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陽底下無新事

作者:朱雀基金
太陽底下無新事

小時候老師教我們,有理(锂)走遍天下,無理(锂)寸步難行。我不信,現在信了。小時候聽劉歡唱:心(芯)若在,夢就在。那時候我不懂,現在懂了。痛苦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投資段子流行的背後,是自己挨打别人吃肉的焦慮,踏空者的迷茫溢于言表。

剛剛過去的7月,a股各闆塊間的表現極緻分化,頭尾部行業的單月漲跌幅居然相差近50%。申萬一級行業中,食品飲料行業回調近20%,創下自2019年初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而锂材料為代表的有色金屬闆塊則迎來高光時刻。

太陽底下無新事

來源:wind,朱雀基金整理

交易集中度也在加劇。據中信證券測算,截至7月18日,新能源、半導體、能源金屬等闆塊自7月以來的成交額占全部a股比重達15.1%,十分接近今年2月份“茅指數”成交額占全部a股成交額比重的16.4%。

當市場來到這樣的時刻,股票的短期表現與企業基本面間歇性脫鈎,相關性并沒有那麼高。

“茅指數”和“甯指數”的循環

過去兩年,市場教給投資者的是“核心資産”、“護城河”、“商業模式”等等,人們認識到食品飲料、醫藥這些弱周期行業的穩定性和永續性,情願為高估值買單。

當“注重效率與公平,發展核心技術”的号角吹響,産業政策的變化被給予更高的權重,上車新能源車、半導體等闆塊成為多數人的共識,交易擁擠風險隐現。

不管是炙手可熱的甯指數還是逐漸降溫的茅指數,高估值有企業發展的内在邏輯,但同樣需要更高的盈利增速來比對。一旦成長的邏輯被證僞,容易遭到業績和估值的雙殺。

2015年的創業闆,在指數高點時,整個闆塊的市盈率估值在100倍以上,但後來花了整整三年半的時間來尋底消化估值。2019年初創業闆指數觸底反彈,截至今年8月3日,上漲接近180%,但仍然還沒有回到2015年時的高點。高點入市的投資者,損失的不光是本金,更是時間成本。

曆史押着相似的韻腳。食品飲料闆塊一度在疫情爆發後普遍出現大幅上漲,較低的盈利增速竟比對了幾十倍的市盈率估值,今年以來多數公司又被打回原形。如果沒有紮實的盈利打底,僅憑情緒擡高的估值仿佛空中樓閣,而轉折往往來得猝不及防。

“活在當下”與“延遲滿足”的選擇

2019年以來,行業極緻分化的背景下,主題投資成為香饽饽,規模超百億的行業主題基金屢見不鮮。這類産品工具屬性鮮明,進攻性強。

與之對應的,主題基金的投資者往往缺乏耐心,享受交易的快樂,自信能夠在行業輪動中遊刃有餘,早早實作财務自由。然而,欲速則不達,行業輪動的能力非常罕見,劇烈波動下的沖動決策比比皆是。

闆塊輪動的速度加快

太陽底下無新事

來源:wind,首創證券

歸根結底,這是“活在當下”與“延遲滿足”的選擇題,人性使得大部分人屈從于前者,而後者才是走向成功的通途。

先鋒投資的tidmore 和 hon在2020年做過一項統計:以過去25年美國市場中的2600隻公募基金為樣本,他們發現,在那些戰勝基準指數的公募基金中,有超過70%的樣本在曆史中的某一年内,落後其基準指數回報40%到60%。有80%的樣本在曆史上的某一個5年期内,其業績位于同類基金最差的25%區間。

海外如此,國内基金是否也有着同樣的表現呢?

我們複盤了過去5年主動權益類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表現,也得出和上文類似的結論。

據wind統計,2016年至2020年這五年間,業績排在同類産品前25%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共有155隻。在這5年中,124隻基金至少有1年跑輸了同類平均水準,占比達到80%,51隻基金至少有2年跑輸了同類平均水準,占比超過30%,甚至還有1隻基金有三年跑輸了同類平均水準。

太陽底下無新事

資料來源:wind,朱雀基金整理;資料區間:2016.1.1-2020.12.31

短期業績的波動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提出“信噪比”的概念:舉個例子,你接收到的100個資訊中,隻有10個是對你決策有幫助的信号,其餘90個則是隻有幹擾作用的噪音。而随着我們觀測頻率的增加,信噪比會逐漸降低。

例如股票的k線,如果你看的是周線,可能信噪比是30%。如果你看日線,看似資訊的頻率增加了,但是噪音增加得更快,信噪比可能隻有10%了。如果你看5分鐘線,信噪比可能下降到5%了。

且不論信噪比的下降影響擇時的可靠性,即使每次擇時的正确機率是50%,同一輪決策中連續擇時三次,正确的機率也僅剩12.5%(50%*50%*50%)。

面對長期優秀的基金,一旦在低谷時轉身離開,恐怕便無緣與之共攀高峰。這山望着那山高,難免一直在站崗。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并無新事。投資中,“這次不一樣”的呼聲很多,但是在人性貪婪和恐懼的驅使下,曆史總是不斷重演。在這個極度分化的時刻,辨識價值、忠于常識将變得格外重要。

注:本檔案非基金宣傳推介材料,僅作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戶服務事項之一。

本檔案所提供之任何資訊僅供閱讀者參考,既不構成未來本公司管理之基金進行投資決策之必然依據,亦不構成對閱讀者或投資者的任何實質性投資建議或承諾。本公司并不保證本檔案所載文字及資料的準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對是以導緻的任何第三方投資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本文所載的意見僅為本文出具日的觀點和判斷,在不同時期,朱雀基金可能會發出與本文所載不一緻的意見。未經朱雀基金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發、翻版、複制、刊登、發表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任何部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