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作者:最桐城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諸山此處是龍眠

原著|白夢

改編|陳先

圖檔|何傳偉 陳先

這裡群山疊翠,林壑幽深;

這裡有碧水藍天,飛瀑流泉;

這裡茶香飄逸,鳥語花香,俨然一幅幅山水畫卷;

這裡人文荟萃,遍及衆多先賢智者的情懷與足迹;

這裡是桐城派故鄉、六尺巷故裡、黃梅戲之鄉,自然與人文的天作之合,

中國隐逸文化名山——龍眠山

隐逸龍眠 趙釴:肯教流水去,不遣世人知 張英:吾廬深隐絕塵埃

李公麟開隐居龍眠山的先河,此後的桐城聞人賢達不斷效仿,在山中建莊園,興别業。明代“嘉靖四傑”之一,官至中丞的趙釴,喜得養在寶山的龍眠真境,他在此置田建莊,将族中貧苦無産者遷來同住,形成了一處世外桃園式的趙氏家園“杏花村”,他如此描述寶山:“天合群峰勝,山崖百折奇。肯教流水去,不遣世人知。”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寶山灣

桐城著名大家族,被譽為繼孔氏之後的第二大家“桂林方氏”在碾玉峽旁,尋得勝山福地,建有“碾玉山房”“挈蘭館”等,“碾玉山房”建在“碾玉峽”邊。方以智少年時就曾在挈蘭館中讀書養性。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挈蘭館

石門沖經年岚回霧繞,飛珠瀉玉。明代大學士何如寵,留下的摩崖石刻依稀可辨,東邊的崖壁上,雲間陳某刻有“石門真隐”。明末邑人方羽南,曾隐居此地撰《易蕩》。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石門真隐石刻

曾任明兵部侍郎的孫晉,順治初年他才40多歲即返鄉隐居,龍眠山中建了“椒園”,他在椒園中除了輔導孩子們讀書,就是開荒種茶,研發新品。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孫氏故宅

未幾,清朝定鼎。那些曾經在明朝為官的桐城人,大都回歸故裡,他們重拾瓦礫,自建茅廬,遠避城市,來到山中,以遺民自處。在此課讀兒孫,耕田種茶,自給自足。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椒園茶

同樣以遺民自處的還有桐城另一大姓姚氏家族的姚孫棐,他也是明朝官員,明亡後歸隐龍眠山,在山口的頌嘉嶺上建“瑞隐堂”,兒子姚文然也在不遠處築幾間亭舍,謂之“小隐堂”。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相傳姚孫棐隐居過的桃花洞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鳳形

不久,清朝大量啟用漢人臣子,一次次征召,直至被地方官員押解送往京城。姚文然官至刑部尚書,在《大明律》的基礎上完善《大清律》。他持齋念佛,宅心仁厚,常以“常覺胸中生意滿,需知世上苦人多”為座右銘,他掌刑部以寬刑為務。後來,他的女婿張廷玉,在做刑部侍郎時就常效法,審案主張“罪疑唯輕”“功疑為重”。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披雪瀑

戴名世的曾祖父戴震,是明末諸生,明清易代之際,懷着亡國之痛,削發為僧,“蔔居龍眠”埋頭著書,築室數楹,極竹木之勝,名曰“太古山房”。又于舍房搜得懸流千尺,築“響雪亭”。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社道灣

退休後的張英,在賜金園裡,每日種荷植松,自号“圃翁”,以經營山園林圃為樂。康熙皇帝羨慕他在龍眠山中的神仙生活,為他的書齋“雙溪草堂”題寫了一付對聯:“白鳥忘機看天外雲舒雲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開”。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龍眠山莊所在地李家畈的元寶塘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黃庭堅讀書處

出舊桐城“宜民門”,往西北約行三四裡,有一處背山面水、林木茂盛、幽雅清靜之地,舊稱古塘莊。清初,詩人潘江隐居于此。因其居處自名為“河墅”,時人又稱潘江為“河墅先生”。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古塘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有明一代,據何永紹《遊龍眠記》中記載:龍眠山中“巨族之園林亭館居其半”。左光鬥的“三都館”、何如寵的“别峰院”、姚文燮的“黃柏山房”、馬孟桢的“玉屏山莊”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别峰院所在地

這些名人别業大都在明末清初毀于戰火,山莊主人也多為避亂移家出走,流落四方。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黃草寨所在地

相傳,太平天國運動後期,太平軍散部為逃避朝廷清剿,駐紮于黃草尖頂峰黃草寨。黃草寨東西長,南北窄,方圓約兩平方公裡的開闊地,四周因形就勢,建有山石築成堅固的城牆,高有兩三丈。四方各建有一座城門。寨内軍營兵舍,如今,唯剩被風雨剝蝕的仙人床、野馬槽、野人洞等廢棄的殘磚斷瓦。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馬鞍寨所在地

在海拔600餘米的五嶺東北邊,太平軍曾駐紮的另一個地方叫馬鞍寨。從南向北,五嶺3座山包毗連,寨牆圍三山而建,牆高2~3米,周長足20華裡。東西南北設有寨門,寨内有幾處較大的平地和水池。如今取而代之的是馬鞍寨現代林業生态園。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馬鞍寨上

兩座山寨遺存,無疑是那段血雨腥風的忠實見證。龍眠山沉寂多年,隐而不發,它在默默積蓄力量。

龍眠深隐絕塵埃!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隐逸龍眠

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山水龍眠

專題片《諸山此處是龍眠》之風物龍眠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