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嬉皮式的蓬亂長發、矚目的啤酒肚、胡子砬碴、架一幅太陽鏡、雙眼迷離,身上是破舊的灰色寬大毛衣,對酒精和電子遊戲之外的其他事物都一概提不起興緻,對逐漸發福的身材不管不顧...
[複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裡的雷神索爾形象簡直太讓人印象深刻,這也太眼熟了吧,雖然我有點想說這不就是周末的我嘛哈哈哈哈,但當托尼·史塔克調侃喊他“lebowski”時,我還是立馬get到了這個梗,隻有會心一笑。

©️複聯4裡的雷神(不好意思電影還在上映,沒找到已經“督爺化”的雷神,這張是還沒胖的時候啦)
lebowski是電影[謀殺綠腳趾]中主人公的名字,實際上,[謀殺綠腳趾]的英文片名就是“the big lebowski ”,香港那邊片名譯得還更有意思,叫什麼“大保齡離奇綁架”。
©️[謀殺綠腳趾]海報,豆瓣7.7,imdb8.8
這部長年占據着imdb前250的經典邪典片,在1998年最開始上映時,票房根本一塌糊塗,首周末隻收了500萬美元,完完全全被當時的大熱門[泰坦尼克号]吊打。
要知道,當時科恩兄弟的前作[冰血暴]可是拿了兩項奧斯卡啊,誰知道觀衆對他的新片完全不買賬。
©️96年的[冰血暴]在當年奧斯卡上獲得7個提名,最終讓“科恩嫂”拿了影後
不過,别擔心,也隻是短短幾年後,電影的錄像帶便意外在大學群體間廣泛流傳開來了,這也讓電影在幾年間累積起了一大票忠實粉絲,[謀殺綠腳趾]終于一躍成為影史最經典的邪典電影之一。
其實你别說,這個軌迹還有那麼點當年[大話西遊]在内地火起來那個走向的意思。
勒保斯基(lebowski)是個邋遢又懶散的中年大叔,挂在口頭的一句話是“take it easy”,他不喜歡别人叫他“勒保斯基”,他總要反反複複糾正道“叫我督爺(the dude)”。
電影名字叫“the big lebowski”,但督爺可不是什麼超級英雄,甚至算不上英雄,從哪個意義上來說他都更像是個“loser”,工作是什麼?沒得的。戀愛啊結婚啊又是什麼?不存在的。體面的生活是什麼?沒在考慮的。
他顯然更關心他的地毯,那塊“和屋子太搭了”的地毯,更在意有沒有“白色俄羅斯”(white russian)喝。一身松垮睡袍加涼拖,露出大腹便便的肚子,手捧一杯“白色俄羅斯”,偶爾做個香槟美人保齡球的銷魂美夢,确也舒适惬意。
©️穿着松垮睡袍去買牛奶
©️和好友混在保齡球館
©️手捧“白色俄羅斯”在地毯上跳舞
[謀殺綠腳趾]講啥呢?故事發生在90年代初,話說在洛杉矶這座“天使之城”吧,除了咱“高等遊民”督爺,還有一位叫勒保斯基的大人物,這可能才是真正“the big lebowski”,一個坐輪椅的富翁老頭,卻有着一個年輕貌美不安分拍色情片的老婆邦尼。
督爺因為和這位大人物同名,而意外被卷入了一樁錯綜複雜的離奇綁架案:
先是出門買個牛奶,回家就被小混子們把頭按在馬桶裡扯着嗓子喊要錢,也不看看督爺這個窮貨像個富翁的樣嘛,然後又莫名在他最寶貝的地毯上撒了尿。
©️從馬桶裡起來也是一副處變不驚
督爺啥都能忍,唯有這塊地毯,那不行。他去找那位同名大人物要賠償,卻又莫名其妙地被賦予了去給被綁架的富翁老婆送贖金的重任。
吊兒郎當的督爺叫上了自己的保齡球友——越戰退伍老兵沃特同去送贖金,可這個沃特卻非要來個調包計把錢私吞。結果弄巧成拙,錢沒私吞成,還意外把錢連同車一起弄丢了,這下,各路大爺們誰能放過督爺?
©️一出門,連車帶錢都不見了
那邊小混子們沒拿到贖金,闖入他浴室威脅要割掉他小弟弟;那邊富翁等着還錢;另一邊,邦尼欠着色情片大亨的錢,大亨也找到督爺這來;還有再一邊,富翁的女兒聽說父親給繼母送贖金了,也追着督爺要贖金......
簡直就像在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航行,然後把一切都駛向了無底黑洞。劇情一貫地很科恩兄弟,這可真是個忙中出錯、錯上加錯、無計可施、滾雪球一般的悲傷故事。
不過,雖然我說了這麼多劇情,可實際上,對[謀殺綠腳趾]來說,電影劇情壓根是最不重要的。聽着是很熱鬧,可科恩兄弟從一開始就沒在劇情展開上下什麼功夫。
角色們全程都說着糊裡糊塗的話,故事徐徐上演,一丁點也不急,也不太解釋,甚至第一次看時,對複雜又不作解釋的劇情感到困惑也是理所應當的,因為,科恩兄弟并不在意劇情,他們也不想讓觀衆過分在意劇情。
©️比如這個鏡頭,可能遠比電影劇情更著名
督爺的生活style、督爺身邊那幾個奇形怪狀的保齡球友、督爺那奇異美妙的夢境,還有電影牛逼的配樂,那唠裡唠叨的台詞風格...關于[謀殺綠腳趾],你能找到太多遠比劇情更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故事在上演,但是沒什麼意義;角色在講話,但是沒什麼意義。消解“意義”,可能就是[謀殺綠腳趾]的意義所在吧。
比起劇情,[謀殺綠腳趾]更奇妙的果然是督爺這個人,這個活在90年代的老嬉皮式人物。
他關心自己那塊跟房間很搭的地毯多過關心富翁的錢,他面對小混混的一次次挑釁和冒犯,也隻是默默戴上黑框墨鏡擺好姿态。突然被人劫到車上,他一臉無奈,卻更擔心手上那杯“白色俄羅斯”要灑出來。
“just take it easy, man!”他對身邊每一個活得緊張又驚恐的人這樣說道。
©️督爺的哲學
百萬富豪勒保斯基問督爺:“怎樣才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男人,無所畏懼的精神,做好準備迎難而上,無論付出什麼代價?”督爺想了想:“還得一對睾丸。”
在卷入這檔子破事之前,他的日常就是叫上三兩好友,一起去保齡球館打發時間。他有個三句話其中兩句都離不了越戰的朋友沃特,還有個看起來傻傻總是插不進他們講話内容的朋友多尼。多尼一開口就要被總是急躁躁的沃特喊“shut fuck up”,但督爺的哲學卻是“take it easy”。
©️保齡球館是個奇妙世界,還有“小耶稣”這樣的好玩角色
是以他被破門而入的混混們打暈,做的夢裡卻是飛在洛杉矶的上空,追逐前方騎着地毯的女人,他的夢裡有升到天上那麼高的階梯,有幾十個舞女伴他一起起舞,有他可以像保齡球般,從舞女們叉開的大腿下飛穿而過,何其妙哉妙極!
©️夢裡飛在洛杉矶上空
©️在長不見頭的階梯跳舞
©️從舞女腿下穿過
混混們闖進家門,督爺躺在浴缸裡也隻是輕聲細語:“嘿,這是私人住宅呀”。沃特一言不合就對打保齡球的對手拔槍相向,督爺也隻是不緊不慢道:“嘿,你不應該這樣,他可是個和平主義者”。
事事都被沃特搞砸,跟他一起就沒經曆過好事,就連最後撒朋友骨灰,督爺都能被逆風糊一臉,但沃特反常道地了歉,督爺便擁抱了他。
©️被骨灰糊一臉
督爺是個loser,但督爺是個非常溫柔善良的loser。如果說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督爺是個嬉皮士,是個活在90年代的老嬉皮。他後來被富翁女兒借精子,便也兩句話輕描淡寫過年輕時候。學生時代,起草過《休倫港宣言》(porthuronstatement),是“西雅圖七君子”(seattle seven)之一,還給metallica樂隊做過代理人。
這都是些什麼呢,《休倫港宣言》是一份60年代學生主導的宣言,主張民權、反越戰等等,“西雅圖七君子”是一個隸屬于西雅圖解放陣線的反越戰民權團體,這裡還有原型,一個名叫傑夫·多德(jeff dowd)的科恩兄弟的制片人朋友,還真是當年七君子之一,此乃後話。
反正,這些典型的60年代左翼青年幹的事,都少不了督爺。
©️60年代名噪一時的民權團體“西雅圖七君子”
[謀殺綠腳趾]把背景設定在90年代初的海灣戰争時期,本就意味着對當年越戰的一種暗指。轉眼30年過去,當年那些激進、狂熱、頭戴鮮花、暢想愛與和平的嬉皮一代老去之後,他們會過着怎樣的生活?
不顯山不露水,與世無争、潇灑随性,或許,督爺的“take it easy”哲學是後嬉皮時代的新理想主義,是以才會那般打動人。
因為,我能想象到的實際,是太多曾經的嬉皮最終活成自己反對的樣子,挎上公文包上班、結婚,為名利蠅營狗苟,日複一日。
©️60年代“愛之夏”上的嬉皮士
督爺太不同了,一個時代的理想破滅之後,一個時代的激情淡褪之後,督爺依然活得這般松松垮垮,這般超脫于世。督爺的形象實在是太成功了,甚至漸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粉絲亞文化。
國外的粉絲們會自稱為“成就者”(achievers),在每年的“勒保斯基節”(lebowski fest)上聚在一起,他們會租下一個場地,徹夜打保齡球,舉行戶外派對,有樂隊、有燒烤、有遊戲,一起包場看[謀殺綠腳趾],甚至穿着電影的角色裝扮,一起大聲喊台詞。
他們會邀請督爺的原型傑夫·多德參與其中,在2011年的“勒保斯基節”上,扮演督爺和富翁女兒的演員傑夫·布裡吉斯和朱利安·摩爾還悉數現身。
©️“勒保斯基節”上的督爺們合影
朱利安·摩爾還曾經提到一件趣事,出演過[謀殺綠腳趾]後,她經常會在路上碰到粉絲沖她激動大喊:“你知道嗎!你演了一部我最愛的電影!你知道是哪一部嗎!”後來遇多了,她就幹脆直接回答:“yes,the dude!”
狂熱的粉絲們還在2005年以督爺為原型創立了一門新宗教:他們就叫它“督爺主義”(dudeism)。他們建立網站(https://dudeism.com/),傳播督爺的生活方式和哲學,甚至在全世界任命了超過45萬人的dudeist教士。
©️dudeism網站首頁
粉絲們并不孤單,他們絕不是唯一狂熱喜歡[謀殺綠腳趾]的人,不少名人們包括喜劇明星喬納·希爾、塞斯·羅根,演員詹妮弗·勞倫斯,導演薩姆·雷米等人都曾在爛番茄上提名這部電影為他們“最喜歡的五部電影”之一。
2006年,有兩種新發現的非洲蜘蛛以“lebowski ”和“dude”命名,還有一個已滅絕的二疊紀針葉樹屬以這部電影命名。
2014年,[謀殺綠腳趾]和[羅絲瑪麗的嬰兒]和[拯救大兵瑞恩]一起,被美國國會圖書館國家電影登記處列入為子孫後代儲存的700部“具有文化、曆史或美學意義”的電影之一。
想來,1998年科恩兄弟拍出[謀殺綠腳趾]時,還被影評人們揶揄,前者[冰血暴]剛在奧斯卡大放異彩,下一部就拍出這麼“毫無意義”的電影,就好像是“歌劇明星剛演唱完了一首完美的詠歎調,走下台時卻放了一個屁。”
若幹年後,誰能想到,這個頗具諷刺意味的“屁”卻早已成為一個時代最備受推崇的偉大電影之一。
是以,“just take it easy, man!”未來誰知道呢?