始,注入左靜脈角,收集左上體和整個下半身的淋巴液

3、右淋巴導管:注射到右靜脈角,收集右上半身淋巴液

4、脾髒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橢圓形大,暗紅色,軟脆。位于左肋區,與第9至第11肋相對,脾髒的長軸與第10肋一緻

"純幹貨總結"快速收集,人體解剖學知識點整理第一章 運動系統 第二章 消化系統 第三章 呼吸系統 第四章 泌尿系統包括腎髒、輸尿管、膀胱和泌尿道 第五章 生殖系統 第六章 附庸系統 第七章 感覺器官 第八章 神經系統根據其位置和功能分為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

第七章 感覺器官

第 1 部分 檢視器

1、眼罩由三層膜組成:(1)眼纖維膜(2)眼血管膜(3)視網膜

2、眼球含量:室内水、結晶、玻璃體

3、角膜、室内水、水晶和玻璃體均無血管,無色透明,具有屈光作用,故稱眼睛屈光系統

第二節 前庭蝸牛

1、前身渦輪機又稱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2、小兒咽管比成人粗短直,是以咽部感染容易通過這個管子進入鼓室引起中耳咽部

3、骨丢失:從前部向内向後依次為人工耳蝸植入、前牙、骨半調節三部分

4、膜丢失:分為蝸杆管、球囊、橢圓囊和膜半調控

5、蠕蟲:聽覺受體,稱為螺旋

6、橢圓囊和球囊:球囊斑和橢圓囊腫斑,兩者均為位知覺受體,感受線性變速運動和靜态頭部位置刺激

7、膜半調節:鍋肚為位感應感受器,能感覺到旋轉變速運動的刺激

"純幹貨總結"快速收集,人體解剖學知識點整理第一章 運動系統 第二章 消化系統 第三章 呼吸系統 第四章 泌尿系統包括腎髒、輸尿管、膀胱和泌尿道 第五章 生殖系統 第六章 附庸系統 第七章 感覺器官 第八章 神經系統根據其位置和功能分為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

第八章 神經系統

按其位置和功能分為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兩部分

第一節 中樞神經系統

1、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坦的枕骨孔處有髓鞘,在成人下端平坦的第一腰部下緣

2、脊神經31對,是以脊髓也可以分為31節。即頸部髓鞘8節,胸骨12節,腰部5節,上皮髓鞘5節,尾部1節

3、脊髓灰質包括前、側、後三部分

4、側角:位于脊髓胸段和上腰段前後角之間,在脊髓的第2~4節之間,相當于側角位置有一個副十六核

5、後角:含有接觸神經元,部分在脊髓段起到聯絡作用

6、薄束:從第四胸部下方的脊神經共細胞,傳導下半身和下肢的感覺

7、楔形束:從胸四段上方的脊神經細胞,傳導上半身和上肢的感覺

8、脊髓下丘腦束:傳導從軀幹和四肢引起的疼痛、溫度、觸覺和壓力等神經沖動

9、皮質脊髓束:主導骨骼肌的随機運動

10、腦幹:自上而下分為中腦、腦橋和伸長

11、小腦:位于顱骨後部

12、腦間:位于大腦中前方,大部分腦被覆寫

13 、下丘腦:包括視覺交叉、漏鬥、垂體、體

14.基底核:位于大腦半球底部的四對灰質團塊的總稱,分别稱為尾核、豆核、網核和杏仁體

15、内囊:是一種投射纖維,位于豆形核、尾形核和丘腦背面,由向上的感覺纖維束和向下移動的纖維束

16、内囊下肢前肢、内囊後肢和内囊膝3部分

17、内囊側損傷:三偏倚障礙:部分感覺障礙、部分運動障礙、部分失明;

18、身體感覺區域:位于葉片背面的中背部和中心側,它接受身體側面的疼痛、溫度、觸摸、壓力等。

19、身體運動區:位于葉片前部前部和中心側,管理身體側面的骨骼肌

20、觀景區:位于溝渠大腦皮層兩側的距離

21、聽覺區:位于橫截面背面

22、語言區域:是人類大腦皮層特有的區域,優勢半球,大部分是左半球

23、腦和脊髓的膜由外向内三層,其次是硬膜外膜、蜘蛛網膜和軟脊膜

24、硬膜外膜與椎管内骨膜之間的腔隙稱為硬膜外縫隙,該縫隙除靜脈内有大量脂肪外,還有神經根通過,臨床麻醉是将麻醉藥品注射到其内部

25、位于蜘蛛網膜與軟脊膜之間的腔隙,稱為蜘蛛網膜下的間隙,腔内充滿腦脊液

26、靜脈的作用是産生腦脊液

27、腦動脈:來自頸動脈和椎動脈

28、腦脊液主要由心室兩側和第三、四腦室的靜脈産生

29、腦脊液循環通路:左右心室→第三心室→第四心室→縫隙下的蜘蛛網→蜘蛛網膜顆粒→在載體窦→頸内靜脈

30、提取腦脊液位置:第三、第四、第五腰椎間紫錐菊

第二節 周圍神經系統

1、共31對脊神經,包括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門庱神經5對,尾神經1對

2、脊神經是混合神經

3、脊柱神經額支較大,主要分布在頸部、胸部、腹部和四肢的骨骼肌和皮膚。脊神經其餘部分的額葉分支交織成神經叢。脊神經叢主要為頸部、手臂、腰椎和胫骨

4、頸叢深分支:主要針對神經,沿心包外側向下至胫骨

5、手臂神經叢:位于鎖骨下動脈上方及腋窩

6、手臂神經叢分支:肌胸神經、正神經、尺神經、神經叢神經、腋神經

7、肌神經:支配手臂肌前組

8、中樞神經:主宰除胫骨肌外的前臂肌群、足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側半側

9、尺神經:支配尺側腕屈肌和手指深屈肌側半身

10、神經:支配手臂和前臂肌肉背部組

11、腋下神經:分布在三角肌

12、股神經:支配在女性前組,有一長支為隐神經

13、坐骨神經:為人體最大的神經,在梨形肌肉的骨盆腔下,在髋部肌肉的深度,通過坐骨神經痛結節和股骨之間的大轉子到大腿,在腋窩上分為胫骨神經和總神經

14、坐骨神經在後女性分支中分布在女性後組

15、神經分支分布在小腿後群肌、足肌、小腿背部和足部皮膚

16、腓骨全神經:由于坐骨神經發出,沿腋窩上外緣下降,腓骨外側周圍,分為淺神經、深神經

17、12對腦神經名稱:一、嗅神經II.視神經III.移動眼神經IV.馬車神經 V.三叉神經 VI 擴散神經 VIII 表面神經 VIII 前庭神經 IX 舌咽神經 X 迷走神經 XII 亞神經 XII 舌下神經

18、動眼神經:其中身體運動纖維主導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和擡高上眼睑肌;

19、馬車神經:優勢斜肌

20、三叉戟神經:主要分支:眼神經、上颌神經、下颌神經

21、眼神經:分布于淚腺、結膜、前額皮膚上方的眼裂

22、上颌神經:分布在眼口之間的面部皮膚裂縫、上颌牙齒和牙龈,以及鼻、口等部位的粘膜

23、颌神經:為雜交神經,分布在下颌牙齒和牙龈、臉頰和舌頭前的粘膜和腭裂下方的粘膜和皮膚上,支配咀嚼肌

24、神經擴散:用于運動神經,支配外側直肌

25、面部神經:管理淚腺、舌下腺和下颌腺分泌活動,分布在舌前2/3粘膜味蕾,管理味覺、肌肉

26、舌神經:混合神經、顯性咽肌、管理腮腺炎、1/3的味蕾後舌、咽、舌1/3、咽、鼓腔等粘膜外

27、舌下神經:運動神經,分布在内舌肌和部分外舌肌

28、内髒神經:分為内髒運動神經和内髒感覺神經

29、神經感覺的中央部分:位于嵴胸1至腰部3段灰色側角

30、副交際神經中樞:位于副交感神經核的腦幹和副交感神經核的第二、第四節的脊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